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方位數學能力啟蒙

3歲左右的寶寶, 能基本上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但是, 如果從2歲左右就開始對寶寶進行前期數學教育, 今後, 寶寶不但能夠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數概念, 更重要的是, 數學能夠説明寶寶認識世界感知未知的事物。

part1為寶寶提供前期數學教育

要讓寶寶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 家長應該通盤瞭解每一種數學的領域, 基本上數學領域分為4大部分:1 數與計算。 2量與實測。 3 形狀與空間。 4 邏輯推理關係。 針對這幾個方面, 我們為家長們提供一些建議和引導。

■數與計算

唱數與點算:唱數是語言上的表達, 即用嘴數出“1、2、3、4……”點算是手與口的對應,

Advertisiment
即一邊用嘴數數一邊用手指指出所數的物品。 為了讓寶寶確實瞭解數字的量, 可以用實際的物品給寶寶點算。 例如你可以拿2個蘋果, 口裡說2, 手上數1個、2個蘋果。 直接教寶寶念數字其實並沒有效果, 因為寶寶只是在背誦, 並不瞭解數的概念。 如果有10件東西放在他的面前, 卻十有八九數不出來。 因此, 實物點算是比較適合的一種教育方式。

比較多少:讓寶寶透過具體的物品比較數量的多少, 哪一個少或是一樣多的意義。

◎“一一對應法”

這是比較多少的好方法, 例如, 你想讓寶寶比較2和3哪個比較多?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你可以準備3個塑膠碗和2個蘋果, 讓寶寶把蘋果放入碗中, 1個碗裡放1個蘋果, 然後問問他:可不可以裝得剛剛好?為什麼有一個碗是空的?到底是2比較多還是3比較多呢?這樣寶寶就可以比較直觀地理解類似的問題了。

Advertisiment

序數:表示數的順序而且可以表示位置, 像第一名、第二名……, 另一方面就是表現位置的方向或是先後, 要先提醒寶寶排序的方法和方向。

◎“排序法”

排序是對兩個以上的物體按照某種要求進行順序排列, 是較高水準的比較。 例如, 從大到小, 從高到矮, 從粗到細等。 開始排序時東西最好不超過5個, 以3個為宜, 物體之間的差異要明顯。 套娃、套杯都是很好的材料。 以套杯為例, 拿出最大的, 最小的和中間的一個(這三個差別較大, 寶寶容易分辨)讓寶寶給它們排隊。 教寶寶找出最大的, 然後在剩餘的杯子中再找出最大的,

Advertisiment
與剛才的最大的做比較, 排在最大的後面, 依次類推。 等寶寶熟練掌握後, 可以增加排序的數量。 長度:像遠近、深淺、高矮以及厚薄等概念, 可以在生活中多給寶寶比較的機會。

◎“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之一, 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具體體現。 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教寶寶學會比較。 拿兩根長短不同的鉛筆, 讓寶寶自己比較一下, 看哪一根比較長。 或是讓媽媽和爸爸站在一起, 讓寶寶比較一下, 看誰比較高, 是媽媽還是爸爸。 寶寶的比較能力主要體現在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辨別和認識上, 讓寶寶把需要比較的兩個事物放在一起真正地比一比, 可以加深對所比概念的理解。

時間:培養寶寶的時間觀念務必要與生活相結合,

Advertisiment
先讓寶寶感覺時間的長短, 再去分辨時間的先後順序, 再慢慢認識幾點鐘。 例如給寶寶買一個沙漏, 讓寶寶體會一下, 沙子漏完需要多少時間。

重量:讓寶寶通過自己的感覺分辨兩種事物的輕重。 你可以找兩件寶寶能拿起的重量不同的物品, 讓寶寶自己用手甸甸看, 是哪一個比較重。

面積:面積是一個平面的概念。 你可以找一些不同大小的硬紙板, 讓寶寶自己比比看, 哪一張紙板比較大。 或者可以找一些不同大小的小紙片, 讓寶寶把它們覆蓋在書本上, 看看要幾張小紙片才可以將書本表面覆蓋完。 這樣寶寶就比較能夠理解面積的意義了。

體積(容積):體積是一個三度空間的概念, 因此更需要用實物讓寶寶瞭解這種概念。

Advertisiment

◎“媒介比較法”

因為寶寶對體積的理解可能有難度, 所以需要通過一個媒介來增強他的認識。 你可以找家裡的盆子、瓶子或是罐子, 讓寶寶在瓶內裝水, 看看哪一個瓶子裡裝的水比較多, 那麼就是體積(容積)越大。

■形狀與空間

平面圖形: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讓寶寶說說這些圖形的特點:例如三角形有三個角, 正方形有四個角……

