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腹瀉治療的五大誤區

專家指出, 很多醫生對抗生素使用掌握不足, 在治療中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 甚至2種以上的抗生素並用, 這樣導致的嚴重後果是抗生素在殺滅了腸道病毒菌同時, 也將大量腸道益生菌滅活, 繼而因腸道菌群失調而引發腹瀉。 每年夏季都是各種兒童腸道疾病高發期, 今年兒童腸道疾病發病更密集, 且打破以往季節性發病規律。 如何有效防範兒童腸道疾病?孩子得了腸道疾病父母怎麼科學配合治療?年輕的父母們需要轉變傳統理念當中的一些診療誤區, 全面瞭解小兒腸道疾病的預防和保健知識。

Advertisiment

家長攀比體重增加, 幼兒食量引發腹瀉

目前, 醫院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產區病房的媽媽們因為自家寶寶不如人家的胖, 想盡辦法給寶寶增重, 這種攀比心理導致寶寶進食過量, 結果適得其反引發腹瀉。 此外, 如果孩子是過敏性體質, 建議2歲後再添加輔食, 這樣可減少過敏性疾病發生, 孩子發生哮喘的幾率也會相應降低。

濫用抗生素引發抗生素相關性腸炎

專家反復提到目前在兒科疾病中濫用抗生素引發腹瀉的病例。 談到濫用抗生素會引發腹瀉原因, 專家指出, 很多醫生對抗生素使用掌握不足, 在治療中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 甚至2種以上的抗生素並用, 這樣導致的嚴重後果是抗生素在殺滅了腸道病毒菌同時,

Advertisiment
也將大量腸道益生菌滅活, 繼而因腸道菌群失調而引發腹瀉。

兒童腹瀉治療五種誤區:腹瀉該不該禁食

1、腹瀉是小毛病, 自己吃完藥就行。 這種行為如治療不當, 將導致慢性腹瀉、營養不良。

2、腹瀉禁食。 兒童患腹瀉未被病菌影響的部分腸道並未喪失消化能力, 這時可吃些熱量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完全禁食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

3、腹瀉都要吃消炎藥。 值得注意的是, 只要患兒大便是水樣都不用服用抗生素。

4、腹瀉一定要止瀉。 小兒腹瀉前三天一定不能用止瀉藥物, 原因是止瀉藥會抑制體內毒素的排出, 加重病情。 此外, 患兒也不易交替更換醫院, 更換藥物, 腹瀉恢復期為一周, 家長不必為孩子前3天未止瀉過分擔憂。

Advertisiment

5、腹瀉要吊鹽水。 按照病情, 一般腹瀉症狀只需口服補充水分, 而輸液只針對出現脫水症狀的患兒, 目的不是止瀉, 而是補充水分。

兒童用藥量按體重算出, 別把孩子弄成實驗品

專業的兒科醫生用藥應根據兒童的年齡、體重計算出用量多少和次數, 而部分家長往往擅自加大藥量, 期望以此緩解病情, 這樣做只能使藥效無增加而毒副作用增加。 其次, 家長偏聽偏信頻繁盲目用藥。 比如給孩子吃的藥是從廣告獲得、家長間推薦獲得、民間偏方獲得等等。 把孩子弄成藥物實驗品, 不是明智家長選擇。 給孩子用藥吃吃停停, 一會兒中藥一會兒西藥都將造成孩子肝腎損害。 腹瀉藥吃法和用量也有講究, 家長們千萬要仔細看藥品說明書。

Advertisiment
小兒腹瀉用藥一定要空腹, 也就是要在兩餐之間;服用“斯密達、蒙脫石散”可適當加量, 但一定要按1包兌水50毫升比例服用。 否則非但孩子不愛喝, 療效也遞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