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防性侵,網友各支招

2014年的兒童性侵案屢見不鮮, 雖然我們經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 但是現在的學校還是很避諱生理衛生課, 很多詳細的沒有跟孩子說清楚, 對孩子的安全性知識做的不夠到位。 《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不分性別、種族, 每個兒童都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和發展權。 想要孩子真正的遠離性侵, 家長應該好好做到以下的知識點。

牢記“報名童謠”預示不慌張

童謠一

小熊小熊好寶寶, 背心褲衩都穿好。 裡面不許別人摸, 男孩女孩都知道。

童謠二

保守秘密找醫生, 毛髮體液要取證。 受到侵害告親人,

Advertisiment
平復心情再報警。

童謠三

小小秘密藏心裡, 誰也不會告訴你, 壞人要是欺負你, 告訴媽媽要牢記。

家長先做做“危險自測表”

以下六條, 每條5分。 有一條存在, 為較大危險隱患;如果達20分以上, 進入紅色預警, 必須馬上消除。

1.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經常一個人在家。

2.不相信老師會對學生做出不軌行為。

3.女孩突然不愛上學, 外☆禁☆陰部異常。

4.把女孩半熟臉看管。

5.讓孩子吃陌生人的東西, 和陌生人走。

6.鄰居大叔對小女孩過分親熱。

孩子遭性侵,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第一時間進行評估和創傷處理

父母發現事情的當時, 如果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 父母要帶孩子在第一時間進行醫療評估和創傷處理, 醫療評估可以作為控告罪犯的證據之一。

Advertisiment
收集能夠證明罪犯有罪的相關證據並及時報案。

同時父母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和語言, 向孩子解釋身體受到的傷害, 並同時告訴孩子身體很快就能夠康復。

消除孩子的懼怕心理

父母要態度平靜地詢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具體細節,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或吃驚等情緒, 那會使孩子被驚嚇, 不敢說出實情和具體細節, 這樣父母就瞭解不到孩子受到的具體傷害。

要鼓勵孩子將全部細節講出來, 消除孩子懼怕被父母責備和打罵的心理, 父母要抱著孩子對他說:“寶貝, 你能夠將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 我們非常感謝你, 說明你信任我們!”

但是, 如果父母多次重複地詢問事情經過會使孩子擔心自己做錯了什麼,

Advertisiment
給孩子帶來精神壓力, 所以, 在第一次詢問孩子的時候要儘量仔細。  讓孩子遠離侵害人

父母應該讓孩子遠離對孩子進行性侵害的人。 將罪犯繩之以法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 但這需要父母收集充分的證據。 如果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或者其他原因讓侵害者服法, 父母要警告或想辦法讓侵害者遠離孩子。

如果是家裡的親戚, 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孩子, 如果是孩子的老師, 父母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並傷害孩子, 或與學校協商離開這個班級。 總之, 遠離性侵害者才能夠保護好孩子。

不要讓孩子反復講述被傷害的過程

父母可以讓孩子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 但不要讓孩子對公安機關或其他機構或媒體多次敘述被性侵害的過程,

Advertisiment
這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傷害, 加重孩子創傷後的痛苦。

大範圍的媒體報導會使孩子陷入同伴關係的困難中, 被同伴孤立或被嘲弄, 或將此事作為攻擊孩子的材料。

做好安慰工作

對於已經明白這是一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災難的孩子, 身體完整感和身體形象受到了破壞, 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完美的人了, 擔心父母不再愛自己。 所以, 父母一定要經常抱著孩子, 告訴他:“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我們永遠都會愛你!”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永遠不會拋棄他。

父母更要讓孩子從父母的擁抱和言語中感受到堅定不移的愛, 這是孩子修復心靈創傷的精神力量源泉。 父母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洩情緒和議論此事的處理方式,

Advertisiment
也不要因此事而顯得緊張不安, 這會使孩子感覺自己做了什麼錯誤的事情使父母如此不開心。

不要“追究”孩子的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 這不是他造成的錯誤。 父母不可以責備孩子沒有保護好自己, 不可以以打罵受害孩子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憤怒, 不可以帶著孩子上門討說法, 不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因此事而丟臉, 這會讓孩子感到失去最後的保護之地而陷入絕望的深淵。

在生活和學習上更加關心孩子

父母和老師要理解受到性侵害的孩子出現的心理創傷行為, 受害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無心做作業等問題, 這是孩子的心理創傷反應, 不是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

老師要給予受害孩子更多的寬容和關愛,耐心等待並幫助孩子從創傷中恢復。父母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瞭解和幫助孩子。

及時與心理醫生溝通

父母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來幫助孩子,及時與心理醫生交流孩子的狀況,配合心理醫生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康復,這對孩子的心理康復非常重要。

及時採取措施防範孩子再次被侵害

在受害孩子轉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之後,家長和學校要加強對孩子進行預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避免再次發生對孩子的性侵害,例如經常與孩子談心、與老師交流等等。

網友分享:我這樣教孩子“防性侵”

面對那些對兒童傷害的新聞每個人很惶恐,害怕這種不幸降臨到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犯罪免疫力。在眾多網友將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寶寶的安全教育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中有很多非常經典、實用的帖子。

母女倆反復訓練 別輕易給別人開門

網友清怡媽媽:女兒今年7歲,上三年級。這些年我們夫妻都很重視安全問題,教育孩子預防危險我們做的比較早。現在主要是告訴她怎麼樣預防性侵,怎麼樣預防在上學放學路上發生意外。