◎“觀察法”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較持久的感知活動。 2歲後, 隨著孩子注意、記憶、思維和語言的逐步發展, 其觀察的範圍擴大了(能同時觀察到事物兩種以上的特性或兩種以上的物體),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加長了, 但觀察的目的性仍較差, 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 父母應在引導寶寶多觀察的基礎上, 提高孩子觀察的目的性和準確性。你可以用紙板做成各種形狀,讓寶寶經過觀察,瞭解這些形狀的圖片的特點,從而認識平面圖形。

立體圖形:讓寶寶用積木堆疊各種簡單的立體形狀,例如立方體、長方體……

方位概念:即上下、左右、前後。要分辨這些概念,首先要找出一個基準物。例如把桌面作為基準物,那麼桌面上面或是桌面下面,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分辨瞭解。

■邏輯推理關係

分類:主要在教導幼兒如何讓自己的觀念更加清楚。分類可以是單一標準,例如你可以問寶寶:“哪些是綠色的?”,也可以是多重標準,例如你可以問寶寶:“公園裡哪些是女孩子,而且是長頭髮的。”

◎“分類法”

按物體共同特徵歸併和分類的能力是發展數概念的一個最基本的能力。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分類的能力,分類是日常生活活動不可分割的部分。寶寶的分類活動可按照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徵,最開始可以根據物體的顏色分類,顏色是最容易被兒童感知的物體特性。比如,讓寶寶把紅色的珠子放到紅色的碗裡,把綠色的珠子放到綠色的碗裡,或者把大熊放到大筐裡,小熊放到小筐裡。

同時,分類的另一種訓練模式就是配對。讓寶寶找出有相同特點或是相同的事物。可以採用“配對法”

◎“配對法”

配對是比較的形式之一,也是發展兒童對數的理解所應掌握的一個基本要求。最開始只給孩子出示兩對,例如,兩隻玩具小狗和兩隻玩具小貓,讓寶寶學習配對。先拿出一隻小狗,看一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隻小貓,看一看,放在小狗的右邊,搖搖頭或對寶寶說“它們的樣子不是一樣的”,把小貓移開;再拿出另一隻小貓,看一看,再放在小狗的右邊,搖搖頭或說“它們的樣子也不一樣”,然後把小貓移到小貓的右邊,點點頭或是說“它們的樣子是一樣的”。然後,讓寶寶自己嘗試著配對遊戲。這樣可以使寶寶學會配對的方法。等寶寶掌握後,增加到三對、四對,每對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減小。以後還可以逐漸過渡到圖片配對、符號配對。

部分和全體:一幅簡單的拼圖可以讓寶寶認識部分與全體的關係,在與寶寶玩拼圖的過程中,讓他瞭解到一幅大的拼圖是由幾塊小圖片拼接而成的。

要想讓寶寶的數學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均勻的從以上4大數學領域開始培養,而不是單單選擇背數或是點算那部分。這就像吃東西一樣,每種營養都要攝取,如果只吃單一食物,一定會營養不良的,惟有每一種養分都均衡攝取才會長得健康。

part2愛心建議

在瞭解了數學的領域之後,家長其實還應該在教育態度上注意一些事項:

◆接受寶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寶寶雖然小,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我們是比寶寶高一些、大一些,但是談到創意,卻未必贏得過他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現在你可以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三角形?你可以舉出幾種?試試問你的寶寶,看看他的答案。

◆認清寶寶的特質,不要強迫他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你可以自己試試去看一本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書,你能立刻就理解多少?滋味如何?你的感覺就是寶寶揣摩學習新知識的感覺。

◆體貼並且寬容寶寶的錯誤,以自然心去等待他的成長

曾有一個學者,在年幼的時候,是屬於未開竅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從不因此嫌棄他,反而是只要一來客人,就招呼客人去看兒子的那些不是很成功的塗鴉作品,並驕傲地誇獎他。於是終於有一天,那個孩子在一連串的鼓勵中開了竅。

◆不要只重視表面的現象和效果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數學教育時,不要只重視表面的效果。例如孩子能背出10個或是20個數字,因為這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融會貫通了。

◆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寶寶豐富的經驗

日常的事物是最能引起寶寶共鳴的學習道具,正如前文介紹的那樣,利用周邊的道具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寶寶數數家裡有幾盞檯燈,看看桌子上有幾個碗……越多給寶寶自主學習的機會,他就會更有興趣學習。

◆在遊戲中進行

遊戲是寶寶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所以在遊戲中進行教與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家長應該盡可能把學習氣氛搞得輕鬆明快,這樣寶寶就不會有抵觸情緒。同時,記得時間不要拖得太長,以寶寶的自我感覺為准,如果他不想繼續下去了,就不要強迫他。

◆多讓寶寶自己去探索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保護是十分周全的,但有時過分的保護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學習的限制。在可以預測危險以及後果的情況下,讓寶寶自己去摸索、解答,讓他自己建立起善於思考,勇於表達的能力。

