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向型性格什麼樣

人常常不瞭解自己的個性, 而需通過他人認識自己。

十歲的馬修有時看上去判若兩人。 他是個戀家的孩子, 喜歡他的狗狗們, 還對許許多多的東西感興趣, 尤其是與大自然和動物有關的東西。 在熟悉的環境中, 馬修精力充沛, 非常健談。 他會興致勃勃地向每個客人講述鳥兒如何吸引它的同伴, 還跟他們講自己的新寵物——一隻剛出生3天的小馬駒。 但到了其他地方, 他就常常會變得比較安靜, 面無表情, 一動不動, 只有細心觀察之後才會有所行動。 放學以後, 馬修喜歡和他的朋友山姆一起玩, 不過要是在吵鬧的體育館裡待太久了,

Advertisiment
他就會抱怨, 因為孩子們都擠在那兒做作業。 “我沒法兒集中注意力。 ”他歎了一口氣說。

馬修屬於性格連續體中定義的內向。 他天生的能量、感知和決策都向內投射到他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世界裡。 他喜歡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 因為這樣能激勵並充實自己。 他也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但太多的外部活動還是讓他疲憊不堪。

奧斯丁也是十歲, 他是個藏不住事的孩子。 放學後媽媽接他回家, 一上車他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這一整天他都做了些什麼, 在路上還向車窗外的小夥伴們大喊著打招呼。 他不僅健談, 善於表達, 而且不用費力勸說就能主動嘗試新事物。 在回家的路上,

Advertisiment
奧斯丁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回家後他們還要做些什麼。 他的朋友艾倫能過來玩嗎?這麼好的一天只窩在家裡太可惜了!他還喜歡在餐桌旁做作業, 因為這樣就不會錯過周圍所有好玩的事情了。

奧斯丁屬於性格連續體中定義的外向。 他的精力從內向外發散到一個充滿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和活動的外部世界。 他掃描外部環境找尋刺激, 被熙熙攘攘的喧鬧所吸引, 這讓他感覺渾身是勁。 獨處太久反而會讓他萎靡不振。

很多人腦海裡的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是這樣的:在一個聚會上, 那些一直待在陰暗的角落裡、緊挨著牆壁、與那些茂盛的花花草草為伍的就是內向的人。 而把顏色鮮豔的燈罩當帽子戴在頭上、凡事都要插上一嘴、試圖成為焦點的就是外向的人。

Advertisiment
不過內向和外向並不一定由行為表現來劃分。 更確切地說, 這兩個術語反映了一個人的能量來源和注意力的指向。 馬修和奧斯丁都是聰明伶俐、惹人喜愛的孩子, 隨著環境的變化, 他們都有可能表現出活潑開朗的一面和安靜憂鬱的一面。

實際上, 內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 它由你的孩子的基因構成所決定。 氣質本身並不等同於人格, 它是一系列特質的集合體, 這些特質決定了人在面對特定環境時的反應和行為模式, 而這種模式往往伴隨人的一生。 內向的人通常喜歡可以掌控的、具有輕微刺激性的事情, 外向的人大量尋求驚險刺激的活動。 內向的人可能會深入地研究某些問題,

Advertisiment
外向的人傾向於廣泛地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 內向的人做出正確反應之前常常需要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 而外向的人更可能立即做出反應。 人的氣質無法隨意改變, 但瞭解孩子的氣質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培養他的長處, 並儘量減少他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在我們國家, 外向的人數是內向人數的三倍之多。 但外向和內向並不總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大多數人都兼具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氣質。 為了理解這一點, 我們可以假設有一條連續的性格譜線, “純粹”的內向的人和“純粹”的外向的人分別位於譜線的兩端, 那麼, 大多數人就位於譜線中間的某個位置。 再打個比方, 我們可以把內向、外向想像成習慣用左手和習慣用右手的人。

Advertisiment
一個習慣用右手的人還是會使用他的左手, 他只是以使用右手為主。 當然, 這個比喻只能給我們解釋這麼多。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 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分佈在同一條連續的性格譜線上。 有些內向的人非常內向, 有些卻並不那麼內向。 這種程度上的差異也存在於外向人的身上。 同時, 由於能量的消長, 一個內向的人的內向氣質也會因時間不同而發生變化。 我很喜歡剛才那個左右手的比喻, 因為我們都能想像得到, 當我們不得不長時間地使用那只不方便的手時, 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當內向的人盡力去迎合外向世界的期望時, 他們所體驗到的正是類似的感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