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的語言能力如何培養

一、兒童語言發展的階段

兒童語言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理解, 二是主動說出的語言。 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語言, 然後才會說話。 但是, 孩子並不是生下來語言就能自然而然地發展的, 從小和狼一起長大的狼孩, 七歲時也只會嚎叫, 而且語言很難再發展;從小生長在無人關注的環境中的孩子, 語言能力也很貧乏。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0~7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這一時期如沒有及時的刺激和訓練, 最容易產生語言障礙, 影響將來的心理發展。

瑞士學者多哥特·艾拉慈姆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4歲是培養兒童語言思維的最佳年齡。

Advertisiment
他對兒童的語言思維過程做了如下概括:如果1個1歲嬰兒會說3個單詞, 那麼1歲半時就能記住26個詞, 從4歲到4歲半時就已經會說920到1240個詞了。 因此, 為使孩子將來有好口才, 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親屬, 都應該在孩子的兒童時期, 特別是4歲時, 側重進行語言思維的培養, 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說話。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1.提供各種機會, 多與兒童交談

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 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像, 聽多了他自然會理解(除了特別抽象的專用名詞), 正如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所講:“嬰幼兒學習語言, 並不是像成人那樣僅靠記憶。 他們是把聽到的語言存入潛在意識中,

Advertisiment
並以如同高級電腦一樣的能力進行分析、同一, 然後將其出色地掌握並表現出來。 ”

2.儘量使用規範用語

家長對孩子講話應儘量注意語音、語調的正確和語言的規範化。 儘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對孩子說話, 儘量給孩子使用規範語言, 這對他以後概括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家長在與孩子講話的過程中儘量不用“兒語”, 如指著小狗, 就教他說“狗”, 而不應教他說“汪汪”之類的“兒語”。 當孩子說“兒語”時, 不要重複, 而應當用柔和的語調把正規的名稱教給他, 更不能迎合孩子, 以免限制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 家長要儘量用詞準確, 如準確用量詞“一輛車”、“一棵樹”、“一片樹葉”、“一朵花”等。

3.要擴大孩子的眼界, 豐富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

Advertisiment
沒有豐富的生活, 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語言。 語言不是空洞的, 它是代表著一定的內容的, 這些內容, 只有在孩子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交往中, 與具體事物的接觸中, 才能得到。 兒童的生活豐富, 眼界開闊, 知識面廣, 可以說的內容就多, 反之則不然。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與生活在偏僻山區的孩子相比, 口語能力就大不相同。 家長可以安排各種活動, 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 如帶孩子出外散步、旅遊, 領略大自然、城市建築的美景, 瞭解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 觀察人們的各種活動, 參觀一些博物館、展覽會, 選看一些合適的電影和電視……家長應在這些活動中, 不斷與孩子交談, 啟發開導孩子, 使孩子能從各種活動中不斷地發現新事物,
Advertisiment
增長知識, 開拓視野, 也就能“言之有物”, 談話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4.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兒童十分喜歡模仿, 也極善於模仿, 模仿是兒童學習口語的重要基礎。 孩子會模仿成人的準確而優美的語言;同樣, 對有缺陷的語言, 也會照單全收。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的發音、用語。 甚至說話的聲調、語氣、速度與他身邊的成人如出一轍。 因此, 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絕對重要。 家長必須注意自身的語言修養, 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範式,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自己規範的語言。 目前, 幼稚園教師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幼兒交談, 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使用普通話, 這是很好的。 不論用什麼方言,

Advertisiment
或用普通話, 重要的是, 必須發音清楚。 2-3歲的孩子常會混淆一些發音, 如把“哥哥”發成“多多”, “外公”發成“外冬”, “老師”發成“老希”。 這種“娃娃腔”的發音雖很可愛, 但並不正確, 家長要注意正確地引導, 使孩子糾正這種發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