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家長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馮女士:在幼稚園舉行的公開課上, 很多孩子並不想發言, 小手偶爾抬起一點又立刻放下, 再扭頭看看媽媽的臉色。 不少媽媽都拉著臉、緊皺眉頭, 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儘快發言, 於是孩子不得不勉強舉手。
專家:家長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 不要把想當然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 給孩子更多選擇, 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 真正從內心去激發抗挫能力, 知道跌倒了該如何爬起來。
開展挫折教育
誤區二:家長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粘先生:在社區舉行的寶寶才藝比賽中,
Advertisiment
專家:孩子為比賽輸了而哭並非壞事, 既是情緒的自然發洩, 也是一種爭強好勝、要求上進的表現。 此時家長不能告訴孩子“輸就輸吧, 沒關係”, 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 而是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才能讓孩子有收穫。
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家長們應該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治療”。
Advertisiment
0~1歲, 低幼階段——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格外的照顧與養育, 家長應該積極的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讓孩子對家人及環境產生美好的信任感覺, 為與孩子的溝通打下基礎。
1~3歲, 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 不要總是抱著或者幫他邁步等。 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發展完善。 孩子稍大後, 可以讓他試著料理自己的生活, 在自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歲, 幼稚園階段——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
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
Advertisiment
5~6歲, 學前階段——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步入課堂後, 傳統的教育重視數理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 但這僅僅是學習的一個層面,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的求知欲, 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少孩子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這就是他在思考問題的表現, 此時, 家長應該耐心解答, 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也不要怕丟面子, 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進行試驗來探討。
小編總結:上述的建議, 有利於父母們進行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