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一些技能表現

正如我們在討論符號化的時候所看到的, 即將人學的兒童已經掌握了一組技能表現, 顯示他們對幾種符號媒體操縱自如。 他們能說(並理解)故事、唱歌、表演戲劇段落或身體動作。 實際上, 有一些兒童已經夠格稱為小型表演家了, 他們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執行十分複雜的系列行動。 這樣的能力非常有意思, 不僅是因為許多學校鼓勵高技巧的表演, 還因為它們說明了兒童對於“知道”或“理解”一件事《也就是執行某項表演)的意義。

兒童的表演大體上都可歸類為機械的、儀式化或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

Advertisiment
但是兒童有時會超越他們所見過的範本, 他們的表演也可能包含真正的理解。 遇到這種情況時, 兒童有能力利用符號系統創造自己的表演, 顯示出他們對不同角度的觀點的敏感性, 或是表達他們自己的感情或對某種狀況的理解。 正如心理學家柯爾斯(Robert Coles)的研究檔案所顯示的, 處於政治或社會危機中的兒宜, 特別傾向於通過表演文藝或圖腸藝術的作品來展現他們的理解.而這些作品可能反映了對一種有爭議性的議題的整體知覺, 以及創造者本身對此的反應。

跟品味的標準有密切關聯的是一些成長中的想法, 關於什麼行為是好的, 什麼價值觀是值得珍視的。 在大部分情形中, 這些標準開始時非常忠實地反映了在家中、教會裡、幼稚園或小學中所遇到的價值信念。

Advertisiment
各種關於行為的價值觀(不可偷竊、必須對國旗敬禮)與信念(愛國是沒有條件的、媽媽都是完美的、上帝在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常常對兒童的行動與反應通常有非常強烈的影響。 在某些文化中.很早就會在道德領域和習慣領域之間劃清一條界限, 在前者中犯錯就應該得到嚴厲的懲罰, 而對後者的約束僅僅是品位和習慣所致;在其他的文化中, 所有的行為都要墓于單一的道德價值來評審。 尤其是當兒宜並不清楚這些觀念與價值觀的來源與圍繞著它們爭議時, 如果他們又遇見了一個在相反的價值體系成長出來的人, 則有可能發生不幸的衝突。
Advertisiment
列寧(V.LLenin)和耶穌會教士都有以下這個相同的想法可不是偶然的:讓我把一個孩子養到七歲.我就會擁有這個孩子的一輩子。

兒童在他們的愈識裡保存著大最的“劇本”、簡化形象、模範和信念。 如果仔細分析, 可以發現這些概念可能包含了很多的內在矛盾:男孩比女孩好, 與我愛媽媽恨爸爸;老師都是又惡毒又愛管人的人, 與我長大了以後要當老師。 然而, 這些矛盾很少會被人注憊到, 而即使被注意到, 兒童也很少為此感到不安。 我還可以進一步的說, 成年人也保存著相似的互相衝突的陳述與情緒(例如在政治領域中), 其中互相矛盾的本質很少實際上引發日常生活中的不安。 然而, 互相矛盾的觀點顯然會干擾正式的學習。

Advertisiment
它們不但可能在邏輯上互相矛盾, 而且其中有一些還可能與學科中已經奉為經典的發現相衝突。 一個人假如相信所有藝術都應該是具象的, 而且抽象設計都應該有對稱性, 就不太會欣賞現代抽象印象派的藝術。 目對機器與有機體(還有天體)的實際構造與運作原理的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