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補鈣,
對于醫生已是“老生常談”,
對于家長來說也是“耳熟能詳”,
似乎再也沒有什么值得羅嗦的了。
其實不然,
科學在發展,
人類的認識在深化,
昨天的結論很可能已成“昔日黃花”,
需要不斷更新知識與觀念,
做到“與時俱進”,
補鈣就是這樣的課題之一。
·寶寶究竟需要多少鈣?
·孩子夏季也要補鈣嗎?
·鈣、鋅不要同時補? 正確的補鈣方法四環節
一是
食補必須選對食物。
哪些食物堪當此任呢?不少爸媽青睞動物骨,
比如排骨湯,
其實是“一相情愿”。
原來,
排骨中的鈣含量低,
1斤排骨大約只有25毫克的鈣質,
Advertisiment
二是
藥補要抓好時機。 如不可將鈣劑與植物性食物或油脂類食物同吃, 因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鹽類, 可與鈣質結合而妨礙鈣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后生成脂肪酸,
Advertisiment
三是
無論食補或是藥補,
都要設法促進鈣的吸收。
俗話說:一個朋友三個幫。
鈣也是這樣,
當它隨食物吃進以后,
尚需要多種因素來促進機體的吸收與利用,
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如維生素D、C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葷素平衡能提高鈣的利用率(如豆腐燉魚,
谷類與豆類混食等)等。
四是
減少鈣流失。
有些寶寶鈣補了不少,
也比較注重增加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C的攝取,
結果仍然缺鈣,
那就得反思一下食物的搭配是否科學,
很可能是某些不當的食物成分增加了鈣的流失。
·鈣磷比例失衡。
正常情況下,
寶寶體內的鈣、磷兩種礦物元素的比例是2∶1,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天天大魚大肉。 蛋白質攝入過量也可“排擠”鈣。 實驗顯示:每天攝入80克蛋白質, 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掉;若將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提升到240克, 即使額外補充1400毫克鈣, 也會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 表明額外補鈣也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 因此, 天天給寶寶安排大魚大肉, 打破了食物的酸堿平衡, 無論怎么補鈣也是于事無補。
·吃鹽過多。 最新研究發現, 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與少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也就是說, 鹽的攝入量越大, 鈣的吸收越差, 尿中鈣的排出量越多, 減少鹽的攝入等于補鈣。 大人如此, 寶寶亦然。 特別是小寶寶, 對鹽的敏感度較高, 不可按照成人口味給鹽。
寶寶究竟需要多少鈣?
時下有多少爸媽在為寶寶補鈣奔忙呢?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一個花盆掉在大街上,
Advertisiment
補鈣過多有些什么危害呢?除了柳柳遭遇的不幸外, 還可能造成兒童血壓偏低, 日后患心臟病的風險上升;導致尿中鈣濃度過高, 容易形成尿路結石。另外,寶寶體內鈣水平過高,可抑制腸道對鋅、鐵、銅等元素的吸收,引起多種微量元素缺乏癥。
顯然,了解寶寶各個年齡段的需鈣量,做到心中有數,乃是柳女士一類家長的基本功之一。為此,筆者將兒童各個年齡段的生理需鈣量介紹于后,希望爸媽們都能做個補鈣的“明白人”。
TIPS
*出生~6個月,每天400毫克。
*6~12個月,每天600毫克。
*1~5歲,每天800毫克。
*6~10歲,每天1200毫克。
*11~14歲,每天1200~1500毫克。 孩子夏季也要補鈣嗎?
