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 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發佈了第一份《世界衛生組織兒童標準處方集》(以下簡稱《處方集》), 針對0—12歲兒童的疾患, 提供了240多種基本藥物的使用資訊。
新出臺的這一《處方集》, 以全球現有最佳醫學證據為基礎, 提供了相關藥物的推薦用法、劑量、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標準資訊。 例如, 《處方集》指出, 經常給兒童用布洛芬時, 如果與所列21種藥物中任何一種藥物同時服用, 都可能發生不良後果。 另外, 這種藥物還必須與食物同時服用或飯後服用。
據瞭解, 2007年12月, 世衛曾發起“量身定制兒童藥物”的宣傳運動,
Advertisiment
小寶寶難免會生病, 家中為寶寶備一些常用小中藥是非常必要的, 既可防病, 當寶寶有些輕微的不適時, 也不必慌慌張張地跑到醫院。 當然, 家裡備的藥只能用在寶寶病情較輕時,
Advertisiment
1、寶寶停乳、停食, 或腹脹、腹痛、大便秘結時, 可服用一撚金膠囊。
1歲以下每次服用1粒, 每日1-2次。 1-3歲每次服用2粒, 每日1-2次。 4-6歲每次服用3粒, 每日1-2次。
小編提示:也可以溶解於牛奶、果汁內給寶寶服用, 味道更好。
2、寶寶發熱、咳嗽並有痰鳴, 或腹部脹氣而不思飲食, 或煩躁易驚, 夜寐不安時, 可服用珠珀猴棗散。
100天內的寶寶每次服用1/3瓶, 每日2-3次。 1歲以下每次服用1/2瓶, 每日2-3次。 1-4歲每次服用1瓶, 每日2-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 每日2-3次。
小編提示:平時每週服1-2次, 可保平安, 這種藥也可溶解於牛奶、果汁、稀飯內服用。
3、寶寶厭食、貧血、慢性腹瀉、遺尿、夜啼時等, 可服用醒脾養兒顆粒, 它具有醒脾開胃、養血安神的作用。
Advertisiment
1歲以下每次服用1袋, 每天2次。 1-2歲每次服用2袋, 每天2次。 6歲每次服用2袋, 每天3次。 7-14歲每次服用3-4袋, 每天2次。
小編提示:溫開水沖服, 感冒、咳嗽、發燒的寶寶忌服。
4、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 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 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 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 15ml, 每天3次。 大於5歲每次服用20ml, 每天3次。
5、寶寶患上非感染性腹瀉、體弱面白、大便次數增多、便稀並氣味臭穢, 含有不消化食物, 或有時成蛋花湯樣, 伴有腹脹、睡眠不甯時, 可服用脾可欣嬰兒健脾顆粒。
1歲以下每次服用1g, 每天3次。 1-3歲每次服用4g, 每天2次。 4-7歲每次服用8g, 每天2次。
6、寶寶貪食受涼後, 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喝,
Advertisiment
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 每天2次。 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 每天2次。
小編提示:最好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7、寶寶身體瘦弱、消化不良, 並伴食欲不佳時, 可服用兒康寧糖漿。
每次服用10ml, 每天3次。
8、寶寶因積食引起腹脹嘔吐、啼哭不安、厭食納差、大便秘結時, 可服用四磨湯口服液。
新生兒每次服用3-5ml, 每天3次, 療程2天。
解決各種疾病的兒童常用藥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Advertisiment
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淨)
退燒: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咽扁沖劑
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腹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受驚、夜啼:牛黃抱龍丸、珠珀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朱砂, 慎用)
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薈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黴素、阿莫仙等。
兒童用藥安全之常見問題
問題1:師開的會是兒童用藥嗎? 問題2:怎樣瞭解藥物的副作用? 問題3:能否自行停藥? 問題4:藥品怎麼量取?1、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近日,感冒發燒的孩子又開始多起來。退燒藥,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備的藥物之一了,那麼哪種退燒藥最安全?怎麼用呢?
