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皮膚過敏的合理用藥

過敏性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 包括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等。 其中過敏性皮膚病最為常見, 且出現時間早, 有些患兒甚至可以在新生兒期即出現症狀。 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包括濕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接觸性皮炎、藥疹等, 有各自的臨床特點, 兒童皮膚過敏的發病原因複雜, 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 常是多方面的。 內在因素包括遺傳易感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情緒變化或精神改變、感染病灶、原發疾病等;外在因素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刺激、食物過敏原(牛奶、雞蛋、魚、蝦、蟹等)、吸入性過敏原(塵蟎、動物皮屑、黴菌、花粉等)、致敏藥物等。

Advertisiment
由於兒童的皮膚生理學、免疫學和機體處於生長發育期的特點, 因此治療兒童皮膚過敏的藥物與成人有差異, 不能簡單地將成人藥物直接用於兒童。 很多家長都很擔心皮膚科醫生治療過敏的藥物含有激素的, 害怕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希望能通過以下對兒童皮膚過敏合理用藥的介紹, 來打消家長們的顧慮, 從而積極配合醫生使患兒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皮膚過敏的治療包括外用藥物治療和(或)內用藥物治療(口服或靜脈), 治療原則是根據患兒的年齡、皮膚病性質和病期(急性、亞急性、慢性等)、皮損部位和大小、患兒的自覺症狀等選擇合適的藥物,

Advertisiment
並注意用藥方法、用量和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外用藥物治療是皮膚科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包括非激素類和糖皮質激素類。 非激素類包括保濕劑、中藥外用製劑、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糖皮質激素類可分為弱效、中效、強效等。

非激素類外用藥通常用於輕度的皮膚過敏, 維持治療或作為中、重度皮膚過敏的輔助用藥。 保濕劑的主要作用是修復過敏時受損的皮膚屏障功能, 同時保護皮膚避免受到外界進一步的損傷, 其成分的接近于人體正常的皮脂膜。 中藥外用製劑是根據中醫學的辯證論治, 採用合適的中藥製成適合兒童使用的濃度。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能夠抑制皮膚局部免疫反應, 是新一代的過敏性皮膚病外用藥,

Advertisiment
但通常適用於2歲以上的孩子。

糖皮質激素類外用藥適用於中度、重度的皮膚過敏, 兒童通常選用弱效或中效製劑。 弱效包括0.5~2.5%醋酸氫化可的松、0.01%地塞米松等, 中效包括0.1%丁酸氫化可的松、0.1%糠酸莫米松等。 兒童尤其是嬰兒不宜長期外用(面部連續使用不超過一周, 軀幹和四肢連續使用不超過兩周), 並嚴格限制使用量, 一般不超過體表面積10%。 唯一可以用於兒童面部的超強效糖皮質激素是鹵米松。

內用藥物治療包括抗組胺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中藥。

組胺是參與過敏反應的化學介質, 抗組胺藥物通過阻止組胺的釋放治療過敏。 苯海拉明、氯馬斯汀、撲爾敏、賽庚啶是最早用於兒童的抗組胺藥,

Advertisiment
其副作用以嗜睡為主。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組胺藥, 其副作用少, 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藥物。 此外, 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是新一代抗組胺藥, 主要用於慢性皮膚過敏, 但有年齡限制, 左西替利嗪適用於6歲以上兒童, 地氯雷他定適用於12歲以上兒童。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通常用於嚴重的皮膚過敏, 如血管性水腫、嚴重的急性蕁麻疹、藥疹等。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謹慎選擇口服或靜脈用藥, 其副作用是可控的, 患兒和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擅自停藥或不規範用藥, 不但會影響治療效果、加重病情, 而且是產生激素耐藥和依賴的原因。

中藥內治法根據中醫理論和小兒皮膚病的特點, 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

Advertisiment
同樣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不能盲目聽信所謂的偏方給兒童亂用藥。

綜上所述, 當兒童出現皮膚過敏時, 家長切忌盲目用藥, 應及時帶患兒至醫院就診, 醫生會在充分瞭解患兒病情和病因的基礎上, 做出診斷, 並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醫生和患兒家長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合理用藥, 控制疾病, 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