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代育兒 觀念迥異(圖)

兩代育兒 觀念迥異

老一輩愛用棉尿布 新一代喜歡紙尿褲

時下已經到了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們生育的旺季, 昔日的“小公主”、“小皇帝”搖身一變成了“孩子他媽”、“孩子他爸”, 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很不適應。

由於工作壓力大, 老人幫年輕父母帶寶寶成為普遍現象。 然而, 隨著這種現象的增多, 因育嬰理念的不同所產生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年輕父母很多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他們比較認可現代的育嬰理念;但他們的父母畢竟是“過來人”, 在養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傳統經驗。 老少兩代育嬰觀念的碰撞,

Advertisiment
給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一代帶來了新的課題。

習慣培養:固定規律vs順其自然

自從笑笑懷孕, 婆婆就住進了笑笑和老公的小家, 擔負起了“照顧孕婦”的重任。 不日笑笑的寶寶小米出生, 婆婆更是自然而然地當起了保姆, 每天為小米餵食把尿。 雖然婆婆已經非常辛苦, 但笑笑卻並不喜歡。 原來, 婆婆沿襲著老習慣, 每天晚上竟然用繩子把小米綁起來睡覺, 原因是“這樣可以讓孩子長得直”。 可在笑笑看來, 這樣簡直是對小米的虐待。 婆婆前腳把小米“綁起來”, 笑笑後腳就給小米“鬆綁解放”, 一來二去, 婆媳兩人就弄僵了。 不僅如此, 婆婆還希望小米和自己一樣“早睡早起”, 白天儘量逗孩子, 把孩子弄得比較累, 認為這樣晚上孩子才能睡得安穩。

Advertisiment
而笑笑則覺得, 孩子這麼小, 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專家釋疑:寶寶的睡眠到底應該怎樣安排呢?對孩子來說, 睡眠如同營養的攝入一樣至關重要, 在這個問題上, 過分的規律化和過分的順其自然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家長應該更多地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睡眠需要和規律, 科學地撫養孩子。 一般來說, 新生兒一天要睡眠十六小時以上, 中間只有短暫清醒。 隨著嬰兒長大, 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清醒的時間慢慢增多。 三個月大的嬰兒應該每天睡十三個小時以上、大部分在夜間。 夜間連續睡眠應該在五到六個小時。 一夜醒來一、兩、三次, 或者一夜不醒都屬於正常。 有的嬰兒在三四個月時, 就不再把母親從睡夢中吵醒。

Advertisiment
但是大多數足月嬰兒在五六個月大時, 才開始能夠連續睡九個小時以上, 夜間也不再需要餵奶。 讓嬰兒養成有規律的上床時間, 但是要適應他的生理需要。 如果嬰兒在床上要拖延一個小時才入睡, 那就晚一個小時上床。

日常護理:舊棉布vs紙尿褲

還沒等琳琳出生, 奶奶就把二十幾塊尿布準備好了, 花花綠綠的, 都是平時穿舊的棉線衣改成的。 可琳琳的媽媽就覺得, 現在市場上那麼多紙尿褲, 又乾淨又方便, 何必費這個事呢?不衛生, 又總要洗, 增加了全家人照顧孩子的工作量。 所以琳琳媽媽就買回了好多包紙尿褲, 可琳琳奶奶卻不高興了。

專家釋疑:照顧小寶寶的時候, “媽媽和婆婆”喜歡用舊棉線衣改成的尿布,

Advertisiment
年輕的父母則更傾向於方便簡單的紙尿褲。 到底哪種方式比較好呢?其實, 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尿布的特點是薄、透氣性好, 但與此同時也就意味著它的缺點:吸水量小, 容易浸透。 紙尿褲則相對厚一些, 透氣性沒有薄的尿布那麼好, 但吸水量大, 表面排濕性好, 時間稍長了不換問題也不大。 因此, 紙尿褲比較適合在晚上孩子睡覺和白天孩子外出時使用, 因為如果晚上經常給孩子換尿布, 容易影響孩子的睡眠, 而外出時經常更換尿布顯然是不方便的。 此外, 棉線衣雖然親膚性好, 但舊棉線衣經年累月往往容易殘留細菌, 給容易被感染的小孩子用還是不甚衛生的。 不過也最好不要總是讓孩子的小屁屁被紙尿褲捂著,
Advertisiment
只要估計排泄的量可能小一點的時候, 就可以間或使用尿布, 但是一定要注意衛生。

