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 因此, 上呼吸道感染時, 常規應用抗生素是不合理的,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2.濫用退熱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 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 孩子發熱時吃些退熱藥, 病就好了。 因此, 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藥。 實際上, 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的, 很容易造成假像掩蓋病情, 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 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 因此孩子一有病就會發熱, 而且其他症狀不明顯, 如感冒、肺炎、麻疹、局部感染、藥物反應、風濕熱等。 因此, 發熱是診斷兒童疾病的重要體征, 如果一發熱就用退熱藥把它壓下去, 常常會掩蓋病情, 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 影響治療。 另外, 有些退熱藥, 如阿司匹林會影響小兒凝血機制, 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汀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
Advertisiment
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 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藥, 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就行。 當然, 如果小兒體溫過高, 如達到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 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適當應用退熱藥, 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 如酒精擦浴等。
Advertisiment
3.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 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 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還有毒性發應, 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 用量過大或過久都可能造成體內積蓄而中毒, 如魚肝油吃多了可引起發熱、厭食、煩躁及肝與腎臟功能受損。 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 但也不能忽視, 如維生素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 為此, 營養學家強調, 補充維生素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Advertisiment
4.濫用丙種球蛋白
冬末春初是感冒的高發季節, 一些家長把預防的希望寄託在“丙種球蛋白”上,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丙種球蛋白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漿為原料製成的, 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簡寫為IgG)。 從理論上講, 血液中IgG的濃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有關,但注射丙種球蛋白後並不能降低感冒的發病率。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種類多且經常變化,而丙種球蛋白所含的抗體不僅有限,而且缺乏特異性;二是健康兒童及大多數體弱兒的血液中IgG水準正常。
由此看來,減少兒童罹患感冒的關鍵之舉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具體措施包括堅持母乳餵養,合理安排食譜,從小堅持“三浴”鍛煉(陽光浴、空氣浴和水浴),按時預防接種等方面著手。
5.小病用貴藥
孩子得了病,家長恨不得藥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藥、貴藥。比如感冒發燒,動輒就用抗生素,而且還嫌青黴素過時而動用先鋒黴素。再如腹瀉,不問青紅皂白,吡呱酸、氟呱酸一擁而上。其實,感冒發燒多由病毒所致,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無效,先鋒黴素不但不能改變這種狀況,而且還會造成耐藥性,一旦患上重度細菌感染反而用之不靈;腹瀉同樣如此,70%的水樣便為病毒與產毒性大腸桿菌所致,只要多喝水、調整飲食、適當服一些消化酶類藥物及B族維生素即可解決,不必動用抗生素。
6.糖水服藥
中藥氣味苦澀,小兒不願服,父母便用糖水矯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並在胃液中凝固變性,繼而混濁沉澱,致使治療大打折扣。而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便影響藥效。
此外,糖還可干擾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的吸收和抑制某些退熱藥的作用,並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總之,糖水服藥不利於治病,最好的辦法是用白開水送服。
血液中IgG的濃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有關,但注射丙種球蛋白後並不能降低感冒的發病率。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種類多且經常變化,而丙種球蛋白所含的抗體不僅有限,而且缺乏特異性;二是健康兒童及大多數體弱兒的血液中IgG水準正常。由此看來,減少兒童罹患感冒的關鍵之舉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具體措施包括堅持母乳餵養,合理安排食譜,從小堅持“三浴”鍛煉(陽光浴、空氣浴和水浴),按時預防接種等方面著手。
5.小病用貴藥
孩子得了病,家長恨不得藥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藥、貴藥。比如感冒發燒,動輒就用抗生素,而且還嫌青黴素過時而動用先鋒黴素。再如腹瀉,不問青紅皂白,吡呱酸、氟呱酸一擁而上。其實,感冒發燒多由病毒所致,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無效,先鋒黴素不但不能改變這種狀況,而且還會造成耐藥性,一旦患上重度細菌感染反而用之不靈;腹瀉同樣如此,70%的水樣便為病毒與產毒性大腸桿菌所致,只要多喝水、調整飲食、適當服一些消化酶類藥物及B族維生素即可解決,不必動用抗生素。
6.糖水服藥
中藥氣味苦澀,小兒不願服,父母便用糖水矯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並在胃液中凝固變性,繼而混濁沉澱,致使治療大打折扣。而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便影響藥效。
此外,糖還可干擾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的吸收和抑制某些退熱藥的作用,並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總之,糖水服藥不利於治病,最好的辦法是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