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歲前智力開發的要領

寶寶從出生之後就可以展開智慧上的學習, 特別是0~2歲階段, 寶寶的學習發展是相當驚人的, 所有的刺激對他們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 透過豐富的經驗累積, 將建構出寶寶全方位的智慧發展。 因此, 如何在0~2歲階段給予適當的質與量刺激, 將影響寶寶未來的智力及各種學習能力。

出生~1個月

身心發展

剛出生的寶寶有大部分時間都是睡睡醒醒, 醒著時會出現抓握、吸吮、眼球轉動等反射動作。 例如你將手指放入寶寶的手掌中, 他會反射性地抓握, 不過, 此時還未意識到那是他自己的小手。 此外,

Advertisiment
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 而有哭泣、驚訝等反應。 當看見前方媽媽的臉時, 會短暫注視媽媽的臉, 不過, 還沒辦法有明顯的臉部表情反應。

學習方式

此階段寶寶的學習是屬於較被動式, 主要是通過身體的反射能力來面對外界的環境。 因此, 爸媽可以給寶寶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讓他處在放鬆、安全的狀態;寶寶醒來的短暫時間裡, 可以陪他說話、觸摸他的肌膚、與他互看, 讓他感受外在世界的美好。

愛的擁抱與撫觸

1.當他醒著時, 儘量多擁抱他。

2.選擇下午幫寶寶洗好澡時, 或是他心情愉快時為他進行撫觸按摩。

3.保持房間適合的室溫, 搭配輕柔的音樂。

4.媽媽在雙手上塗抹寶寶乳液, 輕柔、緩慢地為寶寶進行全身按摩。

按摩可刺激寶寶的觸覺感受器官,

Advertisiment
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 消除寶寶的焦慮感;擁抱可以帶給寶寶自信、滿足及安全感。

愛的呼喚

1. 當寶寶醒來的時候, 與他面對面相視, 大約相距30釐米的距離。

2. 給予他溫暖、關愛的眼神, 並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或叫他寶貝。

3. 聲音儘量放慢速度, 稍微提高音調, 因為寶寶多數喜歡輕脆、輕柔的聲音。

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充滿安全感的聲音, 這與從懷孕階段就已經開始聆聽媽媽的聲音有關, 媽媽經常開心地對寶寶說話, 會讓寶寶從小有開朗的性格, 同時奠定語言的基礎。

反射抓握遊戲

1.準備幾個觸感不同的物品, 但不要傷害寶寶的小手。

2.輪流放在寶寶的手掌心中。

3.再輕拉這些物品, 你會發現寶寶抓握得很緊。

Advertisiment

利用寶寶原有的反射能力, 能讓他體會不同的觸感, 以及雙手肌肉被帶動的感覺, 增加對雙手的認知。

1個月~6個月

身心發展

三個月後, 你就會明顯發現寶寶已經變得不太一樣了, 開始懂得利用表情、哭泣、聲音來表現情緒, 而且更認識自己的雙手, 會揮動雙手放入嘴巴, 或是想伸手去拿玩具。 身體發展方面不但越坐越穩, 甚至開始想要學爬, 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學習方式

爸媽應多多給予寶寶各式各樣的刺激, 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等, 此外, 也要根據寶寶的喜好, 陪他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 例如搖動玩具、躲貓貓、聽聽是什麼聲音等。 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透過觀察、感受、交流, 慢慢建立起他對外在環境的理解及認知。

Advertisiment

孕育心智的搖籃

1. 將寶寶放在可以左右搖擺的搖籃中, 輕輕擺動, 讓他享受輕柔搖晃的感覺。

2. 或是媽媽抱著寶寶, 快樂地輕輕搖擺。

3. 等到五六個月大之後, 可準備一個大的彈力球, 讓寶寶趴臥在球上, 由媽媽將球前後、左右搖動。

適度的搖擺(切記不可過度大力搖晃)會強化嬰幼兒的前庭覺、訓練身體大小肌肉以及幫助手腳協調, 使身體的平衡感更好。

明亮的大眼睛

1. 利用自然光或是房間的燈光, 給予明暗變化的刺激, 採用明暗交替法, 先至亮處約30~60秒, 再至暗處30~60秒, 每回5~10次, 每天2~3回。 (光線不可直射寶寶的眼睛)