一般認為,一年四季中,冬春季節兒童最容易缺鈣,奧妙在于氣溫低,戶外活動少,寶寶機體皮膚難以接觸日光,導致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而維生素D又是鈣質吸收、利用的促進劑,故冬春季節補鈣勢在必行,而夏天則無此必要了。曲女士就是持這種觀點母親中的一個,出乎意料的是夏季還未過完,她的小寶寶就出現了方頭、后腦勺脫發、多汗等癥狀,兒科大夫告訴她:這些都是嬰兒佝僂病的典型信號。
近年來的醫學研究顯示,曲女士們的觀點已經過時,夏季與冬春季節一樣成了兒童佝僂病的高發季節。癥結有三:
其一,夏天雖然日照充分,但氣溫太高,甚至酷熱難當,限制了寶寶到戶外活動的機會,接受日照的幾率下降,比冬季多不了好多,這樣便導致日光荷爾蒙——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致使鈣的吸收率降低,造成體內缺鈣。
其二,夏季炎熱,體內的消化液分泌減少,寶寶的食欲普遍減低,吃入的維生素D和鈣元素減少。
其三,夏天氣候炎熱,加上寶寶的代謝又較高,出汗多,致使鈣元素隨汗液大量流失。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維生素D和鈣元素“進少出多”,體內的儲備下降而出現“虧損”,佝僂病不期而至也就順理成章了。自然,及時補鈣也就成為了夏令兒童保健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平平幾個月來不愛與小伙伴玩耍,沉默寡言,有時將報紙撕成屑片送往嘴里咀嚼。媽媽帶他到醫院查血,醫生說鈣、鋅兩種礦物元素含量都低于正常。吃報紙屬于異食僻行為,是缺鋅的典型癥狀之一。換言之,平平患上了營養不良,需要補充鈣與鋅。選用哪種制劑好呢?媽媽忽然想起電視里的一則廣告——花一樣的錢,補兩種營養。嚯,一舉兩得,就買它了。
平平媽媽的做法妥當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盲目跟著廣告跑,忽略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寶寶的機體能否吸收。就鈣與鋅而言,如果混合一起服用,雖然鋅不會干擾鈣的吸收,但鈣能降低鋅的吸收,故兩者同用實際上只發揮了補鈣的作用,補鋅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無法發揮出來。奧妙在于兩者會互爭受體,造成了受體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種吸收多而另一種吸收少。
正確做法是將兩種礦物元素分開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鈣劑,中午則吃鋅制劑,兩者間隔至少3小時以上。
延伸閱讀———————————————————————
·怎么判斷究竟補了多少鈣?
·12飲食法寶助寶寶健康補鈣
·如何正確給寶寶補鈣?
顯然,了解寶寶各個年齡段的需鈣量,做到心中有數,乃是柳女士一類家長的基本功之一。為此,筆者將兒童各個年齡段的生理需鈣量介紹于后,希望爸媽們都能做個補鈣的“明白人”。
TIPS
*出生~6個月,每天400毫克。
*6~12個月,每天600毫克。
*1~5歲,每天800毫克。
*6~10歲,每天1200毫克。
*11~14歲,每天1200~1500毫克。 孩子夏季也要補鈣嗎?
一般認為,一年四季中,冬春季節兒童最容易缺鈣,奧妙在于氣溫低,戶外活動少,寶寶機體皮膚難以接觸日光,導致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而維生素D又是鈣質吸收、利用的促進劑,故冬春季節補鈣勢在必行,而夏天則無此必要了。曲女士就是持這種觀點母親中的一個,出乎意料的是夏季還未過完,她的小寶寶就出現了方頭、后腦勺脫發、多汗等癥狀,兒科大夫告訴她:這些都是嬰兒佝僂病的典型信號。
近年來的醫學研究顯示,曲女士們的觀點已經過時,夏季與冬春季節一樣成了兒童佝僂病的高發季節。癥結有三:
其一,夏天雖然日照充分,但氣溫太高,甚至酷熱難當,限制了寶寶到戶外活動的機會,接受日照的幾率下降,比冬季多不了好多,這樣便導致日光荷爾蒙——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致使鈣的吸收率降低,造成體內缺鈣。
其二,夏季炎熱,體內的消化液分泌減少,寶寶的食欲普遍減低,吃入的維生素D和鈣元素減少。
其三,夏天氣候炎熱,加上寶寶的代謝又較高,出汗多,致使鈣元素隨汗液大量流失。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維生素D和鈣元素“進少出多”,體內的儲備下降而出現“虧損”,佝僂病不期而至也就順理成章了。自然,及時補鈣也就成為了夏令兒童保健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平平幾個月來不愛與小伙伴玩耍,沉默寡言,有時將報紙撕成屑片送往嘴里咀嚼。媽媽帶他到醫院查血,醫生說鈣、鋅兩種礦物元素含量都低于正常。吃報紙屬于異食僻行為,是缺鋅的典型癥狀之一。換言之,平平患上了營養不良,需要補充鈣與鋅。選用哪種制劑好呢?媽媽忽然想起電視里的一則廣告——花一樣的錢,補兩種營養。嚯,一舉兩得,就買它了。
平平媽媽的做法妥當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盲目跟著廣告跑,忽略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寶寶的機體能否吸收。就鈣與鋅而言,如果混合一起服用,雖然鋅不會干擾鈣的吸收,但鈣能降低鋅的吸收,故兩者同用實際上只發揮了補鈣的作用,補鋅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無法發揮出來。奧妙在于兩者會互爭受體,造成了受體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種吸收多而另一種吸收少。
正確做法是將兩種礦物元素分開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鈣劑,中午則吃鋅制劑,兩者間隔至少3小時以上。
延伸閱讀———————————————————————
·怎么判斷究竟補了多少鈣?
·12飲食法寶助寶寶健康補鈣
·如何正確給寶寶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