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個飲食妙招防寶寶“疰夏”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一到夏季, 原本活蹦亂跳的寶寶開始打蔫兒, 不愛玩也不愛吃, 還總犯困, 大便也稀了, 有時還可能發點兒低燒。

Advertisiment
但是, 到醫院去檢查又找不出病因。

由於寶寶們多在夏天出現上面的症狀, 因此這種情況中醫稱之為“小兒疰(zhù)夏”, 雖然它不是很嚴重的疾病, 但寶寶卻沒精神、沒食欲, 且每年夏季兩三歲的寶寶最易“中招”。 李主任說, 這個時候要讓寶寶多喝些解暑開胃的湯。 例如用紅棗烏梅煮湯吃, 口味酸甜, 又能補氣、酸斂開胃, 對於體弱的寶寶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而荷葉、絲瓜葉與西瓜皮煮湯喝, 可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開胃消食、潤肺, 對夏季低熱、口渴心煩有較好療效。 對於脾胃不好, 小便發黃的寶寶, 可以喝些冬瓜湯, 能健脾利濕。 傳統的綠豆湯給寶寶當飲料喝, 不僅解暑, 還能解毒。 此外, 有一道絲瓜豆腐湯也不錯, 將適量絲瓜與豆腐同入鍋中,

Advertisiment
加水煮湯, 吃絲瓜、豆腐, 飲湯。 適宜於脾胃虛弱又感暑熱者, 以及除發熱、少汗、口渴、多尿外, 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面色萎黃的病兒。

除了喝湯, 給寶寶多吃點酸性食物也能防治小兒疰夏。 山楂糕、果丹皮都有開胃健脾的效果。 寶寶的日常飲食也應清淡些, 少吃油膩, 少吃羊肉、蝦等補發的食物。

另外, 當氣溫較高時, 應減少寶寶的戶外運動時間, 在上午9點以後、下午4點以前, 寶寶都應待在涼爽的室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