3. 將藍色或黑色的色紙剪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貼在白色的厚紙板上, 讓寶寶看見形形色色的圖卡。

4. 五六個月大時,

Advertisiment
可開始進入五光十色的刺激, 讓寶寶看三棱鏡或利用各種彩色的玻璃透過光照射在牆壁上。

視覺是寶寶接收外來資訊相當重要的一種途徑, 透過一系列的訓練可使寶寶雙眼更靈活, 辨色能力更強。

絕對辨音

1.利用鐵琴, 先讓寶寶只聽一種單音, 例如do, 每次反復彈奏3~5分鐘, 每天1~3回, 聽3~5天。

2.3~5天之後再更換下一個單音, 持續(1)的做法。

3.等熟悉各種單音之後, 可讓寶寶聽各音階之間的差異, 或彈奏簡單樂曲, 接著可增加各種不同樂器聲音辨識的訓練, 及演奏出的不同音樂訓練。

4. 再來準備一些自然音樂(如流水聲、鳥嗚聲)或巴羅克音樂(可產生讓大腦放鬆的α波), 讓寶寶聆聽。

5.等寶寶大一點的時候, 可以玩探聲尋源的遊戲, 使用不同的樂器, 在不同的方位敲,讓寶寶聽音辨位。

透過不同音樂的訓練,寶寶可分辨出原來音樂有許多不同的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同的樂器可以讓寶寶發現聲音的美妙與特性。

6個月~12個月

身心發展

寶寶多半坐得很穩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也進入爬行、站立的階段,轉眼成了好奇寶寶,每天只要一醒來就開始找尋新鮮事物,而因為有了不錯的移動能力,他的認知範圍也將快速地擴張。此外,寶寶的自主能力也越來越強,會清楚分辨他最愛的家人及事物。而且,對於大人的指令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學習方式

爸媽可以引導寶寶去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找出玩具藏在哪裡、滾球撞倒瓶子,讓寶寶從觀察再到實際操作,產生良好的學習聯結,讓他有更多的因果認知。此階段的寶寶也已經有客觀物體的存在概念,所以,可以多鼓勵寶寶用手去找出物品,強化他的認知。另外,爸媽也可多多對寶寶說話,以促進他的語言發展。

爬出智能

1. 從寶寶六七個月左右就會坐了,這時爸媽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爬行。

2. 為他佈置一個安全、寬闊的爬行空間。

3. 拿他喜歡的玩具在前方引導或協助他擺出爬行的姿勢,或趁機在他的腋下搔癢,可加強寶寶肩膀和上臂的力量。

4. 等會爬行之後,可再增加一些爬行難度,如擺放一個大枕頭、讓他從椅子底下鑽過等。

爬行有助於大小動作的進步,使手腳動作更協調,加強肢體平衡的能力,促進觸覺的敏銳度,培養空間距離感,是未來學站學走、累積生活經驗、提升大腦功能的基礎。

詩詞歌賦

1. 準備繪本或是簡單的圖畫冊,陪寶寶看書說話,為他介紹看到的東西。

2. 媽媽可以朗讀或播放唐詩、童謠或兒歌,讓寶寶聆聽,也可以進一步朗誦三字經、詩經、增廣賢文、創意童詩,以及有音韻、節奏感的語文教材給寶寶聽。此外,指物命名、看圖造句、語詞組合擴展、講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

