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美感的發展及輔助法

什麼是美感

美感是人在面對美的事物或者優秀的藝術作品時, 所產生的一種直覺式的、愉悅的情感體驗。 幼兒對美的事物產生愉悅的、激烈的情感反應, 這本身就帶有藝術創造的性質了。 美感作為一種審美狀態, 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感受, 涉及到對美的物件的感知、理解和想像。

0-1歲

對美的模糊反應期

發展特徵

美感是人的一種高級情感。 但這並不意味著嬰兒對美的事物沒有反應, 如果給嬰兒播放有微風和海浪聲音的錄音, 能使他們感到安寧和愉悅, 這表明嬰兒能對美產生反應。 只是, 嬰兒對美的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

Advertisiment
在情緒上也只是表現為籠統的愉悅感。

2個月後, 嬰兒對顏色已有很好的知覺了, 4個月的嬰兒對顏色有了偏愛, 紅色最能引起兒童的興奮。 嬰兒對線條和圖形也有一定的選擇性, 一般來說, 嬰兒更加偏愛曲線、不規則的圖形。

半歲左右, 嬰兒開始主動地對音樂作出反應, 他們會轉向發出音樂聲的地方, 並作出高興的表示, 他們還會連續地晃動身體, 對音響做出反應。

成長檔案

美美八個月了, 媽媽買了畫面簡單的圖畫書給她看。 媽媽讀書時, 美美就認真地聆聽, 還認真地看著圖片, 當看到相同的形象出現時, 他就會動手去指, 或者笑。 如果讓她自己拿著書看時, 她就又捏又咬。

——圖畫書中的形象, 生動、顏色鮮明,

Advertisiment
能發展孩子的視覺感受能力, 畫面中美的形象能帶給寶寶視覺上的新鮮感和情感上的愉悅感。 但這個階段的寶寶, 只是把書當成他的玩具或探索對象。

媽媽懷貝貝時常聽古箏曲, 貝貝出生後, 媽媽播古箏曲時, 貝貝就把頭轉向音樂傳來的方向。 媽媽猜想這是胎教對貝貝的影響, 因此常給他放古箏曲。

——嬰兒喜歡曲調優美的音樂, 噪音會引起嬰兒的苦惱和不安, 這是因為嬰兒已經能夠對音樂的美作出反應, 但是, 嬰兒只是籠統地對音樂作出反應, 還不能夠細緻地區分不同樂器演奏或不同風格的音樂。 因此, 父母應選擇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嬰兒感受, 這樣有利於促進嬰兒美感的分化和發展。

1-3歲

美的本能創作期

Advertisiment

發展特徵

1歲後, 幼兒開始喜歡在紙上亂畫(塗鴉)。 這時, 幼兒並沒有畫畫的意識, 他們的興趣集中在手的運動和紙上留下的痕跡。 他們最初的塗鴉畫是一些點或無序無向的線, 然後是渦狀的亂畫圖形。 兩三歲的幼兒塗鴉中出現了圓形, 他們會給自己畫的圖形命名, 出現了象徵的萌芽。 線條是圖畫基本元素, 幼兒塗鴉最初是對線條運動的感受, 一旦開始給自己畫的線條命名, 就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對線條理解了。

1歲後, 幼兒會自發、本能地創作“歌曲”。 這種“咿呀之歌”與幼兒的咿呀學語不同, 有不同的音高、節奏。 2歲後, 幼兒創作的“咿呀之歌”會有明顯進步, 歌曲中已經有了重複和變化, 向著較規則的模式發展。

這個階段, 幼兒對聲音刺激的反應有明顯的進步,

Advertisiment
不同類型的身體運動明顯增加, 包括抬起和放下腳後跟或腳尖、點頭、向前後移動膝蓋等。 1歲半的幼兒已經有試圖使自己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相協調的跡象。

成長檔案

樂樂14個月了, 每當電視裡響起音樂的時候, 他就會跟著音樂擺動身體。 媽媽就說:“樂樂跳舞了!”, 樂樂聽到後, 就會擺動的更起勁。 後來, 媽媽只要讓樂樂表演跳舞, 樂樂就會左右擺動身體。

