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面瞭解乳糖不耐症

「乳糖」其實是只存在於哺乳類動物的乳汁中, 為人類嬰兒時期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所謂的「乳糖不耐症」系指攝食含乳糖相關的製品(如牛乳、奶粉)後, 發生腹痛、腹瀉、脹氣、腹鳴等症狀。

患有此症的baby會在喝奶後的30分鐘~3小時內突然出現不適症狀, 並持續症狀2~6小時, 期間也伴隨有腹瀉問題。 盧英仁醫師表示, 引發該症狀的原因是由於腸道內的乳糖分解酵素(lactase)完全不存在或活性太弱, 不能把吃進腸內的乳糖分解所導致。

症狀會隨年紀改變

初生嬰兒時期是一生中乳糖分解酵素含量最多及活性最強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到了斷奶期則開始下降, 成人後則大量遞減;所以經由長期保持飲用牛奶的習慣, 就可維持相當的活性而不致引起不適應的狀況。

值得提醒爸比媽咪的是當baby因為感冒或腸胃炎而引發腹瀉症狀時, 即使原來沒有乳糖消化障礙的寶貝, 也可能出現暫時性的乳糖不耐症哦!

乳糖不耐的三成因

人類體內的乳糖分解酵素在母體懷孕36周時, 就已發展完全。 因此絕大多數的baby都能正常消化乳糖, 不管是親喂母乳或是一般嬰兒奶粉都不會產生不適的症狀;而極少數先天缺少乳糖分解酵素的baby, 因為無法正常消化乳糖, 就需要以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來替代(如:黃豆蛋白配方或無乳糖牛奶蛋白成分)。

Causes1‧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

Advertisiment

這是由於baby先天無法生成乳糖酵素, 屬於較為罕見的隱性遺傳疾病。 這類成因通常在baby一出生開始餵奶就會出現症狀, 若沒有及早診斷將會導致嚴重的腹瀉和營養不良, 爸比媽咪要多加注意。

Causes2‧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

大約33周後的胚胎會開始大量生成正常乳糖酵素, 而新生兒時期更是達到最高峰;酵素量會到3歲左右開始減少, 大約在7歲後減少到新生兒時期的十分之一, 並一直維持此量到成人期。 由此可知, baby常常可以喝下大量的奶類, 但成年人卻常常一喝奶就會感覺腹脹或出現腹瀉。

Causes3‧次發性不足

當小腸絨毛因為感染、過敏、毒物接觸等因素而受傷時, 乳糖酵素立刻就會同步產生不足。 臨床上最常見的情形會發生在腸炎腹瀉的baby身上,

Advertisiment
當baby患有某些症狀就併發乳糖不耐;當症狀嚴重時, 繼續服用一般富含乳糖的奶粉也會開始無法消化吸收, 甚至腹瀉情況更嚴重(就是一再破壞新生成的乳糖酵素, 產生的惡性循環)。

我的寶貝有乳糖不耐症嗎?

在乳糖不耐症的臨床病徵上, 爸比媽咪常常將乳糖不耐和對牛奶過敏兩者混淆;盧英仁醫師提醒, 乳糖不耐症的babyg是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 並不等於對牛奶或乳製品過敏(牛奶蛋白過敏是指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 值得欣慰的是, 對乳糖不耐的baby其實在1歲以後就會慢慢改善症狀, 爸比媽咪可以循序漸進的給予少量牛奶。

乳糖不耐常見的征狀是吃了任何含乳糖的乳製品後, 會出現包括噁心、腹部絞痛、脹氣、排氣、腹瀉等症狀;而對牛奶蛋白過敏的baby則是容易並有其他的過敏疾病,

Advertisiment
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易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