3. 外出散步的時候,可以邊走邊唱或念給寶寶聽。

一歲之前是語言啟蒙的開端,媽媽要多說多介紹,讓寶寶跟著咿呀回應,寶寶是先從聽再到說,累積足夠的詞彙後,未來寶寶能說話時,即能展現豐富的語言能力。

彈跳玩具

1. 這個階段的寶寶很適合玩按一下就會有東西跳出來的彈跳玩具。

2. 爸媽可以去買一個類似的玩具,然後鼓勵寶寶自己去按看看,有什麼出現。

3. 對跳出來的玩具,要向寶寶介紹"這是小牛、這個是青蛙……"等。

4. 再大一點爸媽還可以問寶寶,小牛在哪一個房子,你把他按出來。

12個月~18個月

身心發展

有些寶寶不但站得很好,甚至走得也很穩,已經算是個行動獨立自主的寶寶了。寶寶可以根據爸媽的指令拍手或揮手說再見。不過,有些時候他也懂得反抗大人,對不喜歡的事情說"no"。在語言發展上,可以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或說出車車、狗等熟悉的東西名稱。當他在玩耍遇上困難或挑戰,會嘗試換個方法或動作來解決問題。

學習方式

多帶寶寶四處走走看看,為他介紹這個世界神奇有趣的東西,讓他可以真實地接觸各式各樣的環境。例如去公園玩沙子、看小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等。可以做一些動作或多說一些話讓寶寶模仿,漸漸的,你會發現他已經開始懂得解決事情的技巧以及表現出越來越棒的語言能力。

百科認知

1. 給予寶寶大量、多元、快速的刺激。最好的方法即是利用"閃卡"的方式。(亮出卡片說出名稱,換下一張同樣做法)

2. 製作各式不同主題的卡片,每種至少有20張以上,例如分為動物類、植物類、交通工具類、表情類等,最好是用真實的圖案,或是接近實物的插畫。

3. 以類似像放幻燈片的方式,拿出來給寶寶看,每次用一個主題,並同時以正確的名稱來介紹,例如博美狗,而不是說汪汪。

4. 每次訓練3~5分鐘,一天2~3回。

寶寶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識累積,雖然一開始爸媽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同,等寶寶長大之後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會對已有認知產生快速的連結及組織分類。

感覺及運動結合

1. 協助寶寶嘗試蕩秋千、玩翹翹板、跳躍、旋轉、翻滾、吊單杠、騎三輪車、拍球等遊戲或動作。

2. 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spa活動,給他豐富的觸覺刺激。

3. 讓他玩球池、玩沙、黏土,進行多樣化手指操作的訓練。

4. 教他學各種動物走路,如跳、爬、側走、四肢走路等。

各種豐富的感官活動經驗帶給寶寶的不單是歡樂的童年生活,同時刺激了寶寶的腦細胞,為健康的體魄打下基礎。

捉迷藏

1. 當他已經有客體永存的概念時,爸媽可以藉此遊戲加強寶寶的能力。

2. 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媽媽要去躲起來,你再來找我哦,你還要問媽媽在哪裡哦。"

3. 躲好之後,媽媽可以出聲引導寶寶來發現,只要寶寶開口叫媽媽,媽媽就立即出聲響應;偶爾也可留下破綻,例如露出頭或腳,寶寶都會覺得很有趣。

4. 亦可以改藏起某個玩具,要求寶寶找尋,也很有意思。

此階段的寶寶已經有物體存在的概念,而且,對於小小的未知會充滿期待,這類遊戲可刺激寶寶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樂趣;同時能訓練寶寶行走及提高寶寶表達意見的欲望。

18個月~24個月

身心發展

寶寶已經走得又穩又快,有的寶寶可能還會愛上小跑步的樂趣。此外,寶寶雙手的能力也發展得非常好,可以準確地把物品放入盒子裡或一頁一頁地翻書等。爸媽可以很清楚瞭解自己寶寶的個性及喜好。有些寶寶已經懂得利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想法或要求爸媽幫他做些什麼。

