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家踏青 甩掉寶貝麻煩事

春遊踏青, 全家帶著寶寶出遊是件非常愜意的事。 不過帶著孩子似乎總是麻煩不斷, 春天氣溫易變、花粉過敏、旅途奔波、飲食不易保證衛生, 這些都成為家長捍衛嬰幼兒健康的潛在威脅和挑戰。

過敏, 擺不脫的煩惱

基本症狀判斷:隨著春天氣溫回升, 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 不少家長喜歡帶孩子到郊外遊玩, 接觸花草、小動物等。 而幼兒一旦接觸某些花粉, 被蟎蟲粘上或接觸貓、狗等動物皮毛, 就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醫生介紹, 花粉過敏與個人的體質有關, 花粉過敏一方面表現為皮膚過敏, 裸☆禁☆露在外的皮膚接觸到花粉會產生癢、紅等過敏反應;另一方面,

Advertisiment
花粉還會引起呼吸道過敏, 嚴重的會導致哮喘。

丘疹性蕁麻疹是春季常見的季節兒童皮膚疾病, 目前正是流行時節。 患兒會出現外露皮膚成片紅色斑疹, 有的還出現膿包, 嚴重的甚至得敗血症。 引起皮膚過敏除了外部接觸的外因外, 春天許多蔬菜也是引起過敏的內因。 像茼蒿、春筍、萵筍等等, 吃了這些“光感類食物”後, 人們到室外接觸陽光後會產生反應, 很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而出現斑疹。

應對策略:對於嬰幼兒, 尤其原本就是過敏性體質的孩子, 家長應儘量減少孩子與外界過敏原接觸的機會, 在飲食上也要加以控制。 在戶外玩耍時要注意孩子的皮膚防護, 可以塗抹一些孩子專用的隔離霜。

Advertisiment
回到家後也應該及時洗臉, 保持面部的清潔。

蚊蟲, 驅不散的陰影

基本症狀判斷:本病的皮膚損害好發於暴露部位, 如面、頸、四肢等, 散狀分佈, 也可以群集分佈, 表現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紅色紡錘形丘疹, 頂部常有小水皰, 少數可以出現大皰。 皮膚伴明顯瘙癢, 搔抓常引起局部糜爛及繼發感染。 皮損經1-2周逐漸消退, 局部留下褐色色素沉著。 個別敏感者叮咬處可以出現大片紅腫斑, 若發生於眼瞼、手足背、陰囊、包皮、口唇等組織疏鬆部位, 則水腫更加明顯。 本病易復發, 新皮疹常成批、反復出現, 一般無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

專家介紹, “蟲咬性皮炎”常見於嬰兒和兒童, 常發生於臭蟲、跳蚤、虱、蟎蟲等叮咬後所發生的過敏反應,

Advertisiment
個體差異對昆蟲叮咬後的致敏程度會有不同。 當被這些昆蟲初次叮咬後, 注入的唾液或分泌物使機體對這些物質過敏的小兒發生反應, 此病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 致敏期約10天左右, 當再次被叮咬後, 即促使一系列的過敏症狀發生。

瓶誘滅蚊:空酒瓶中裝10毫升糖水溶液, 輕搖幾下, 使瓶子內壁粘上糖液, 分別擺放於蚊蟲活躍處。 蚊蟲聞到糖味進入瓶裡被粘死。 也可在玻璃器皿或陶瓷瓦罐等容器的表面均勻塗上一層驅蚊糖漿, 放在暗處, 蚊子吸食後也會中毒死亡。

肥皂水滅蚊卵:在陽臺放一個盆, 盆裡放上香皂與洗衣粉製成的肥皂水, 可以引誘蚊子在水裡產卵。 這種環境不適宜蚊蟲生存,

Advertisiment
因此過後數日, 水盆中就會佈滿許多死亡的幼小蚊蟲卵。

另外, 帶孩子戶外運動時, 最好穿白色衣服, 因為白色衣服反光能力強, 有驅趕蚊蟲的效果。

特別煩惱——寶寶暈車

幫你打聽

在長途旅行中, 不論是坐火車、坐船、坐飛機, 寶寶都有可能出現眩暈現象, 醫學上稱為“暈動症”。 2歲以下的寶寶幾乎不會暈車, 3-12歲的寶寶是最容易暈車的, 寶寶在空腹、過飽、疲勞及精神緊張的狀態下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症狀, 預防方法包括:

▲ 在旅行前要有充足的睡眠, 在途中讓寶寶保持愉快的情緒。

▲ 儘量不要讓寶寶看車窗外迅速移動的景物。

▲ 若寶寶頭暈, 可在額頭上敷上冰毛巾, 防止寶寶噁心嘔吐。

▲ 在長途旅行前, 多幫寶寶伸展背部和腿部的肌肉。

Advertisiment

▲ 打開車窗, 讓空氣流通。

▲ 會暈車的孩子乘車前最好讓其口服暈車藥, 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當暈車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