兒童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在《爸爸2》中,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楊陽洋有點爭強好勝心理, 如果遊戲失敗, 往往會傷心哭泣, 後來在爸爸的教育下才慢慢緩解。 其實, 爭強好勝已成為目前很多孩子非常顯著的一個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 為此尋求説明的父母比比皆是。
爭強好勝不等於上進心
當下, 很多人混同了進取心和爭強好勝的概念, 使得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區。 爭強好勝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橫向比較的方式, 是指一個人事事處處都希望超過和壓倒別人。 這種情緒會惡性蔓延,
Advertisiment
爭強好勝源於社會環境影響
兒童爭強好勝主要與成人不正確的引導有關。 生活中, 成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要求孩子爭第一, “看誰第一個吃完”、“看誰第一個坐好”、“看誰第一個畫完”……這樣一種暗示, 慢慢會讓孩子認為只有第一才是成功者。 在涉及到一些對抗性的活動中, 成人過於在意結果, 孩子贏了就眉開眼笑, 表揚獎勵, 輸了就冷若冰霜,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孩子爭強好勝, 不能說對錯或好壞, 只能說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 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 幼稚園教師作為兒童發展過程中的專業教育工作者, 應該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 同時為家長提供合理建議, 家園配合, 發揮兒童爭強好勝的積極面, 避免爭強好勝的消極面, 從而培養具有上進心的兒童。
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
首先, 教師應多途徑引導家長正視孩子的爭強好勝心理與行為。 可以通過家長園地、班級網路平臺等途徑, 向家長介紹幼兒爭強好勝心理, 引導家長瞭解其原因、利弊以及該如何正確對待;也可以組織家長參與活動,
Advertisiment
其次, 教師要引導孩子正視輸贏。 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比如:和某班開展拔河對抗賽, 結果本班輸了, 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雖然這次輸了, 但我們已經努力了, 老師一樣開心。 ”孩子們會明白, 輸了並不可怕, 關鍵是輸了之後能把挫敗化為奮進的動力。
再次, 教師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教師要避免對孩子進行不正確的語言暗示, “看誰第一個坐好”等語言, 應轉換成對兒童行為的具體要求,
Advertisiment
最後, 教師要幫助孩子恰當地評估自己的能力, 並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 例如, 可以通過“大獅子和小老鼠”等教學活動, 引導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面對自己的長處, 贏是正常的, 面對自己的不足, 輸也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兒童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 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成長教育,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而且孩子也要恰當地評估自己, 有利於解決“贏得起也輸得起”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