學習方式

多多鼓勵寶寶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例如如何把積木從大排到小、如何把瓶子蓋好或打開等。平常也能和寶寶玩一些扮演或模仿的遊戲,學大人講電話、陪大人澆花,讓寶寶可以觀察大人的行為,轉化為他的能力。

全感官學習

1. 將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全部運用在學習上。

3. 將全部的感官全都運用進去了,當然,下回媽媽就可以帶著寶寶去公園實際演一遍故事內容。

不僅能帶給寶寶創意及想像力,豐富的故事內容也會深深吸引寶寶的注意,如果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寶寶能得到更多全感官的學習。

全腦多元智慧潛能開發

1. 將八大智慧(邏輯-數學、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音感、肢體動作、自我內省、人際、自然觀察)運用在生活之中。

2. 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到八大智慧的機會,例如教寶寶蓋房子就是學習空間智慧、帶寶寶到朋友家去玩就是學習人際智慧、到公園裡去看看樹木的變化就是學習自然觀察等。

3. 此外,我們的腦是分為左右腦,左腦是掌管語言邏輯的腦,而右腦則是掌管直覺影像的腦,而左右腦連結在一塊,可以多多利用左右不同的特性來加強寶寶的全腦開發。

4. 例如閃圖卡、翻繪本、說故事給寶寶聽、親子音樂律動,啟發右腦畫面的想像力與音感能力;教寶寶背唐詩、因果關係、邏輯推理、認字閱讀,增加左腦語言與數理的基礎。

從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寶寶的學習,爸媽就不會只拘泥在狹隘的教育上,例如以為教育就是不停地學英文、看書,事實上,寶寶的聰明來自於多元且豐富的刺激。

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爸媽故意設計一些待解決的問題,讓寶寶自己去想辦法。

2. 例如將玩具放在比他身高略高的桌子上頭,寶寶必須墊腳或用旁邊的工具將玩具拿下來;或是用個紙盒把玩具關起來,請他自己想辦法打開紙盒,拿出玩具。

3. 可根據寶寶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如果寶寶無法立即解決時,爸媽可以故意先示範一遍,再讓寶寶依照看到的印象去模仿大人的解決方法。

加強寶寶思考以及判斷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有助於寶寶模仿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

寶寶要聰明,動手很重要

"動手能力是嬰幼兒智力水準最好的體現。"據張思萊介紹,動手能力是嬰幼兒的一種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嬰幼兒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學會的,其思維也是在操作活動中逐漸發展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與手指相連的神經所占的面積較大,用手時,大腦中的血液會增多30%,因此多動手可以刺激大腦皮層並促進其分化和成熟,讓寶寶的大腦日益發達聰慧。"

培養動手能力抓好關鍵期

專家同時提醒: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所獲得的經驗將決定大腦的構造,因此,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一定要抓好"關鍵期"。"孩子大腦發育起源于父母的基因,遺傳基因在大腦不斷的發育中繼續建構,而大腦突觸的修剪期即為'關鍵期',孩子在每個階段能力發展的重點都不同,而在每一個關鍵期階段,都應該儘量讓孩子經歷的事物有意義並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專家建議家長循序漸進地對孩子的動手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1~2個月:這一階段寶寶小手的動作並不受意識的支配,常常是胡亂搖動,碰到物體時可出現抓握反應。家長可以常用手指或帶柄的玩具觸動寶寶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

3~4個月:可以用色彩鮮豔的玩具如小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夠得著的地方吸引孩子去抓握,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促進小手運動。

5~6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數次,並讓其自由地玩紙、翻書、撕紙,讓孩子通過自己手指的運動使物體變形而體驗到快樂。

7~8個月: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對捏物體,如從餐桌上揀起一顆小飯粒等,並讓其模仿成人伸各個手指,逐漸教會孩子用每個手指單獨屈伸、彈動。

