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發育指標

一 概論:

(一)概念:生長是指小兒整體和各器官的長大, 是表示機體在量方面的增加;發育是指細胞組織, 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機體能力的演進, 表示質方面的變化。 二者緊密相關, 不能截然分開。

(二)小兒年齡階段的劃分

1. 胎兒期:從卵和精子結合到小兒出生統稱胎兒期。

2. 新生兒期:自出生後臍帶結紮開始自出生後28天內, 稱新生兒期。

3.嬰兒期:出生後到滿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

4. 幼兒期:1周歲後到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

5. 學齡前期:3周歲到入學前(6—7)歲為學齡前期。

6.學齡期:從入小學(6—7)歲至青春期(女12歲, 男13歲)開始之前稱學齡期。

Advertisiment

7.青春期:女孩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 男孩從13—14歲到18—20歲.稱青春期。

(三) 生長發育的規律

小兒的生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

1.生長發育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出現2個生長高峰期:出生6個月內, 青春期。

2. 各系統器官發育的不平衡性。

從發育快慢分別為神經系統發育領先, 生殖系統發育較晚;淋巴系統則現快後回縮;皮下脂肪年幼時較發達;肌肉組織的發育學齡期加速。

3 .生長發育具有順序性。

遵循規律:

(1) 由上到下或由頭到尾;先抬頭, 後抬胸, 再會坐立, 行走。

(2) 由近到遠:胎兒發育先有肢芽出現, 後發育為手和腳趾, 先控肩和臂到控手等。

(3) 由粗到細:嬰兒先會全手握持物品到手指端捏物。

(4) 由簡單到複雜:先會畫直線到畫圓, 先說單音到句子。

(5) 由低級到高級:先會觀看,

Advertisiment
感覺.認識到記憶.思維.分析和判斷。

4 .生長發育的個體差異性:受先天和後天的各種因素的影響。

(四)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1. 遺傳因素。

2. 環境因素:包括營養.孕母狀況.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文化程度及疾病等因素。

二. 體格生長與發育

(一)體格生長常用指標及測量方法:

1.體重:為各器官, 組織和體液的總重量。

(1).平均出生體重為3KG, 3-5個月為出生時的2倍(6KG), 1周歲時為出生時3倍(9KG),2歲時為出生時的4倍(12KG)。

(2). 體重增長的兩個高峰:6M內和青春期(12歲以後)

(3). 體重計算公式:

《1》歲內體重推算公式:1—6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X0.7(KG) 7—12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6X0.7(KG)+(月齡—6)x0.4(KG)

《2》2---12歲體重推算公式:

體重(KG)=(年齡—2)X2(KG)+12(KG)=年齡X2(KG)+8(KG)

(4) .性別差異: 10---13歲時女孩體重可超過男孩, 12—15歲後男孩體重超過女孩。

2.身長(高):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

Advertisiment
年齡越小增長越快。

(1) 身長的增長高峰:嬰兒期和青春期。

出生時平均身長約50CM, 6個月時達65cm, 1歲時75cm,2歲時85cm.

(2) 2---12歲身長推算公式為:身高(cm)=年齡X7+70(cm)

(3) 男女差異:10---13歲時女孩身長超過男孩, 青春期後男孩身長超過女孩。

(4) 上部量(從頭頂至恥骨聯合上緣), 下部量(從恥骨聯合上緣至足底)。 新生兒:上下部量比例為60%:40%, 12歲以上上下部量相等。

(5) 測量身長的方法:3周歲以下用小兒量板臥位測量身長(脫帽.鞋.襪.外衣)。 3周歲以上站量。 (脫鞋.帽.直立)。

3 .坐高:指從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 3歲以下小兒測量頂臀長即為坐高。

4. 頭圍:經眉弓上方枕後結節繞頭一周的長度為頭圍。 出生時平均為34釐米, 6個月44釐米, 1歲46釐米, 2歲48釐米, 5歲50釐米, 15歲54—58釐米(接近成人), 頭圍大小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

Advertisiment

5 .胸圍:沿乳☆禁☆頭下緣水準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 出生時平均為32釐米(較頭圍小1—2釐米)。 1歲時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 1歲後超過頭圍, 胸圍反映胸廓, 胸背肌肉, 皮下脂肪及肺的發育程度。

6. 腹圍:平臍水準繞腹一周的長度。 2歲時腹圍與胸圍約相等, 2歲後腹圍小於胸圍。

7. 其他:上臂圍和皮下脂肪, 主要反映營養方面的體現。

(二) 骨骼和牙齒的發育

1 骨骼的發育:

(1). 顱骨的發育:顱骨隨腦的發育而長大, 可通過頭圍和囟門大小及骨縫閉合情況來衡量顱骨的發育。

前囟:出生約1.5—2釐米, 1—1歲半閉合。

後囟:出生時很小或以閉合, 最遲於生後6—8周閉合。

顱骨縫約於3—4個月閉合。

*臨床意義:前囟早閉或過小見於小頭畸形。

前囟晚閉或過大見於佝僂病,

Advertisiment
先天性甲低症。

前囟飽滿反應顱內壓增高, 見於腦積水。

前囟凹陷見於脫水或極度消瘦的患兒。

(2). 脊柱的發育:

新生兒時脊柱輕微後凸, 3個月抬頭時出現頸椎前凸, 6個月會坐時呈胸椎後凸, 1歲能行走時出現腰椎前凸, 從而形成或三個自然彎曲, 以利於身體平衡。

(3) 骨化中心的發育:

1歲時約為3個(腕骨2個, 橈骨遠端1個)。 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其年齡加1, 10歲時出全, 共10個。

*臨床意義:通過X線檢查身體各部的骨化中心出現時間, 數目和幹骨後端融合時間, 可判斷骨骼發育的年齡, 一般攝左右腕骨X線片。

2.牙齒的發育:人一生有乳牙和恒牙兩幅牙齒。

(1).乳牙:共20個, 自6個月起(4~10個月)開始萌出, 12個月未出視為異常, 2歲半出齊。 2歲以內乳牙數目約為月齡減4~6。 如1歲半時乳牙數目=18一(4~6)=(12~14)個。

(2).恒牙:共32個:自6歲左右開始出恒牙即第一磨牙,12歲左右出第二磨牙,18歲以後出第三磨牙(智齒),20~30歲出齊。

*臨床意義:出牙時個別小兒可出現低熱,流,睡眠不安,煩躁等反應。

出牙較遲:見於嚴重營養不良,佝僂病,甲低,先天愚型等患兒。

(三)生殖系統的發育:青春期開始加速發育。

1 .女性:9—11歲出現第二性征,乳☆禁☆房開始發育,骨盆開始變寬。10—11歲出現陰☆禁☆毛,13歲以後出現陰☆禁☆毛和腋毛,10—16歲初潮,17—21歲發育成熟如成人。

2 .男性 :12—13歲出現第二性征。出現陰☆禁☆毛,喉結發育,14—15歲出現腋毛,聲音變粗,14—16歲出現首次遺精,16歲後出現鬍鬚,痤瘡。19—24歲發育成熟如成人。

(四) 腦和脊髓的發育

1. 腦:胚胎時期以開始發育且最為迅速。出生時腦重約370克,占體重的1/9—1/8左右,6個月腦的重量約重600—700克,2歲時達900—1000克,7歲接近成人的1500克.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於胎兒第5個月開始增殖分化,出生時神經細胞數目與成人相同,但樹突與與軸突少而短,3歲時神經細胞基本分化完成,8歲時接近成人.

特點: 小兒出生時活動主要由皮質下系統調節,以後轉為大腦皮質中樞調節。小兒腦耗氧量大,基礎代謝快,小兒腦耗氧約占總耗氧量的50%,而成人僅為20%,故小兒缺氧最易造成腦損傷。

2 .脊髓:出生時已較成熟,胎兒時脊髓下端達第二腰椎下緣,4歲時下端上移至第一腰椎。

(五)運動能力的發育:

規律:由頭到尾,由近到遠,由粗到細,先正後反。粗動作發育過程可歸納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小兒動作,語言和適應性能力的發展過程:

新生兒--- 1個月:無規律,不協調動作,緊握拳,能哭叫,鈴聲可使全身活動減少,俯臥位時試抬頭(1個月時)。

2個月:俯臥位時能抬頭45度,豎頭穩,垂直位時能抬頭,發出和諧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雙眼可追物。

3個月:俯臥時可抬胸,仰臥位可變側臥位,手可摸東西。咿呀發音,頭可隨看到的物品或聽到的聲音轉動180度,注意自己的手。

4個月: 扶髖部能坐,在俯臥位時用兩手支持抬起胸部(有手支撐),手能握持玩具。抓面前物體,自己玩手,見食物表示喜悅較有意識的哭和笑。

5個月:扶腋下能站直(個別扶前臂可站直),可獨坐前傾位,兩手各握一玩具,能喃喃的發出單調音節,伸手取物,能辨別人聲,望鏡中人笑。

6個月:能獨坐(直坐),用手搖玩具,能認人,握足玩。

7個月:會翻身,獨坐久,可以臥位轉為坐位,將玩具從一手換入另一手。能發出“爸爸”“媽媽”等複音,但無意識,能聽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餅乾吃。

