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們在不斷強調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和特長培養的同時, 也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 忽略了對孩子進行禮儀、規則的教育與訓練。 幼教專家曾就這一問題通過調查問卷、設計情景、讓幼兒回答問題等方式進行測試。 其結果表明:許多幼兒對禮儀知識知之甚少, 他們的禮儀認知與禮儀行為相脫節。 統計表明:幼兒中對禮儀知識有良好的認識的僅占調查總數的9.9%;中等水準的占80.5%;差的為9.6%。 在設計的情景調查中, 隨機測查了35名幼兒, 做到“進屋先敲門”的為“0”, 見了客人“主動問好”的占42.8%,
Advertisiment
做客時“征得同意後再玩玩具”的為“0”。 另外, 在被問到“為什麼老師講課時不能亂發言”時, 大部分幼兒回答“會被老師批評的”。 在測試進入一個彩門取玩具時, 沒有孩子肯排隊, 他們一哄而上, 根本不聽“按順序進門”的要求……

俗話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的禮儀教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不能臨時突擊, 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長期地培養與引導。 禮儀是人類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 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 對一個人來講, 禮儀是道德水準、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講, 禮儀是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Advertisiment
而幼兒禮儀是指幼兒在與同伴、成人交往活動中表現出的和諧、文明的態度、行為或品格。 它包括禮儀意識、禮貌用語、儀錶儀容、形體姿態、禮儀道德行為規範五個面。

學前期幼兒, 他們的可塑性極強, 能夠敏銳地接受外界的各種資訊, 因而也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規則的理想時期, 更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在幼兒時期, 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 這時開始進行禮儀啟蒙教育, 有助於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進程, 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