1、告訴女兒,身體很多地方是別人不能碰的,還給她選了一個班主任是女老師的班級。

2、訓練女兒不能隨便給人開門。我會出門,在外面等上十幾分鐘敲門,直到女兒忍不住好奇心把門打開。我一把抓住她問,你怎麼開門了?要是壞人怎麼辦?如此反復訓練。

3、即使是認識的人,如果爸媽沒事前告訴你,你也不要給他開門。

4、孩子上小學後,每天都是自己步行去學校,我會要她與其他同學一起同行,放學也要與同學一起走,不要落單,不管是誰的車子都不要坐。

5、萬一遇到危險,第一時間大聲呼救。110、119要牢記心中。

利用看書、看電視進行安全提醒

大丫頭5歲2個月,臭小子2歲4個月。大丫頭是姐姐家的孩子,以前一直和姥姥住在老家,到2歲多了才接來姐姐身邊。鄉下純樸,大丫頭自己玩耍,隨便去別人家串門,在誰家都吃過飯,在小賣鋪誰給的東西都可以吃 可是這些習慣到了城市就是要命的壞習慣。一直要糾正她的這些習慣,花了很大的力氣。

1、要培養小朋友的危機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千萬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走!

2、不要吃任何陌生人給的東西。

3、在家裡如果有陌生人來按門鈴,千萬不要開門,應該說:請稍等一下,我媽媽(爸爸)馬上過來給你開門,然後大叫媽媽,你好了嗎,有叔叔來我們家!

4、即使是認識的人,只要媽媽(爸爸)沒有同意千萬不能和別人走,尤其是下課放學。

5、給孩子看書,有本書是《我不認識你,我不和你走》。

經常會有家長問,孩子這麼小就進行防性侵教育,會不會給他們心裡留下陰影?換個角度來看,每個孩子在生下來時都要打卡介苗,那時候孩子可能會哭,還可能會有不良反應,比如發燒、不愛吃奶、起紅疹子。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打卡介苗不反感呢?實際上,我們從小教孩子這些防性侵的知識,也是在給他們打卡介苗,專業上稱為“犯罪免疫力”,這是對小女孩從小就要實施的教育。

不是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

老師要給予受害孩子更多的寬容和關愛,耐心等待並幫助孩子從創傷中恢復。父母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瞭解和幫助孩子。

及時與心理醫生溝通

父母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來幫助孩子,及時與心理醫生交流孩子的狀況,配合心理醫生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康復,這對孩子的心理康復非常重要。

及時採取措施防範孩子再次被侵害

在受害孩子轉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之後,家長和學校要加強對孩子進行預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避免再次發生對孩子的性侵害,例如經常與孩子談心、與老師交流等等。

網友分享:我這樣教孩子“防性侵”

面對那些對兒童傷害的新聞每個人很惶恐,害怕這種不幸降臨到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犯罪免疫力。在眾多網友將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寶寶的安全教育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中有很多非常經典、實用的帖子。

母女倆反復訓練 別輕易給別人開門

網友清怡媽媽:女兒今年7歲,上三年級。這些年我們夫妻都很重視安全問題,教育孩子預防危險我們做的比較早。現在主要是告訴她怎麼樣預防性侵,怎麼樣預防在上學放學路上發生意外。

1、告訴女兒,身體很多地方是別人不能碰的,還給她選了一個班主任是女老師的班級。

2、訓練女兒不能隨便給人開門。我會出門,在外面等上十幾分鐘敲門,直到女兒忍不住好奇心把門打開。我一把抓住她問,你怎麼開門了?要是壞人怎麼辦?如此反復訓練。

3、即使是認識的人,如果爸媽沒事前告訴你,你也不要給他開門。

4、孩子上小學後,每天都是自己步行去學校,我會要她與其他同學一起同行,放學也要與同學一起走,不要落單,不管是誰的車子都不要坐。

5、萬一遇到危險,第一時間大聲呼救。110、119要牢記心中。

利用看書、看電視進行安全提醒

大丫頭5歲2個月,臭小子2歲4個月。大丫頭是姐姐家的孩子,以前一直和姥姥住在老家,到2歲多了才接來姐姐身邊。鄉下純樸,大丫頭自己玩耍,隨便去別人家串門,在誰家都吃過飯,在小賣鋪誰給的東西都可以吃 可是這些習慣到了城市就是要命的壞習慣。一直要糾正她的這些習慣,花了很大的力氣。

1、要培養小朋友的危機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千萬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走!

2、不要吃任何陌生人給的東西。

3、在家裡如果有陌生人來按門鈴,千萬不要開門,應該說:請稍等一下,我媽媽(爸爸)馬上過來給你開門,然後大叫媽媽,你好了嗎,有叔叔來我們家!

4、即使是認識的人,只要媽媽(爸爸)沒有同意千萬不能和別人走,尤其是下課放學。

5、給孩子看書,有本書是《我不認識你,我不和你走》。

經常會有家長問,孩子這麼小就進行防性侵教育,會不會給他們心裡留下陰影?換個角度來看,每個孩子在生下來時都要打卡介苗,那時候孩子可能會哭,還可能會有不良反應,比如發燒、不愛吃奶、起紅疹子。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打卡介苗不反感呢?實際上,我們從小教孩子這些防性侵的知識,也是在給他們打卡介苗,專業上稱為“犯罪免疫力”,這是對小女孩從小就要實施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