周歲之後:對孩子手的訓練應向更高層次發展,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系紐扣、鞋帶,使用湯匙等,培養的過程中注意專注力和堅持性。專家提醒家長:在孩子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後也不要忘記教導他們堅持經常有目的地使用雙手,多做精細動作,如編織、做針線、繡花、寫字、繪畫、彈琴,以及進行排球、籃球等鍛煉手指的體育活動,這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5個方面 父母投入越早越好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怎麼會不捨得為他投資呢?可是,肯花錢不等於會花錢,因此,為使給孩子的投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應考慮一下投資範圍:

·娛樂投資

這是父母們首要考慮的。 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開心,錢就花得值,比如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遊樂場,以及看演出和旅遊等。

·智力投資

給嬰幼兒期的孩子買一些益智玩具、識字畫片,給稍大些的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知識智力類書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圖、地球儀等。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購買有科教內容的音像製品。

·美育投資

讓孩子從小接受美的薰陶,給胎兒買胎教音樂磁帶,給幼兒買電子琴。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兒童的興趣和天分可以給其買喜歡的樂器。經常帶孩子參觀繪畫、雕塑、攝影等展覽。

·體育投資

為使孩子體質健康、身姿優美,可以購買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體育器械,如皮球、跳繩、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籃球等。

·培養勞動技能的投資

為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和勞動技能,可以給幼兒買小水桶、小鐵鏟等。

可能許多父母現在還只注重于智力、娛樂等幾個方面的投資。但專家表示,父母的目光不能總盯著智力、才藝和娛樂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發展。因此,對於上述"投資專案"來看,投資越早,收益越豐。

爸爸如何成為"故事大王"

0~1歲

把書往嘴裡送、撕咬書是這個階段寶寶"看"書的特點。其實這恰恰說明寶寶對書開始感興趣。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書看,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更喜歡爸爸來講。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才能使寶寶更聰明。

選書原則:安全 選擇那些不容易撕破或掉頁、沒有尖銳邊角的書,講的時候寶寶搶走拿著也不怕。畫面要清楚,色彩豐富但不要刺眼。那些印刷品質不好、色彩也有偏差的書一定要幫寶寶"遮罩"掉。

1~3歲

孩子天生喜歡聽故事,但是這個時候的他注意力還集中不了太長時間。也許爸爸講得正帶勁的時候他就跑了。那也沒關係,就拿出爸爸的"絕活兒",跟他瘋一陣兒,再做回你的"故事大王"吧。

選書原則:豐富 不僅是故事書,撕紙書、觸摸書、外形不規則的書都應該讓寶寶接觸一下。故事的畫面也不要總是可愛的卡通形象,真實的照片、泥塑、剪影、剪貼紙或者油畫組成的故事會讓寶寶有不同的感受。

3~5歲

這個時候爸爸講的故事應該可以使寶寶明白一些道理了。故事應該成為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橋樑。爸爸可以在每天的故事時間裡和寶寶分享生活的體驗,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樂觀、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選書原則:享受 一本好看的書,一個好故事能讓爸爸和寶寶共同享受講故事的時光。孩子聽了故事有自己的感受,爸爸講完這個故事也覺得回味無窮。現在很多優秀的繪本非常符合這個雙重"享受"的要求。

寶寶變聰明爸爸必做10件事

1、不要吝嗇你對寶寶的愛

2、積極回應寶寶

寶寶還不會說話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與你交流。也許是一點聲音、一個動作或是臉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視或逃避,但這就是寶寶給你的暗示。

不要吝嗇你的回應,你會發現,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寶寶逐漸安靜下來,他會哭得更少,晚上會更安靜。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安撫或者餵食得以安靜,此時他大腦的焦慮反應系統自動關閉了。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對寶寶的暗示保持一種積極的回應,讓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3、儘量跟寶寶說話