對乙醯氨基酚(又叫撲熱息痛) 商品名有:泰諾、百服嚀、安佳熱等。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次,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平均控制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它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臨床上,對2歲以下的孩子習慣用這種藥物。
但要注意,該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所以要防止過量應用此藥引起肝臟損害。
布洛芬 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該藥和對乙醯氨基酚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兒童用的兩種退熱藥。用量:口服5~10mg / 公斤體重·次,6~8小時1次。特點:退熱平穩且持久,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於高熱(39OC以上)的退燒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要強,持續時間長。主要副作用:輕度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增高,偶可影響凝血功能等。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所以,臨床上該藥多用於3歲以上的高熱的孩子。
尼美舒利 是義大利於1985年研製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目前我國市場上有銷售。雖然有文獻報導將尼美舒利和布洛芬進行比較,突出的優點是較少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但越來越多的文獻報導說應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臟損害的病例。
阿司匹林 在臨床上,目前已不用於退燒治療,只用於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等。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醫學家發現該藥可引起兒童出現瑞氏綜合征。
安乃近 由於其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些年用得少了。但一些小診所還在給孩子用,家長們要留意。
該藥是賴氨酸與阿司匹林的複合鹽,可用於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療效好,並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該藥解熱作用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可作為兒科退熱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應用可能誘發瑞氏綜合征,有的會誘發過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發作。
通常,當孩子體溫超過38.5OC的時候,醫生才建議用退燒藥物,因為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適當的發熱可以説明人體消滅體內的病毒和細菌。另外,應注意退燒只是對症處理,在治療病因的基礎上用退燒藥,才是相對安全的
2、寶寶腹瀉應怎麼用藥
一般來講,腹瀉嚴重的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裡我們只探討口服治療。通常口服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中藥類等。讓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
一、抗生素類 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諸多,如家長心急,擅自加大藥量;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複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這些做法都屬於濫用抗生素,它最嚴重的後果是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藥物難以控制的腸炎,即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此,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
二、黏膜保護劑 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服這類藥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強調與水調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飯前,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怎樣與水調和,務必認真閱讀藥物說明。這兩條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患兒症狀,縮短病程。
三、微生態製劑 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另外,這類藥重在調理,如患兒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復時,可服用,但療程要長。
四、中藥類 現有的許多中成藥製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儘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順利喂藥成為可能。
由於藥物諸多,服藥程式也有講究。比如病毒性腸炎或水樣便,則黏膜保護劑為必選,最好單用;抗生素與微生態製劑同選時,應錯開時間服用;西藥與中藥最好分開服用;慢性腹瀉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一句話,強調對孩子的精心護理。
總之,腹瀉患兒如果藥選對了,用好了,既能縮短療程又減輕孩子的痛苦,也有利於他的生長發育。此外,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很關鍵,飲食調節也非常重要。所以提醒非母乳餵養兒的媽媽在餵養過程中,務必要掌握好餵養的時機和分寸,輔食添加嚴格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嬰幼兒藥物使用的4項原則父母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准。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最好以藥水為主,不但用量精確,寶寶也更易於接受。
原則2: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雖然大部分嬰幼兒用藥對腸胃的傷害都很小,在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但具體的使用方法仍需經過醫師確認,才能保證收到最好的療效,同時將對寶寶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原則4:不自行服用藥物。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類似的症狀,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畢竟前後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非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比如寶寶高燒不退,已經影響到神智清醒,否則在送到醫院診斷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以免影響醫師的診斷。尤其是退燒藥,只能讓孩子暫時性退燒,並不會讓病痊癒,如果一直使用藥物反復退燒,就很容易給孩子的肝腎增加負擔,建議不要經常使用,還是由醫師先確認病因,然後再對症用藥。
TIPS:吃藥前5項檢查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
(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
(3)是否仍在保質期。
(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
(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乾淨。
慎用)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薈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黴素、阿莫仙等。
兒童用藥安全之常見問題
問題1:師開的會是兒童用藥嗎? 問題2:怎樣瞭解藥物的副作用? 問題3:能否自行停藥? 問題4:藥品怎麼量取?1、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近日,感冒發燒的孩子又開始多起來。退燒藥,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備的藥物之一了,那麼哪種退燒藥最安全?怎麼用呢?