——寶寶對音樂的節奏已有較鮮明的感受, 他們會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這就是最初的舞蹈。 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和表現律動的活動, 表明寶寶已經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 這對他們更加細緻的體會音樂, 表達情感, 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奇奇2歲多,

Advertisiment
他特別喜歡畫畫, 不厭其煩地畫出各種各樣的圓圈, 他指著一一頭尖的大圓, 說是桃子, 指著另一個圓說是太陽。 就這樣自得其樂, 能玩很長時間。

——兩三歲的幼兒能夠畫出圓形, 並將這些形狀賦予意義。 但這並不是幼兒有意識的繪畫活動, 因為, 幼兒並不是在畫之前就想好了要表現什麼, 而是隨意畫出來的, 畫完之後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圖形加以命名。 此時, 應鼓勵他們隨意塗抹, 並進行發散想像活動。

發展幼兒審美意識家庭輔助方法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美感是一種心靈體驗, 大自然優美的環境讓幼兒心曠神怡, 心情愉悅, 這對幼兒的審美趣味產生良好的薰陶作用。 父母帶孩子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 欣賞日出、日落, 擁抱朝霞的燦爛、落日的餘輝,初春時節體會大地孕育萬物之美,隆冬時節觸摸萬物休憩的沉寂之美。自然是美感的源泉,尤其是生活于都市中的孩子,連欣賞夜晚繁星、皓月的機會都很少。帶孩子去鄉村吧,寂靜的夜晚,坐在河邊的草地上,閉上眼睛,說不定就能聽到星星私語。

提供優秀的藝術作品,與幼兒一同欣賞

向兒童提供優秀藝術作品,供幼兒欣賞,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趣味。同時,適當教給兒童一定的欣賞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説明幼兒加深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因此,帶孩子參觀博物館、藝術展覽,並給孩子足夠的欣賞時間,讓他們反復多次感知、體驗,若父母能掌握一些藝術欣賞技巧,具備一定的欣賞水準,及時與孩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就能進一步增強幼兒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尊重幼兒天然的美感表現

美感萌發于兒童的無意識中,他們對美的形式具有直接的感受力。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創造力甚至要遠遠超過成人。因此,父母要小心地呵護幼兒內心世界中美的萌芽,並精心澆灌。不恰當的教育很可能損傷幼兒天然的審美感受力。比如,過分注重技巧,就會挫傷幼兒的審美感受力和創造力。

對於小兒藝術追求中,不應該附加其它的目的,讓寶寶感覺在在藝術活動中精神的愉悅,開心就好。

擁抱朝霞的燦爛、落日的餘輝,初春時節體會大地孕育萬物之美,隆冬時節觸摸萬物休憩的沉寂之美。自然是美感的源泉,尤其是生活于都市中的孩子,連欣賞夜晚繁星、皓月的機會都很少。帶孩子去鄉村吧,寂靜的夜晚,坐在河邊的草地上,閉上眼睛,說不定就能聽到星星私語。

提供優秀的藝術作品,與幼兒一同欣賞

向兒童提供優秀藝術作品,供幼兒欣賞,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趣味。同時,適當教給兒童一定的欣賞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説明幼兒加深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因此,帶孩子參觀博物館、藝術展覽,並給孩子足夠的欣賞時間,讓他們反復多次感知、體驗,若父母能掌握一些藝術欣賞技巧,具備一定的欣賞水準,及時與孩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就能進一步增強幼兒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尊重幼兒天然的美感表現

美感萌發于兒童的無意識中,他們對美的形式具有直接的感受力。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創造力甚至要遠遠超過成人。因此,父母要小心地呵護幼兒內心世界中美的萌芽,並精心澆灌。不恰當的教育很可能損傷幼兒天然的審美感受力。比如,過分注重技巧,就會挫傷幼兒的審美感受力和創造力。

對於小兒藝術追求中,不應該附加其它的目的,讓寶寶感覺在在藝術活動中精神的愉悅,開心就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