你和寶寶所有的談話將為寶寶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寶寶聽到越來越多的詞,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功能就會得到發展。儘量跟寶寶說話、閱讀或唱歌,也許一開始僅僅是給他讀簡單的圖畫書,而並不是努力去教他。當寶寶越長越大,就可以通過讀故事來鼓勵他參與--重複語調和詞語,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麼做了。

4、幫寶寶建立秩序

對寶寶來說,秩序的建立至關重要。寶寶是在重複中學習的,這也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記住,每天固定換尿布和洗澡的時間非常重要。同時,還要重複甚至固定一些能讓寶寶體會到快樂的活動,比如在睡覺之前講故事或唱、聽兒歌,回家之後可以吃餅乾和糖果。

5、鼓勵寶寶安全探索

對於寶寶來說,你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很大程度上你決定了他認識世界的態度,你和他的互動也基本上決定了他學習的方式。因此,當寶寶努力去探索或做遊戲時,你要保持接受的態度,尤其是當他受到挫折後,需要從你這兒得到鼓勵時。只有這樣寶寶才會對困難、對未來無所畏懼。

6、有選擇性地陪寶寶看電視

研究表明,寶寶學習好,跟爸爸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有關。千萬不要讓電視成為寶寶的"姐姐",即使看電視,寶寶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來講解電視的內容,甚至和他討論,這樣,看電視也能成為學習的經驗。

7、把規則作為學習的契機

別指望寶寶永遠按照你說的去做,他通常是衝動的,並且很多時候都在吵鬧,因為他還沒能力在沮喪和憤怒的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需要一定的時間。永遠不要打或使勁搖晃寶寶,研究表明這會對寶寶造成永久的不良影響,讓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憤怒,這種互動關係只能教給寶寶用同樣暴力的方式去反抗。

遇到寶寶讓你不開心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數到10,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找個朋友聊聊,緩解情緒。當你反應過分強烈或要求太嚴厲時,先跟寶寶說對不起,這樣不但會彌補損失,還會讓寶寶更加感受到愛和支持。

8、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氣質和生長速度,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給予你的寶寶獨特的鼓勵,你會看到寶寶真的就能做好。一般來說,對寶寶反應比較敏感的父母會幫助寶寶建立一個積極的自尊。

9、保證照料寶寶的品質

有研究表明,高品質的嬰兒照料和早期教育能促進寶寶以後的學習和社交技巧,這一點絕對要靠你自己來把關。如果寶寶交給保姆或親戚朋友照料,你需要親自觀察照料者是如何和寶寶互動的,是否真正關心寶寶,同時還能給寶寶提供發展的空間,寶寶周圍是否乾淨和安全等等。

10、照顧好你自己

養育寶寶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尤其是當你感到疲憊、急躁、沮喪、或者受挫時,就更加難以滿足寶寶的要求。因此,照顧好你自己對寶寶才能更有利。

做一個會玩的爸爸

1、分享"地板時間":和寶寶玩遊戲,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2、學會偎依:尤其在寶寶感到沮喪或者取得進步時,和他偎依在一起。

4、當寶寶哈哈笑時,讓他繼續笑。有可能的話找出他大笑的原因,並經常逗他笑。

5、玩裝扮遊戲,讓寶寶當導演,讓他來設計你的角色。

6、花一點時間在早晨做遊戲。哪怕僅僅10分鐘,哪怕僅僅是在你看來十分無聊的遊戲,也確實能為寶寶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顯著減少你一天的嘮叨和忙亂。

7、每週留出一點時間,很熱情地和寶寶玩那些你特別"痛恨"的遊戲。

詳解幼兒安全感形成的過程

幼兒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大體可以分為0-90天、90天-36個月、4-5歲三個階段來談。

我能活下去嗎(0-90天)