對乙醯氨基酚(又叫撲熱息痛) 商品名有:泰諾、百服嚀、安佳熱等。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次,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平均控制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它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臨床上,對2歲以下的孩子習慣用這種藥物。
但要注意,該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所以要防止過量應用此藥引起肝臟損害。
布洛芬 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該藥和對乙醯氨基酚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兒童用的兩種退熱藥。用量:口服5~10mg / 公斤體重·次,6~8小時1次。特點:退熱平穩且持久,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於高熱(39OC以上)的退燒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要強,持續時間長。主要副作用:輕度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增高,偶可影響凝血功能等。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所以,臨床上該藥多用於3歲以上的高熱的孩子。
尼美舒利 是義大利於1985年研製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目前我國市場上有銷售。雖然有文獻報導將尼美舒利和布洛芬進行比較,突出的優點是較少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但越來越多的文獻報導說應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臟損害的病例。
阿司匹林 在臨床上,目前已不用於退燒治療,只用於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等。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醫學家發現該藥可引起兒童出現瑞氏綜合征。
安乃近 由於其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些年用得少了。但一些小診所還在給孩子用,家長們要留意。
該藥是賴氨酸與阿司匹林的複合鹽,可用於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療效好,並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該藥解熱作用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可作為兒科退熱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應用可能誘發瑞氏綜合征,有的會誘發過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發作。
通常,當孩子體溫超過38.5OC的時候,醫生才建議用退燒藥物,因為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適當的發熱可以説明人體消滅體內的病毒和細菌。另外,應注意退燒只是對症處理,在治療病因的基礎上用退燒藥,才是相對安全的
2、寶寶腹瀉應怎麼用藥
一般來講,腹瀉嚴重的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裡我們只探討口服治療。通常口服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中藥類等。讓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
一、抗生素類 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諸多,如家長心急,擅自加大藥量;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複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這些做法都屬於濫用抗生素,它最嚴重的後果是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藥物難以控制的腸炎,即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此,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
二、黏膜保護劑 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服這類藥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強調與水調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飯前,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怎樣與水調和,務必認真閱讀藥物說明。這兩條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患兒症狀,縮短病程。
三、微生態製劑 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另外,這類藥重在調理,如患兒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復時,可服用,但療程要長。
四、中藥類 現有的許多中成藥製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儘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順利喂藥成為可能。
由於藥物諸多,服藥程式也有講究。比如病毒性腸炎或水樣便,則黏膜保護劑為必選,最好單用;抗生素與微生態製劑同選時,應錯開時間服用;西藥與中藥最好分開服用;慢性腹瀉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一句話,強調對孩子的精心護理。
總之,腹瀉患兒如果藥選對了,用好了,既能縮短療程又減輕孩子的痛苦,也有利於他的生長發育。此外,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很關鍵,飲食調節也非常重要。所以提醒非母乳餵養兒的媽媽在餵養過程中,務必要掌握好餵養的時機和分寸,輔食添加嚴格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嬰幼兒藥物使用的4項原則父母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准。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最好以藥水為主,不但用量精確,寶寶也更易於接受。
原則2: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雖然大部分嬰幼兒用藥對腸胃的傷害都很小,在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但具體的使用方法仍需經過醫師確認,才能保證收到最好的療效,同時將對寶寶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原則4:不自行服用藥物。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類似的症狀,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畢竟前後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非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比如寶寶高燒不退,已經影響到神智清醒,否則在送到醫院診斷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以免影響醫師的診斷。尤其是退燒藥,只能讓孩子暫時性退燒,並不會讓病痊癒,如果一直使用藥物反復退燒,就很容易給孩子的肝腎增加負擔,建議不要經常使用,還是由醫師先確認病因,然後再對症用藥。
TIPS:吃藥前5項檢查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
(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
(3)是否仍在保質期。
(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
(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