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三個月的女兒在我眼裡的“見風長”, 是每個階段都會冒出一些全新的命題, 令人應接不暇。
當她開始在遊樂場用玩偶安慰哭泣的小朋友, 與帥氣的小男生一起玩沙子, 跟別人簡單聊天……上一個折磨我的命題——“不愛與人交往”就算是徹底過去了。 整個過程, 我沒有特別用力要求她或是引導她, 一切都像是“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是她自己的節奏, 離那個完整的自己越來越近了。
接下來的課題就是突然著迷各種零食, 餅乾、果凍條、軟糖、魚柳……萬物花開, 紫氣東來。 因著對零食的偏執, 開始明目張膽不吃正餐,
Advertisiment
果凍條吃到第三條我就氣血上湧, 第四條就強制沒收, 然後嘮叨一大堆沒有營養、對身體不好之類的廢話。 最後, 小姑娘總是哭哭啼啼、抽抽嗒嗒地睡去。 夜裡, 她在夢裡哭醒, “還要一個呀!”爹娘聞聲捧腹大笑, 也沒太當回事。
沒想到午睡又是如此, 夢話內容清晰可聞, “給珩珩呀!”至夜, 哭醒三次, 其中一次, 我問她夢到了什麼, 她說“要吃餅乾”, 感覺就像是舊社會被虐待的小媳婦。
我想, 我粗暴的制止和拒絕一定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挫折感,
Advertisiment
剛巧在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的著作裡讀到給孩子樹立規則以及拒絕孩子的基本原則:不含敵意的堅決——又叫做“平靜地堅持”。
我想, 對於我面對的情況, 眼下的功課包括三重:一是繼續抱持和理解她的情緒;二是教給她合理地管理情緒的方法, 不能一味地哭鬧;三是給她建立規則, 很多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 要按照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行事。
於是, 當她依然提出要像無限循環小數一樣將零食事業進行到底之後, 我只是抱住她, 輕聲地告訴她:不行,
Advertisiment
纏我三四次, 不斷試探我的底線, 聽到的都是一如既往的“不可以, 但是媽媽愛你”之後, 她也就慢慢地接受了。 雖然我不確定她到底是發自內心地接受了, 還是只是無可奈何地放棄了, 總之, 夜裡她沒有再說夢話, 也沒有做噩夢。
除了吃零食, 像小老鼠一樣扒垃圾桶, 對高處的刀具產生好奇也讓我看到了她的長大……我只能不斷關注她, 在看到潛在危險時適時地把她抱開, 平靜地告訴她, “媽媽知道你想玩, 但是不可以”。 和以往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的是, 我不再長篇累牘地給她解釋為什麼不可以, 不再嘗試像對待一個成人那樣講道理, 對於孩子,
Advertisiment
在之前的育兒經驗分享裡, 我曾經提到過, 面對孩子的需求, 盡可能滿足, 但這樣的行為猶如當初的斷奶一樣, 在兩歲半以後就需要慢慢減少。
因為兩歲半之前, 怎麼寵也不為過, 但在兩歲半以後, 再對孩子的需求不加選擇地有求必應, 就容易導致孩子過度滿足——和“滿足不夠”相比, 過度滿足容易導致孩子自私、任性和情緒化, 易退縮, 缺乏適應能力, 耐挫力差, 其直接結果就是人際關係不良。
事實上, 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可能百分百滿足, 要學會辨別, 哪些要求可以立即滿足, 哪些可以延遲滿足, 哪些行為可以鼓勵、嘉許, 哪些只需肯定、認同, 哪些需要在尊重、允許範疇, 哪些必須嚴格制止。
只要我們在同孩子的“談判”過程中,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