嬰兒從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通過臍帶輸送的豐富營養現在完全中斷,羊水中的自由自在被一種鉛一樣沉重的感覺代替。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劇烈的,比我們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戰都更加劇烈。想想我們的"小可憐",它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飯不知道飯在哪裡;他頭都不能抬一下,甚至連笑也不會;他不好看,五官不突出,頭髮只有幾根,頭大腳小身子短;他不能表達自己,也不能聽懂別人;他不能向別人示好,不能滿足別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卻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如果沒有人管他,他將毫無疑問的死去,會有人能"受得了他",能毫不厭煩的悉心照料他以便幫他活下去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隨著這樣的焦慮、惶恐和疑問度過的。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從生理營養和心理營養兩個方面獲得滿足以便活下去。

生理營養即各種生理需要的滿足不需多言,而心理營養則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營養主要有兩種:其一,被無條件的接納;其二,被看成最重要的,至少在這九十天裡。

正常來講,這些是不成問題的,孩子們在盼望中出生,一個大家庭都會圍著小寶寶轉,而作為"主角"的媽媽則會像熱戀中的男女那樣自然的分泌苯體胺,看著自己的骨肉怎麼愛也不夠,逢人顯擺小寶寶的照片,儘管在別人眼裡新生兒一點也不好看。當然,媽媽還會自然的分泌乳汁,不同時段的乳汁營養成分不一樣,完全和不同階段孩子的需求相匹配。

但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境況,生活並不總是按照正常的情況發展的。諸多因素會影響到母親是否能夠盡職:其一,孩子降生時,年輕的父母還沒有完全擺脫生活的壓力,在物質收入和社會認可方面都處於掙扎奮鬥期,而孩子佔用這麼多時間和精力,自然會引發衝突;其二,年輕的父母大約在結婚後一兩年內生下寶寶,一兩年的時間常常不足以讓夫妻有比較好的融合,學會彼此相處,夫妻關係的不通順,會大大影響母親的情緒;其三,從女孩到妻子再到母親是一個角色突變,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對這樣的轉變有所準備和受過訓練,如果母親在自己原來家庭中成長得很好,母親為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她就更能適應和勝任這些角色,如果不是,那麼就會面臨困難;其四,三十歲左右的年齡,不是人真正的心理成熟的年齡,在個性和能力的諸多方面都有待進步。總之,壓力和各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母親苯體胺的分泌,苯體胺分泌不足,會導致母親從情感上接納孩子不夠,只是從理性的責任感來照料小孩。如果只是出於責任而非享受做母親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是非常煎熬的,就像婚姻退化為責任一樣讓人感覺負擔,母親在壓力和負面情緒中做母親,常常心力交瘁。

我能做我自己嗎(90天-36個月)

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時段較長,我們還可以細分一下。

A 4-10個月

孩子比以前已經長大了很多,已經可以笑了,這是一個分水嶺,孩子的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另外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替代物,如毛巾、柔軟有毛的玩具等。孩子已經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需要母親了。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母親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親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作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B10-16個月

這時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發展了,慢慢學會了走路,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的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們抱我們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讓他自己玩。不好的做法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高興時想抱孩子不管他想不想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不想抱孩子,孩子要抱也不給。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沒有主動性,我們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不想,我們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那麼粘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C16-24個月

這時候孩子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也開始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其實孩子的心理是這樣的,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嘗試,當他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又不允許你過多地參與,因為那樣他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我們幫助,我們就不參與,無論他做成什麼樣;但他要幫助,我們就馬上去幫,他覺得夠了,我們就停手,再讓他自己做。不要在意一時一事的結果,而要重視這個過程。

D24-36個月

這時期需要格外提醒的就是不要放大威脅。孩子生活經驗匱乏,對什麼東西都充滿興趣,不太瞭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大人毫不在意,那孩子是危險的;但是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比較好的做法,是讓孩子適當的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孩子瞭解到危險,而不是嚴厲的禁止。比如,熱水,可以在飲水機上燙一小下;比如電,可以創造一個條件讓孩子觸摸不危險但有足以讓孩子不舒服的電流。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遇到危險因素,也正好是孩子瞭解危險、增長知識和能力的機會。

