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原則
①主動性.充分發揮青少兒的主動性,少年兒童是心理素質教育的主體,要發揮他們的熱情與創造力,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
②實踐性.素質教育活動的本質是實踐,通過實踐,將外界的知識、資訊內化為自身素質.
③導向性.通過正確的導向,使少年兒童從小就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態度,從而為以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寓教於樂原則
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好動,還給孩子一個玩耍的童年,在玩中培養良好的個性;讓孩子進入運動的天地,塑造健康的體魄與人格;給孩子創設一種特定的情境,益智開慧,在特設的環境中,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Advertisiment
合適的心理輔導原則
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積極心態,永遠微笑看世界,學會“快樂人生三句話”:
①面對困境與失敗,培養孩子一種“太好了”的良好心態.人有兩種心理網路:一種是惡性網路,遇到困難與問題時,心理上反映出來的是“太糟了”、“真倒楣”;另一種是良性網路,遇到困難與問題時,抱有積極的態度:“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鍛煉的機會”.後者常把負效變成正效,把弱勢變成強勢,把壞事變成好事,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永遠有一種成功感,因為成功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快樂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的內心感受.
Advertisiment
②面對困難與挫折,培養孩子一種“我能行”的良好心態.“我不行”是一種反向的負資訊,一個青少兒如果總用這種資訊來暗示自己,一種“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覺地塑造出來.而“我能行”則是一種正資訊,總用正資訊調控自己,一種“我能行”的形象就不知不覺地塑造出來.“我能行”三個字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讓那些平日在父母身邊“軟弱無能”的孩子變得十分能幹;讓那些遇到困難和挫折的孩子增長了勇氣和力量.因為,面對困難和挫折,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③面對他人與社會,培養孩子一種“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的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