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的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該如何治療

[病因]

外耳道部的鼓膜與內耳之間的部位稱為中耳。 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質的化膿性炎症。

上呼吸道急性☆禁☆感染是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使咽鼓管黏膜充血、腫脹, 使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

寶寶因某種解剖和生理上的特點, 當哺乳位置不正確, 如橫抱哺乳或平臥吸吮奶瓶, 乳汁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感染。

[症狀]

化膿前期典型症狀:該期由於感染, 鼓室、咽鼓管黏膜充血腫脹而阻塞, 鼓室內炎性分泌物不能排出, 可有畏寒、發熱、倦怠、食欲減退等。

Advertisiment
耳深部有搏動性跳痛或刺痛, 症狀較重, 常伴嘔吐、腹瀉。

化膿期典型症狀:化膿期由於滲出物增加, 鼓室內壓增高, 鼓膜穿孔, 膿液外流。 流膿後疼痛驟減, 體溫多很快下降, 全身情況大為改善。 鼓膜穿孔後, 耳內初為血水樣分泌物, 以後變為膿性。 開始時耳悶、聽力下降, 穿孔後耳聾反而減輕。

[檢查診斷]

具有典型症狀。 局部檢查可見鼓膜急性充血, 化膿期可見鼓膜前下方有搏動亮點, 聽力明顯下降。 如病變波及乳突, 則耳後部分有明顯壓痛或紅腫。

耳深部疼痛加劇, 呈跳動性, 寶寶則不能很好吃奶, 或不時搖頭, 用手搔抓病耳。 如出現高熱, 煩躁不安, 甚至昏迷、抽搐、頸部硬, 提示可能有腦膜炎存在, 應速去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耳溢液, 初為血水樣, 繼之變為黏液膿性或膿性分泌物。

X片可見中耳腔密度增高。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加。

[治療]

及早到醫院診斷治療。 在醫生指導下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全身及局部症狀較重, 鼓膜明顯突出, 經一般治療後無明顯好轉, 或穿孔不大、引流不暢者應行鼓膜切開術。 炎症消退, 2個月以上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

[預防與調理]

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同時, 還應積極治療鼻及咽部慢性炎症, 如慢性扁桃體炎等。

注意保持耳內清潔。 不可用力摳鼻。

預防鼓膜外傷, 已有鼓膜外傷未愈或者陳舊性穿孔者不宜游泳, 洗澡時須防止水入耳內。

哺乳期的媽媽應正確掌握哺乳姿勢, 哺乳時應將寶寶抱起,

Advertisiment
使頭部豎直。 如乳汁過多應適當控制流出速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