8個月:會爬,會自己坐起來,躺下去,會扶著欄杆站起來,會拍手,重複大人所簡單音節,注意觀察大人行為,開始認識物體,兩手傳遞玩具。

9個月:能扶欄站立,沿走,試獨站,會從抽屜中取出玩具,能聽懂如“再見”等複雜詞句,看見熟人會手伸出來要人抱,與人做遊戲。

10—11個月,能獨站片刻,推車能走幾步,拇.示.指能捏東西,開始用單詞,一個單詞表示很多意義,能模仿成人的動作,招手“再見”,抱奶瓶自食。

12—14個月:獨走,彎腰拾東西,會將圓圈套在木棍上,能叫出物品名字,如燈.碗.指出自己的手.眼.鼻等,對人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

15個月:走的好,能蹲著玩,能疊一塊方木,能說出幾個詞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18個月:能爬臺階,有目標的扔皮球,能認識和指出身體的各部分,懂命令會表示大小便,會自己進食.

2歲:能雙腳跳,手的動作準確,用勺子吃飯,會說2—3個字或4—5個字構成的句子,能完成簡單動作,能表達喜.怒.怕.懂.

3歲: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脫穿簡單衣服,能說歌謠,數幾個數,能認識畫上的東西,認識男女,自稱”我”,表示自尊.同情心.怕羞.

4歲:能爬梯子,會穿鞋.唱歌.畫畫.初步思考問題.記憶力強.好奇心強.好發問。

5歲:能單腿跳,會系鞋帶,認識字,辯顏色,知物品用途及性能.

6—7歲:參加簡單勞動,能講故事,開始寫字能數幾拾個以上的數,可簡單加減,喜獨立形成性格。

三 認知發展

(一)感知覺的發展:

1 視覺:新生兒視覺在15—20釐米範圍內最清晰,能看見距離為60釐米。2個月可協調的注視物體。頭眼協調,3個月頭眼協調較好,4—5個月認母。1—1歲半能注視3米處小玩具,1歲半—2歲兩眼調節好視力為0.5,5歲為0.6—0.7,6歲達1.0.

2. 聽覺:胎兒後期已有聽覺,新生兒聽力相當良好,3個月找聲源,6個月區別父母聲音,喚起名有反應,8個月聽懂自己名字,4歲聽覺發育完善。

3. 嗅覺和感覺:新生兒出生時基本發育成熟。

4. 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和深感覺。新生兒均已存在。

5. 知覺:是人對事物的綜合反應。5—6個月時隨動作能力的發展及手眼協調動作,通過看.咬.摸等動作瞭解物體屬性。1歲末有空間和時間知覺,3歲辨上下,4歲辨前後,4—5歲有時間概念,5歲能辨自身左右。

(二)注意力與記憶力的發展

1 注意力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沒有預定的目的,自然而然發生的。新生兒,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以無意注意為主。

有意注意:指自覺的有目的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5—6歲才能較好控制注意力,集中時間約15分鐘,7—10歲20分鐘,10—12歲25分鐘,12歲以後30分鐘。

2 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和回憶。學齡期兒童記憶力較強。

四 心裡社會發展

(一)語言的發展:

語言是表達思維,觀念等的心裡過程,與智慧有直接的聯繫。語言發展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階段。

1. 語言準備階段(出生—1歲)1~2個月發喉音,6個月發輔音,7~8個月發“爸爸”“媽媽”等語音(無意識),10個月有意識叫“爸爸”媽媽”。

2. 理解語言階段(1~1歲半),通過視、觸、體位元感對物體及事物的瞭解。

3. 表達語言階段(1.5~3歲),先說單詞,到組成句子等。

(二)情感的發展

2個月表現看到母親表示高興,6個月能辨認陌生人,表現對母親的依戀。9—12個月依戀情緒達到高峰,2歲開始情感日漸豐富和複雜,學齡前期小兒能有意識控制自己的情緒。

小兒心理社會發展的5個階段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1. 信任---不信任期(嬰兒期):與父母建立信任感,學習愛與被愛,也是本人對外界和他人基本信任感的來源,是信心的來源。護理此期小兒時,應注意及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求,提供安全感和撫愛。在治療中儘量減輕疼痛。

