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孩子外向活潑更有利於成長, 孩子內向靦腆要培養自信。 ”還有的媽媽說:“我其實是抱著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小朋友的目的參加親子活動的, 我家孩子比較內向不合群, 至於能學到什麼我不是太在意。 ”
那麼, 這些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我們來看看《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蘇珊·凱恩的說法。
內向和害羞不一樣“世界上約有1/3的人是內向性格。 ”蘇珊·凱恩說, “內向和害羞是不同的, 害羞是指害怕外界評價, 而內向是指你如何回應外界的刺激, 包括社交刺激。 外向的人會從大量的外界刺激中獲取能量,
Advertisiment
遺憾的是, 我們的很多學校都是為外向孩子設計的, 現在的孩子經常要完成很多小組任務。 那些喜歡獨處或是一個人工作的孩子, 就常常被當成局外人或是麻煩。
內向的孩子常常只有一兩個朋友。 父母會覺得需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於是為孩子安排很多聚會, 邀請好幾個孩子來家裡玩。 其實, 內向的孩子有一兩個朋友就感到很滿足, 沒有太多朋友並不是不合群的表現。
“不要錯把孩子對待新環境的謹慎當成同他人交往的無能。 他的畏縮是因為面對新事物或刺激過度, 而不是懼怕同他人接觸。 ”蘇珊·凱恩說。 那麼, 我們如何支持、鼓勵內向的孩子呢?
養育內向孩子的小貼士內向孩子心中隱藏著巨大的熱情,
Advertisiment
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感到羞恥。 敏感內向, 從積極的角度看, 也等同於有創意、直覺准、思想深刻。 不要企圖改變孩子的個性, 讓他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 在孩子看來, 那意味著我們並不愛他。
如果你很內向, 不要讓自己的經歷影響孩子。 內向性格也許在年少時給你帶來了很多困擾, 不要杞人憂天地認為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可以獨自解決遇到的問題, 也會因此茁壯成長。
Advertisiment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嘗試新事物, 對陌生人保持警惕, 讓他慢慢來。 不要放任他窩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但也要尊重他的界限。 比如, 在海灘上, 讓他以自己的節奏走近海浪, 讓他知道自己有害怕或懷疑的感受很正常, 但也要讓他知道沒什麼可怕的。 當他在社交上邁出新的一步, 你要讚賞他的努力:“我看到你昨天去和那些不認識的孩子說話了, 我知道這樣做對你來說很難, 我為你驕傲。 ”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 不要讓他聽到你這樣評價他。 他會覺得自己過於緊張是一個固定的性格特點, 而不是能學會控制的一種情感。 在我們的社會中, 說別人“害羞”就像給人打上了一個烙印。
Advertisiment
讓他學會為自己爭取利益。 當別的孩子拿走了他的玩具, 讓他很難過, 把他帶到一邊, 讓他用最大的聲音說“住手”。 可以把這當成遊戲反復練習, 但態度要輕鬆, 讓孩子知道你瞭解他的感受。
將內向的孩子看作可塑性強的孩子, 而不是脆弱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高度敏感”:對燈光、聲音、新環境、感情非常敏感, 那麼恭喜你, 你的孩子是個“蘭花寶寶”, 這是吸引眾多心理學家關注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很多孩子像蒲公英一樣, 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長。 而那些內向的孩子就像蘭花一樣, 對環境很敏感。 不過, 如果他們的童年經歷很愉快,
Advertisiment
尊重孩子獨自玩耍的願望。 不要癡迷於小組活動, 雖然教會孩子與人合作很重要, 但內向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獨處, 這是他們給自己“充電”的方式。
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做朋友。 強求孩子花太多時間與其他孩子交往, 逼他參與到過多的社交活動中去, 並不會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 而是會讓他疲憊不堪。
幫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孩子。 當你理解孩子以後, 其他人不一定也能理解孩子。 比如,老師可能會告訴你,你的孩子不太合群,因為他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你應該向他們解釋,內向的孩子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能發揮更大的優勢。
比如,老師可能會告訴你,你的孩子不太合群,因為他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你應該向他們解釋,內向的孩子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能發揮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