教育培訓:不要太累vs儘快早教

聽聞各式各樣的早教資訊, 華宇決定也早早帶2歲的寶寶欣欣去學一下。 可欣欣的外婆覺得, 社會上那些早教都是騙人的, 花錢費力不說, 還折騰孩子, 何苦呢, 攔著不讓去。 不僅如此, 對於欣欣的所有要求, 外婆基本是“來者不拒”, 可華宇和妻子就覺得, 應該學會對孩子“Say no”。

專家釋疑:在教育孩子方面, 年輕的父母容易傾向于“管理派”, 而爺爺奶奶們則更容易傾向於“放任派”。 事實上, 在是否需要早教的問題上, 專家已經形成了肯定的結論, 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在3歲前的確非常重要。 不過, 年輕的父母也要注意選擇早教班, 最好選擇品牌比較可信的機構,而且一定要親自帶孩子去參加學習。對於小孩子來說,“管太嚴”和“放太松”都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很小就要受到很多束縛,容易影響孩子的心境,不易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反之,如果放太松的話,孩子則比較容易嬌縱,難以適應今後“並非都是粉紅色”的社會環境。

專家支招

調解矛盾 求同存異

兩代人由於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對待很多問題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在育兒觀念上,以上的例子也許並不能概括所有的分歧,但是專家的解釋給年輕的父母和他們的上輩人的啟示在於:不要單純地固執己見,簡單地否定對方,而應該一起找到一個最為科學的方法。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臨床督導劉丹建議,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思考:

晚輩應尊重理解老人

首先,應該理解雙方的父母。不管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採取了怎樣的育兒方式,其出發點總是好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家家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是謂天性,而隔輩人對孫兒外孫的愛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當初自己的成長一樣,父母偉大的慈愛應該得到感激,要尊重理解老人的用心良苦。從這一點出發,懷揣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所有的矛盾便有了得以調和的出發點。

雙方儘量相互包容

應求同存異,量體裁衣。兩代人由於各自經歷不同,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必然也有所不同。如對胎教早期教育的認識,年輕父母與時俱進,熱衷網上搜索指導;爺爺奶奶可能憑老經驗,而老經驗的確是經過驗證並行之有效的。這其中就要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看看寶寶興趣在哪裡?天賦在哪裡?兩類方法不要輕易互相否定,爭取相互包容。只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就允許百花齊放;孩子沿著兩代人精心鋪就的階梯,就能蒸蒸日上。

老人要給年輕人一定空間

這點是講給爺爺奶奶們聽的。老年人要多給年輕的一代自由空間,畢竟時代不同了,兩代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都大相徑庭,對問題認識的分歧在所難免,尤其在教育第三代上要多聽聽年輕一代的意見,避免越俎代庖。

最好選擇品牌比較可信的機構,而且一定要親自帶孩子去參加學習。對於小孩子來說,“管太嚴”和“放太松”都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很小就要受到很多束縛,容易影響孩子的心境,不易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反之,如果放太松的話,孩子則比較容易嬌縱,難以適應今後“並非都是粉紅色”的社會環境。

專家支招

調解矛盾 求同存異

兩代人由於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對待很多問題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在育兒觀念上,以上的例子也許並不能概括所有的分歧,但是專家的解釋給年輕的父母和他們的上輩人的啟示在於:不要單純地固執己見,簡單地否定對方,而應該一起找到一個最為科學的方法。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臨床督導劉丹建議,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思考:

晚輩應尊重理解老人

首先,應該理解雙方的父母。不管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採取了怎樣的育兒方式,其出發點總是好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家家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是謂天性,而隔輩人對孫兒外孫的愛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當初自己的成長一樣,父母偉大的慈愛應該得到感激,要尊重理解老人的用心良苦。從這一點出發,懷揣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所有的矛盾便有了得以調和的出發點。

雙方儘量相互包容

應求同存異,量體裁衣。兩代人由於各自經歷不同,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必然也有所不同。如對胎教早期教育的認識,年輕父母與時俱進,熱衷網上搜索指導;爺爺奶奶可能憑老經驗,而老經驗的確是經過驗證並行之有效的。這其中就要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看看寶寶興趣在哪裡?天賦在哪裡?兩類方法不要輕易互相否定,爭取相互包容。只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就允許百花齊放;孩子沿著兩代人精心鋪就的階梯,就能蒸蒸日上。

老人要給年輕人一定空間

這點是講給爺爺奶奶們聽的。老年人要多給年輕的一代自由空間,畢竟時代不同了,兩代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都大相徑庭,對問題認識的分歧在所難免,尤其在教育第三代上要多聽聽年輕一代的意見,避免越俎代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