2 .自主---羞愧或疑慮期(幼兒期):父母對合理的自主行動,應給於支持。避免過分干預,嘲笑,否定和斥責。

護理此期兒童,要多給與讚賞,鼓勵。

3. 主動---內疚期(學齡前期):此期小兒活動能力加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易模仿。此期兒童心裡社會發展取決於父母對孩子自創活動的反應。要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護理此期兒童時,要對小兒有益的主動行為加以讚揚,接受他們的合理要求,傾聽他們的感受,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

4. 勤奮—自卑期(學齡期):是成長中決定性階段。在孩子完成任務或活動時多給予獎勵和讚揚,不要給予嘲笑和傷害。

5 .自我認同---角色紊亂期(青春期)

承擔社會角色,追求個人價值觀,建立自我認同感。

護理此期青少年時,要讓他們參與討論問題,談論感受,對他們某些決定給予支持和讚賞,尊重他們的隱私,安排他們與同齡人在一塊交流。

如1歲半時乳牙數目=18一(4~6)=(12~14)個。

(2).恒牙:共32個:自6歲左右開始出恒牙即第一磨牙,12歲左右出第二磨牙,18歲以後出第三磨牙(智齒),20~30歲出齊。

*臨床意義:出牙時個別小兒可出現低熱,流,睡眠不安,煩躁等反應。

出牙較遲:見於嚴重營養不良,佝僂病,甲低,先天愚型等患兒。

(三)生殖系統的發育:青春期開始加速發育。

1 .女性:9—11歲出現第二性征,乳☆禁☆房開始發育,骨盆開始變寬。10—11歲出現陰☆禁☆毛,13歲以後出現陰☆禁☆毛和腋毛,10—16歲初潮,17—21歲發育成熟如成人。

2 .男性 :12—13歲出現第二性征。出現陰☆禁☆毛,喉結發育,14—15歲出現腋毛,聲音變粗,14—16歲出現首次遺精,16歲後出現鬍鬚,痤瘡。19—24歲發育成熟如成人。

(四) 腦和脊髓的發育

1. 腦:胚胎時期以開始發育且最為迅速。出生時腦重約370克,占體重的1/9—1/8左右,6個月腦的重量約重600—700克,2歲時達900—1000克,7歲接近成人的1500克.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於胎兒第5個月開始增殖分化,出生時神經細胞數目與成人相同,但樹突與與軸突少而短,3歲時神經細胞基本分化完成,8歲時接近成人.

特點: 小兒出生時活動主要由皮質下系統調節,以後轉為大腦皮質中樞調節。小兒腦耗氧量大,基礎代謝快,小兒腦耗氧約占總耗氧量的50%,而成人僅為20%,故小兒缺氧最易造成腦損傷。

2 .脊髓:出生時已較成熟,胎兒時脊髓下端達第二腰椎下緣,4歲時下端上移至第一腰椎。

(五)運動能力的發育:

規律:由頭到尾,由近到遠,由粗到細,先正後反。粗動作發育過程可歸納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小兒動作,語言和適應性能力的發展過程:

新生兒--- 1個月:無規律,不協調動作,緊握拳,能哭叫,鈴聲可使全身活動減少,俯臥位時試抬頭(1個月時)。

2個月:俯臥位時能抬頭45度,豎頭穩,垂直位時能抬頭,發出和諧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雙眼可追物。

3個月:俯臥時可抬胸,仰臥位可變側臥位,手可摸東西。咿呀發音,頭可隨看到的物品或聽到的聲音轉動180度,注意自己的手。

4個月: 扶髖部能坐,在俯臥位時用兩手支持抬起胸部(有手支撐),手能握持玩具。抓面前物體,自己玩手,見食物表示喜悅較有意識的哭和笑。

5個月:扶腋下能站直(個別扶前臂可站直),可獨坐前傾位,兩手各握一玩具,能喃喃的發出單調音節,伸手取物,能辨別人聲,望鏡中人笑。

6個月:能獨坐(直坐),用手搖玩具,能認人,握足玩。

7個月:會翻身,獨坐久,可以臥位轉為坐位,將玩具從一手換入另一手。能發出“爸爸”“媽媽”等複音,但無意識,能聽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餅乾吃。

8個月:會爬,會自己坐起來,躺下去,會扶著欄杆站起來,會拍手,重複大人所簡單音節,注意觀察大人行為,開始認識物體,兩手傳遞玩具。

9個月:能扶欄站立,沿走,試獨站,會從抽屜中取出玩具,能聽懂如“再見”等複雜詞句,看見熟人會手伸出來要人抱,與人做遊戲。

10—11個月,能獨站片刻,推車能走幾步,拇.示.指能捏東西,開始用單詞,一個單詞表示很多意義,能模仿成人的動作,招手“再見”,抱奶瓶自食。

12—14個月:獨走,彎腰拾東西,會將圓圈套在木棍上,能叫出物品名字,如燈.碗.指出自己的手.眼.鼻等,對人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

15個月:走的好,能蹲著玩,能疊一塊方木,能說出幾個詞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18個月:能爬臺階,有目標的扔皮球,能認識和指出身體的各部分,懂命令會表示大小便,會自己進食.

