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不高怎麼辦?補鈣!孩子還生病怎麼辦?補鈣!孩子怎麼才夠營養?補鈣……”在愛子心切的媽媽眼裡, 兒童補鈣似乎是萬能的。 但果真如此嗎?現在年輕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補鈣產品的廣告又大肆宣傳, 父母開始買來各式各樣的補鈣產品不停地給孩子塞。 其實方法不當, 鈣不但白補了, 還可能過猶不及!各位媽媽, 一定要擦亮眼睛認清兒童補鈣的誤區!
每個孩子都需要補鈣嗎?
誤區一: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補鈣
真的是每個兒童都需要補鈣嗎?我們先來看看人體對鈣質的需求有多大,
Advertisiment
鈣是骨骼中礦物質的主要成份, 從新生兒到成人骨骼需要存留大量的鈣。 6月齡以內嬰兒鈣適宜攝入量為300 mg/天, 6月齡以上嬰兒為400mg/天, 1~3歲為600mg/天, 4~7歲為800mg/天。 人乳中含鈣35mg/100ml, 一天800ml人乳能滿足6月齡以內的嬰兒的鈣需要。 配方奶粉中鈣含量約為50~80mg/100ml, 6月齡後嬰兒每日攝入奶量在600ml以上, 加上添加的其他輔食, 能滿足其對鈣的需要。 純牛奶含鈣約110mg/100ml, 因此, 如果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每天飲用奶類不少於350ml, 另外, 常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 如豆類、可連骨吃的小魚小蝦及一些綠色蔬菜, 基本上可滿足其鈣的需要。 對於4歲以上的兒童, 一天2杯奶及其他食物中鈣含量約在600mg左右, 可適當給兒童補充100~200mg的鈣(如100mg碳酸鈣含鈣40mg)。
Advertisiment
根據上文的這些資料, 其實4歲以下兒童只要保持健康的飲食, 基本上不需要額外補充鈣製劑, 否則需根據兒童具體情況補充。 4歲以上兒童可根據個體情況適當選擇鈣製劑。
誤區二:鈣片+牛奶 營養更加分
鈣片+牛奶 補鈣不可取
“牛奶, 營養的!鈣片, 營養的!牛奶+鈣片, 更營養的!”在有些媽媽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這個公式, 認為兩個很營養的東西放在一起, 一定是“1+1=2”甚至“1+1>2”效果, 其實這是個大誤區。 把鈣片放進牛奶裡讓孩子喝並不是一種好辦法。 因為牛奶裡含有碳酸鈣, 而一些藥片如鈣爾奇等鈣含量較大, 如果同時服用可能會因為短時間內過量補鈣而導致孩子患上奶堿綜合征、高血鈣、堿中毒等。 兒科專家建議, 可以讓孩子先喝牛奶,
Advertisiment
另外, 小編提醒媽媽們, 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同, 是否需要補鈣、怎麼補鈣, 最好到醫院具體檢查, 再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補鈣, 千萬不能覺得孩子可能缺鈣就到藥店買一堆鈣片給孩子吃, 這樣很可能起反作用。
誤區三:只管補鈣 不管吸收
曬太陽能促進寶寶鈣吸收
有些媽媽會有這樣的困惑:我一直很注重寶寶的營養, 為什麼給寶寶補鈣反而有點“越補鈣越缺鈣”的感覺?是不是劑量還不夠啊?一般2~3歲的寶寶每天攝入的鈣應該有600~800毫克。 寶寶補鈣應注重食補, 如常喝牛奶、吃豆類製品、小魚、綠色蔬菜等等。 100克牛奶的含鈣量大約是100毫克, 因此寶寶每天至少要喝上500克的牛奶補鈣,
Advertisiment
孩子補鈣的同時需要補充其他的維生素輔助身體更好地吸收鈣, 否則就算補充再多的鈣, 因為難以吸收也會缺鈣。 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 幫寶寶補鈣之後應當注意讓這些鈣質都能有效地被寶寶吸收。 因此, 寶寶要經常曬太陽。 陽光可以使得皮膚合成維生素D, 正在補鈣的孩子需要多曬太陽, 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誤區四:補鈣當然越多越好
兒童補鈣要適量
如今, 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補鈣方面存在諸多誤區, 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等。 這些做法不僅影響兒童胃口, 就連才幾個月大的寶寶也會患上便秘。 兒科專家指出, 寶寶補鈣一定要適量, 最好不要輕易給孩子專門補鈣。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知道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 因此經常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 事實上, 維生素D並不是營養品, 過量服用後, 長期積聚在兒童體內, 會引起食欲下降、噁心和消瘦等症狀, 而患血鈣和尿鈣的概率也可能增高, 腎、腦、心和肺等臟器也有可能異常鈣化。
專家指出, 如今不少嬰兒發生厭食和便秘, 這都和補鈣過多有關係。 還有一些家長誤認為補鈣會加快骨癒合。 其實除了更年期婦女和老年人外, 通常情況下, 骨折幼兒的體內並不缺鈣, 因此無需額外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