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學在即,父母快做準備

為了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入學“難關”, 一名多年從事教學活動的小學校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角色轉變, 兒童身心起變化

孩子從幼兒成為小學生, 這是兒童發展的重要轉折, 社會、學校及家庭的新要求, 智力活動驟增與文體活動的驟增, 生活環境作息時間改變, 這時如何使兒童發展系統中的階段性和連續性正確地結合起來, 是學生發展的整體教育系統中的主要矛盾, 抓好幼小過渡, 就是要根據兒童發展的可能性降低目前不適應的“坡度”, 幫助兒童邁好學校生活的第一步, 比較自覺地適應學校生活,

Advertisiment
愛老師、愛同學、愛集體, 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正常發展。

六、七歲的兒童上學了, 但還保留著學前階段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徵, 但學生上小學後, 此階段兒童身心有什麼變化呢?

1、主導活動變化

入學前, 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 他們常常做遊戲, 入學後, 主導活動是學, 心理發展起重大變化。 由於兒童本人身心的發展, 遊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 學習成了最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 這種學習活動有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

2、社會地位的變化

兒童一入學就不同了, 除了整個活動方式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外, 極為明顯的是他們所處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人們開始將他們作為社會正式成員對待。 在學校的教學班裡,

Advertisiment
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 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 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 學生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要為學校為班集體爭取榮譽。 學習是他們的權利, 也是他們應盡的社會義務, 所以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地位的轉變又高興又自豪, 父母要十分關注孩子這一心理發展, 對“入學”給予高度重視。

3、人際關係變化

兒童入學前與家庭成員的依附關係密切, 一舉一動都是成人指點。

入學以後, 每天都要離開父母在學校獨立生活, 要在班集體裡作為獨立的一員, 認真聽課讀書, 要獨立思考, 自己完成作業, 要自己整理書包, 檢查文具書本是否齊全, 這些活動都將進一步促進兒童由依附轉向更多的獨立, 也可以說六、七歲是兒童從依附向開始獨立生活轉化的重要時期,

Advertisiment
這一年齡從家庭成員的縱向密切關係, 開始向學校成員橫向關係發展。 白天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 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密切, 可以說六、七歲是兒童社會交往範圍擴大時期。

入學後, 新生的三種表現最明顯

·興奮期

入學前, 他們心情激動, 興奮得睡不著覺, 坐不住, 充滿自豪感, 個個表現好, 都有當個好學生的願望。

·厭倦期

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 由於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的約束和生活上的緊張, 對學習知識的方法和內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容易, 數學課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內加減口算, 而是說組成, 講算理, 中文拼音又不是簡單的認字母練發音,

Advertisiment
拼音四聲不好讀, 寫字更麻煩, 還要一筆一畫地按順序書寫, 因此一些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產生不想上學、怕吃苦的厭倦心理。

·適應期

兩個月後, 如果學校與家庭教育跟得上, 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學校生活, 孩子們從此又會高興起來, 逢人便誇老師如何得好, 同學如何團結, 此時, 他們初步有了愛校, 愛學習, 努力上進, 爭當好學生的觀念。

開展小幼銜接, 助孩子儘快適應學習生活

開展小幼銜接, 學校應採取措施, 比如:讓學生在玩中學, 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具體、直觀、形象的教學吸引他們, 與此同時我們開展介紹新夥伴, 熟悉新環境, 發新書要求學生好好學習, 遵守紀律, 愛惜書和本, 建立課堂常規, 樹立榜樣,

Advertisiment
使他們的行動有所遵循。

開學上課每40分鐘中間休息, 做遊戲讀兒歌等。 後半學期和全校一樣上課, 從情緒到情感上自然過度到小學階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