2歲:能雙腳跳,手的動作準確,用勺子吃飯,會說2—3個字或4—5個字構成的句子,能完成簡單動作,能表達喜.怒.怕.懂.

3歲: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脫穿簡單衣服,能說歌謠,數幾個數,能認識畫上的東西,認識男女,自稱”我”,表示自尊.同情心.怕羞.

4歲:能爬梯子,會穿鞋.唱歌.畫畫.初步思考問題.記憶力強.好奇心強.好發問。

5歲:能單腿跳,會系鞋帶,認識字,辯顏色,知物品用途及性能.

6—7歲:參加簡單勞動,能講故事,開始寫字能數幾拾個以上的數,可簡單加減,喜獨立形成性格。

三 認知發展

(一)感知覺的發展:

1 視覺:新生兒視覺在15—20釐米範圍內最清晰,能看見距離為60釐米。2個月可協調的注視物體。頭眼協調,3個月頭眼協調較好,4—5個月認母。1—1歲半能注視3米處小玩具,1歲半—2歲兩眼調節好視力為0.5,5歲為0.6—0.7,6歲達1.0.

2. 聽覺:胎兒後期已有聽覺,新生兒聽力相當良好,3個月找聲源,6個月區別父母聲音,喚起名有反應,8個月聽懂自己名字,4歲聽覺發育完善。

3. 嗅覺和感覺:新生兒出生時基本發育成熟。

4. 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和深感覺。新生兒均已存在。

5. 知覺:是人對事物的綜合反應。5—6個月時隨動作能力的發展及手眼協調動作,通過看.咬.摸等動作瞭解物體屬性。1歲末有空間和時間知覺,3歲辨上下,4歲辨前後,4—5歲有時間概念,5歲能辨自身左右。

(二)注意力與記憶力的發展

1 注意力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沒有預定的目的,自然而然發生的。新生兒,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以無意注意為主。

有意注意:指自覺的有目的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5—6歲才能較好控制注意力,集中時間約15分鐘,7—10歲20分鐘,10—12歲25分鐘,12歲以後30分鐘。

2 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和回憶。學齡期兒童記憶力較強。

四 心裡社會發展

(一)語言的發展:

語言是表達思維,觀念等的心裡過程,與智慧有直接的聯繫。語言發展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階段。

1. 語言準備階段(出生—1歲)1~2個月發喉音,6個月發輔音,7~8個月發“爸爸”“媽媽”等語音(無意識),10個月有意識叫“爸爸”媽媽”。

2. 理解語言階段(1~1歲半),通過視、觸、體位元感對物體及事物的瞭解。

3. 表達語言階段(1.5~3歲),先說單詞,到組成句子等。

(二)情感的發展

2個月表現看到母親表示高興,6個月能辨認陌生人,表現對母親的依戀。9—12個月依戀情緒達到高峰,2歲開始情感日漸豐富和複雜,學齡前期小兒能有意識控制自己的情緒。

小兒心理社會發展的5個階段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1. 信任---不信任期(嬰兒期):與父母建立信任感,學習愛與被愛,也是本人對外界和他人基本信任感的來源,是信心的來源。護理此期小兒時,應注意及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求,提供安全感和撫愛。在治療中儘量減輕疼痛。

2 .自主---羞愧或疑慮期(幼兒期):父母對合理的自主行動,應給於支持。避免過分干預,嘲笑,否定和斥責。

護理此期兒童,要多給與讚賞,鼓勵。

3. 主動---內疚期(學齡前期):此期小兒活動能力加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易模仿。此期兒童心裡社會發展取決於父母對孩子自創活動的反應。要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護理此期兒童時,要對小兒有益的主動行為加以讚揚,接受他們的合理要求,傾聽他們的感受,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

4. 勤奮—自卑期(學齡期):是成長中決定性階段。在孩子完成任務或活動時多給予獎勵和讚揚,不要給予嘲笑和傷害。

5 .自我認同---角色紊亂期(青春期)

承擔社會角色,追求個人價值觀,建立自我認同感。

護理此期青少年時,要讓他們參與討論問題,談論感受,對他們某些決定給予支持和讚賞,尊重他們的隱私,安排他們與同齡人在一塊交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