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骨質脆弱 玩耍慎防骨折

兒童由於骨質脆弱, 再加上他們天性好動, 對危險識別能力不強, 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因此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而導致骨折,而且目前有些家長對小孩摔傷後造成的骨折重視程度不夠

軒軒小朋友有一次玩耍時不小心摔傷了腿, 痛得他哇哇大哭, 爸爸媽媽聞聲趕過來, 初初以為只是普通的摔傷擦破皮膚, 沒什麼大礙, 於是幫他擦了一點藥後便沒有在意了。 可是過了1-2周時間受傷的腿還是一樣的腫, 走路的時候還有一點一瘸一拐的, 這才警惕起來了, 於是趕緊把他帶到醫院檢查, 發現軒軒的腿已經骨折子,

Advertisiment
而且骨折的部位已經錯位生長了, 形成畸形癒合, 醫生說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對此, 爸爸媽媽感到非常的痛心和後悔。

兒童由於骨質脆弱, 再加上他們天性好動, 對危險識別能力不強, 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因此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而導致骨折, 又由於小兒骨折後自然恢復和塑造能力較強, 大多數骨折患兒在治療上只需要復位後進行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即可, 但在骨折後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治療, 則容易出現骨折不癒合、畸形癒合的可能。 但目前有些家長對小孩摔傷後造成的骨折重視程度不夠, 常常在孩子摔傷後隨便擦點藥酒就算了, 待發現不對勁時才將小孩送到醫院檢查, 可這個時候已經或多或少出現了影響康復的情形了。

Advertisiment
小兒外傷的種類很多, 也比較複雜, 那麼平時家長應該如何去區分小孩的摔傷是否已經合併了骨折了呢?

人的骨骼是由堅硬的骨密質和骨松質組成的, 非常堅硬, 在人體內起著支架的作用, 但在比較大力或暴力的作用下, 可導致骨折。 當家長發現小孩在摔傷後出現以下症狀時, 應該要考慮是否合併了骨折的可能:小孩摔傷後受傷的患肢出現活動障礙, 局部皮膚有紅腫, 甚至青紫, 有壓痛, 活動肢體可聽到骨摩擦音。 一旦懷疑有骨折的可能時, 家長應該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

但也有些時候, 當小孩摔傷後, 可能會因軟組織挫傷而出現肢體疼痛、腫脹, 甚至活動障礙, 表面上看上去與骨折很像,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骨折是沿骨折局部四周即左右前後均有腫痛和壓痛, 而軟組織損傷僅是在損傷一側的局部腫脹和壓痛, 而對側則無此症狀, 但如果家長遇到難以辨別的情況時, 最好也是先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 照個X光, 以排除骨折的可能, 一旦確定發生了骨折, 最好能儘快復位固定。

兒童骨折後在施行外固定的時間裡, 因時間比較長, 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 這期間如果不能正確地護理好, 也有可能會造成感染、缺血性肌萎縮或骨畸形等, 因此, 在進行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時, 父母應經常觀察患肢的血液迴圈情況, 特別是留意肢體遠端的皮膚顏色、溫度, 密切關注患肢手指或腳趾的伸屈活動能力, 同時, 父母還應當遵照醫生囑咐鼓勵及配合患兒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

Advertisiment
恰當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肢的血液迴圈, 使血腫快速吸收, 骨痂生長好, 還可以減輕患肢的肌肉萎縮、骨質疏鬆及關節僵硬等。 另外, 讓孩子多吃有助於骨生長的鈣質食品如魚、蝦、蛋、廋肉等, 為骨折的恢復提供足夠的營養, 並教育患兒在傷肢活動中注意自我保護, 預防再損傷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