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職媽咪也要注意放鬆自己

不過全職媽咪的角色常被誤認為閒逸在家, 因此被賦予更多的育兒責任, 只要孩子稍有一丁點的閃失, 不僅引起家人的指點, 自己也會在無形之中落入自我窠臼的罪惡感裡, 或是被鎖在完美媽咪的框架中, 需要透過「全職媽咪成績單」的價值來綁約自己。

葉怡君心理師提醒全職媽咪:「記得瞭解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一個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隨時隨地、毫無差錯的待在孩子的身邊保護他, 如果適時接受自己的極限, 那麼罪惡感也會減輕一些, 並且相信我的孩子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或許是正走過育兒階段的辛苦,

Advertisiment
葉怡君回憶「那時候我每次要出門時也很擔心, 一定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 但是我朋友跟我說:『妳的小孩會因為少一條手帕, 而沒有辦法過一個快樂的下午嗎?』的確, 孩子的需要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 但當時自己仍是覺得要達到完美媽咪, 才過的了自己這一關。 」

「其次, 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力了。 」葉怡君心理師表示。 如果凡事皆盡了力, 也全力以赴了, 但仍是美中不足, 那麼下一步不妨調整方式, 想一想這是不是要和孩子、家人一起面對、討論和溝通。

畢竟有時候把孩子照顧的太完美並不是一件好事, 像是許多孩子到一歲多走路仍是搖搖擺擺, 撇除身體上的因素, 必須想到孩子是否很晚才學會走路,

Advertisiment
是不是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會抱起來哄他, 導致于保護孩子過度, 提醒媽咪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 妳只要記得「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階段。

曾心怡心理師表示, 不容許孩子有任何的差池, 其實這也是任何一個照顧孩子的人都會有的心態, 畢竟大家都會以孩子為中心。 但是全職媽咪可能會怨歎自己是因為孩子才放棄工作, 但是換個方向想雖然某一方面在成全孩子, 但另一方面卻是成就自己, 透過育兒的方式找回遺失的童年生活。 葉怡君心理師指出, 先讓自己當個快樂的全職媽咪, 孩子自然也會感染媽咪的好心情, 連帶影響全家人的氛圍!

相信我的孩子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