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春開始, 陽氣上升, 寒氣下降, 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 人體內的陰陽二氣的變化, 也隨著在自然的陰陽二氣變化而變化, 陽氣上升而導致內熱, 內熱而促使血流加速。 鼻腔內毛細血管豐富而脆嫩, 春季乾燥的氣候會首先危及鼻咽部, 鼻黏膜乾燥、毛細血管破裂最為常見, 即為鼻出血, 中醫稱為鼻衄。 現代中醫鼻科認為本病的產生是各種原因引起鼻部脈絡損傷的結果, 臨床上與肺、腎、肝、脾關係密切, 當辨別治之。
1.肺經熱盛:外感風熱或燥熱之邪犯肺上熏鼻竅, 熱傷脈絡,
Advertisiment
2.胃熱熾盛:胃中素有熾熱, 或過食辛辣, 以致胃熱熾盛, 循經上炎, 血隨熱湧, 妄行於外而為鼻衄。 其血量大而深紅, 鼻幹口臭, 煩渴引飲, 大便乾燥, 舌紅苔黃脈洪大。 治宜清瀉胃火, 涼血止血, 選用地黃東加石膏、知母、大黃治之。
3.肝火上逆:情志不遂, 肝氣鬱結, 或暴怒傷肝, 幹活上逆, 血隨火動, 蒸破鼻竅發為鼻衄。 證見血色深而量大, 頭疼頭暈、咽幹、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數。 治宜清肝瀉火, 涼血止血, 方以龍膽瀉肝東加味。
4.肝腎陰虛:房勞過度, 耗傷腎精。 或久病傷陰,
Advertisiment
5.脾不統血:久病不愈, 憂思勞倦, 飲食不節, 損傷脾氣, 脾氣虛弱, 統血矢司, 氣不攝血, 脫離脈道, 滲於溢鼻而致鼻衄。 其血滲滲而出, 色淡量少, 面色無華, 神疲懶言, 食少便溏, 舌淡脈緩弱。 治當健脾益氣, 攝血止血。 方用歸脾東加側柏葉、地榆炭等。
對鼻出血的病人當遵照“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的法則, 常用外止血的方法可選用冷敷法(即冷毛巾敷鼻)或吹藥法(石膏煆熱為末吹鼻)。 鼻血制止後再按症治之本源, 其病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