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 早晚天氣涼爽, 中午還是照樣烈日炎炎。 晝夜溫差大, 小兒更是容易在這個季節出現感冒發燒、腹瀉、哮喘等疾病。 所以, 父母更應打醒精神, 注意天氣變化, 以免寶寶受涼生病。
秋季腹瀉秋季腹瀉是一種感染性腸炎, 多發於秋冬季節, 絕大多數是由病毒特別是輪狀病毒感染後引起的。 病毒侵犯小腸上段的細胞, 使這些細胞失去吸收腸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 於是水和電解質就從腸道排出, 出現水樣腹瀉。
症狀: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最容易出現秋季腹瀉, 腹瀉之前常常有1-2天發熱、咳嗽和流涕,
Advertisiment
預防:
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即使不治療, 多數病孩在一周左右也會自然止瀉。 問題在於當嚴重吐瀉時, 若醫治護理不周, 小兒出現大量脫水可導致嚴重後果;個別患兒可因合併腦炎、腸出血、腸套疊等而危及生命。 因此, 家長對此應有足夠重視。 注意觀察小兒有無脫水, 可根據小兒神情、皮膚乾燥情況、口唇乾燥程度、眼窩是否凹陷、尿量多少、是否想喝水、哭時有無眼淚等方面來看。
治療:
本病病程不長, 如果家長在做好飲食餵養和口服補液, 通常不會發生問題。 輕者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補液鹽,
Advertisiment
至於日常飲食, 如果患兒有食欲, 就應該繼續餵養, 母乳餵養的孩子仍哺母乳;人工餵養的孩子, 應吃去乳糖的奶粉, 或1/2稀釋牛奶;已添加輔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麵條。
哮喘復發剛剛辭別了炎炎夏日, 又到了哮喘的多事之“秋”, 很多小朋友在氣溫變化的時候因吸入過冷、過幹、過濕的空氣而使哮喘復發。
預防:
哮喘當然需要長期的治療。 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Advertisiment
臨床中還發現, 有很大一部分的哮喘患兒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如看驚險電影、電視;平時受父母溺愛, 突然受到責駡時, 都會引起哮喘發作。 所以, 除了對患兒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 切不可忽視心理治療的作用。 要創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 樹立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 對預防、緩解患兒哮喘相當重要。
Advertisiment
在飲食方面, 宜選用清淡易消化, 且富有維生素的食物。 鼓勵患兒多飲水, 多吃新鮮菜和水果, 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 還有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養肺的作用。 適當補充含鎂食物, 如海帶、芝麻、核桃、花生、大豆及綠葉蔬菜等, 宜食大棗、梨、桔、羅漢果、蓮子、蘿蔔等。 忌食海鮮、肥膩及易產氣食物,
如魚蝦、肥肉等, 以免助濕生痰, ;產氣食物如韭菜、地瓜等, 對肺氣宣降不利, 故均應少食或不食。
秋季厭食
度過了炎炎的夏季, 很多幼兒的食欲會有所好轉或恢復, 但是幼兒在秋季的厭食也十分常見, 究其原因有:
1、秋季, 尤其是深秋時節, 早晚的溫差增大, 氣候變化頻繁, 造成胃液的分泌減少, 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食欲自然地變差,
Advertisiment
2、秋天的氣候, 風大雨少, 氣溫多變而乾燥, 中醫稱為“秋燥”。 這時在天氣轉為涼爽後, 如不注意補充水分, 汗多的幼兒尤其容易產生便秘, 引起食欲不振。
3、秋季新入幼稚園的幼兒, 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 一時很不適, 部分幼兒(如平時膽小、內向型者)會產生精神不快、不思飲食的現象。 有的孩子雖不是新入園, 但在家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暑假, 對集體生活、飲食和環境也會有不習慣或生疏的感覺, 導致食欲的減退。
預防:
幼兒的飲食要注意葷素、粗細搭配, 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 著重注意平時多喝些水, 多食些新鮮蔬果, 如蘿蔔、藕、百合、荸薺、山藥和香蕉、梨等, 保持大便通暢。
對剛入幼稚園的孩子, 在初入園的1-2周裡, 應儘量給予幼兒喜歡的食品,如餛飩、燒賣、饅頭、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等,力求提高幼兒進餐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偏食、控制零食,定時進餐,按時排便,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使孩子的消化系統形成飽足-饑餓交替的感覺。這樣不僅能保證幼兒有良好的食欲,均衡的營養攝入,而且也是防止營養素(如鋅、鐵)缺乏的重要環節。
應儘量給予幼兒喜歡的食品,如餛飩、燒賣、饅頭、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等,力求提高幼兒進餐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偏食、控制零食,定時進餐,按時排便,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使孩子的消化系統形成飽足-饑餓交替的感覺。這樣不僅能保證幼兒有良好的食欲,均衡的營養攝入,而且也是防止營養素(如鋅、鐵)缺乏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