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用藥要注意的幾大誤區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期, 用藥與成人不大相同, 藥物的毒副作用較成人更為敏感, 用藥不當不僅造成兒童藥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而且已成為兒童藥源性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預防性用藥: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 個別家長過於相信廣告宣傳和藥品價格優惠的誘導, 盲目給孩子服用藥物以作預防。

2、超劑量用藥:多數家長對藥學知識瞭解不多, 隨便讓兒童超劑量用藥, 從而造成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

3、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感冒發燒, 便盲目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造成的後果有:

【1】毒性反應:如濫用鏈黴素, 慶大黴素等造成耳聾。

【2】過敏反應:如青黴素可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磺胺類引起過敏性皮疹。

【3】二重感染:其中以鵝口瘡及真菌性腸炎為多見, 其難用藥物控制。

4、濫用退燒藥:有些退燒藥對兒童的呼吸中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由於家長缺乏醫學常識, 且急於減緩患兒病情, 兒童發燒時便隨意使用退燒藥, 引起兒童虛脫、休克。

5、亂用止瀉藥:兒童腹瀉發病率較高, 治療應根據脫水、電解質紊亂程度適當給予液體療法、飲食療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 但有些家長不加選擇地亂用止瀉藥, 用後腹瀉雖然減輕, 但因腸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 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狀。

6、使用成人藥物:有些家長會給患兒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藥、感冒藥之類,

Advertisiment
雖然劑量減半, 但這是不妥的。 因為兒童在成長發育過程中, 藥物解毒的酶系統、代謝系統均未發育成熟, 許多藥物對兒童不宜。 例如氟呱酸可以引起兒童關節病變, 影響其生長發育;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雙氯芬酸對腎有損害, 並可引起急性血小板減少。

7、隨意改變藥物劑型:有的家長常把成人用的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兒童, 或把針劑改為口服, 給患兒服用。 這樣隨意改變藥物原有劑型, 減少了藥物的作用, 增加了藥品的毒副作用, 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後果。

8、濫補營養品:一些家長長期給孩子服用鈣劑, 造成骨骼的過早鈣化, 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 更甚者給予大量營養補品,

Advertisiment
卻不知道這些營養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類激素物質, 用之過多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的紊亂, 形成早熟或影響發育。 有的家長把維生素視為營養藥物而不加限制地使用, 這樣容易導致維生素中毒, 應以食物中的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