寶寶數學能力的教育是應該融入心理學的,經由父母人性化的引導,相信一定會使寶寶熱愛數學並且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提高孩子觀察的目的性和準確性。你可以用紙板做成各種形狀,讓寶寶經過觀察,瞭解這些形狀的圖片的特點,從而認識平面圖形。

立體圖形:讓寶寶用積木堆疊各種簡單的立體形狀,例如立方體、長方體……

方位概念:即上下、左右、前後。要分辨這些概念,首先要找出一個基準物。例如把桌面作為基準物,那麼桌面上面或是桌面下面,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分辨瞭解。

■邏輯推理關係

分類:主要在教導幼兒如何讓自己的觀念更加清楚。分類可以是單一標準,例如你可以問寶寶:“哪些是綠色的?”,也可以是多重標準,例如你可以問寶寶:“公園裡哪些是女孩子,而且是長頭髮的。”

◎“分類法”

按物體共同特徵歸併和分類的能力是發展數概念的一個最基本的能力。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分類的能力,分類是日常生活活動不可分割的部分。寶寶的分類活動可按照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徵,最開始可以根據物體的顏色分類,顏色是最容易被兒童感知的物體特性。比如,讓寶寶把紅色的珠子放到紅色的碗裡,把綠色的珠子放到綠色的碗裡,或者把大熊放到大筐裡,小熊放到小筐裡。

同時,分類的另一種訓練模式就是配對。讓寶寶找出有相同特點或是相同的事物。可以採用“配對法”

◎“配對法”

配對是比較的形式之一,也是發展兒童對數的理解所應掌握的一個基本要求。最開始只給孩子出示兩對,例如,兩隻玩具小狗和兩隻玩具小貓,讓寶寶學習配對。先拿出一隻小狗,看一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隻小貓,看一看,放在小狗的右邊,搖搖頭或對寶寶說“它們的樣子不是一樣的”,把小貓移開;再拿出另一隻小貓,看一看,再放在小狗的右邊,搖搖頭或說“它們的樣子也不一樣”,然後把小貓移到小貓的右邊,點點頭或是說“它們的樣子是一樣的”。然後,讓寶寶自己嘗試著配對遊戲。這樣可以使寶寶學會配對的方法。等寶寶掌握後,增加到三對、四對,每對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減小。以後還可以逐漸過渡到圖片配對、符號配對。

部分和全體:一幅簡單的拼圖可以讓寶寶認識部分與全體的關係,在與寶寶玩拼圖的過程中,讓他瞭解到一幅大的拼圖是由幾塊小圖片拼接而成的。

要想讓寶寶的數學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均勻的從以上4大數學領域開始培養,而不是單單選擇背數或是點算那部分。這就像吃東西一樣,每種營養都要攝取,如果只吃單一食物,一定會營養不良的,惟有每一種養分都均衡攝取才會長得健康。

part2愛心建議

在瞭解了數學的領域之後,家長其實還應該在教育態度上注意一些事項:

◆接受寶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寶寶雖然小,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我們是比寶寶高一些、大一些,但是談到創意,卻未必贏得過他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現在你可以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三角形?你可以舉出幾種?試試問你的寶寶,看看他的答案。

◆認清寶寶的特質,不要強迫他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你可以自己試試去看一本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書,你能立刻就理解多少?滋味如何?你的感覺就是寶寶揣摩學習新知識的感覺。

◆體貼並且寬容寶寶的錯誤,以自然心去等待他的成長

曾有一個學者,在年幼的時候,是屬於未開竅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從不因此嫌棄他,反而是只要一來客人,就招呼客人去看兒子的那些不是很成功的塗鴉作品,並驕傲地誇獎他。於是終於有一天,那個孩子在一連串的鼓勵中開了竅。

◆不要只重視表面的現象和效果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數學教育時,不要只重視表面的效果。例如孩子能背出10個或是20個數字,因為這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融會貫通了。

◆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寶寶豐富的經驗

日常的事物是最能引起寶寶共鳴的學習道具,正如前文介紹的那樣,利用周邊的道具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寶寶數數家裡有幾盞檯燈,看看桌子上有幾個碗……越多給寶寶自主學習的機會,他就會更有興趣學習。

◆在遊戲中進行

遊戲是寶寶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所以在遊戲中進行教與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家長應該盡可能把學習氣氛搞得輕鬆明快,這樣寶寶就不會有抵觸情緒。同時,記得時間不要拖得太長,以寶寶的自我感覺為准,如果他不想繼續下去了,就不要強迫他。

◆多讓寶寶自己去探索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保護是十分周全的,但有時過分的保護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學習的限制。在可以預測危險以及後果的情況下,讓寶寶自己去摸索、解答,讓他自己建立起善於思考,勇於表達的能力。

對寶寶數學能力的教育是應該融入心理學的,經由父母人性化的引導,相信一定會使寶寶熱愛數學並且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