總之,從會笑到現在,孩子都會更多的嘗試分離和獨立。如果他通過多次的嘗試認識到,他想親密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跟他親密,想要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能來幫助,而他想自己玩、做事情的時候,媽媽也允許並關注,那麼,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比較穩定的建立,看不到媽媽是不擔心失去媽媽,媽媽不在身邊,媽媽的愛還在心裡,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分離焦慮,上幼稚園不會哭太久、長時間不適應,長大後失戀、親人去世、遭遇挫折都不會承受不住。

在孩子三歲之前,母親對孩子比父親重要的多。而母親作為女性是非常在意親密關係的,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母親即便在事業上很成功,也會有很大的失落、空虛和不安,這種狀態下做母親,常不由得陷入兩難,如果孩子很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得很好,那麼母親會因為孩子不怎麼需要他而陷入失落,因為不被需要就仿佛自己不重要,就仿佛孩子和自己不夠親密;相反,假如孩子不能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不好,母親又會很失望,她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如果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那麼她也就無從成為一個好媽媽,當女性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好妻子的時候,常常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好媽媽。只有她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只有當她不必再去懷疑自己是不是夠好時,她才不需用通過成為"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

倘若不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婚姻,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友好的離婚。為了孩子而維持一個不夠好的婚姻關係,遠不如和平、友善的分開;最差的情況是,父母離婚後彼此記恨,又用孩子來作為砝碼或者工具來傷害對方,比如禁止對方探視、指責孩子掛念對方,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安全感就極難建立,長大後婚姻也很難幸福,生下的子女很容易精神抑鬱。幸福的家庭會遺傳,不幸的家庭也會遺傳。

我夠好嗎(4-5歲)

從四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建立,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了,也就開始有記憶了。而父親的影響也開始漸漸趕上甚至超過母親了。

這個"我"是一個嶄新的我,孩子們會非常關注這個"我"夠不夠好,這就像作家寫完第一篇小說、建築家建好第一棟建築特別關心這些作品的反響一樣。這個"我"又是相當稚嫩的"我",在自我認知和評價方面非常地依賴他人,非常需要他人的讚美、肯定和認同。而最主要的他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其中父親的影響力通常又大大的超過母親。之所以如此,和男性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中的統治地位有很大關係,母親通常代表家庭和情感,父親通常代表社會和責任。

父親欣賞、肯定自己的孩子,從理論上說,既不困難也不複雜。當孩子有一件事情做得不錯,父親走過去摸摸孩子的頭說,你這件事做得很棒!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說,你能這樣做我很開心,就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父親對孩子說,"有你這樣的女兒我很高興"或者"你是一個好兒子",都是對孩子極大的肯定。這些鼓勵和肯定,對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性別認同都是十分關鍵的。在這方面,父親的作用通常大於母親,這並非說母親的鼓勵和肯定沒有作用,而是說父親的影響力更大。

儘管理論上說起來很簡單,可遺憾的是,生活中,來自父親的肯定和鼓勵並沒有那麼充分。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常見的是兩個原因:其一是父親的自我滿意度,其二是父親接納孩子不同于自己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個人自我滿意度越高,發現和欣賞到別人的優點和好處的能力就越強,一個人如果自我感覺特別糟糕,自己的需求很不能滿足,自己過得很不開心,也很少受到尊重和欣賞,那麼他就很難去欣賞和讚美別人。對於父親來講,能否得到妻子的欣賞和尊重格外重要,這直接影響到父親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做怎樣的"父親"。所以,父親在外事業剛起步,在家得不到妻子的認同、欣賞和追隨,是父親不能夠很好的去肯定、鼓勵孩子的原因。需要說明的是,欣賞和肯定孩子不是一個可以學習到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和能力,只有真誠地讚美和欣賞才有影響力,相反,如果沒有真誠的欣賞,一定有"真誠"的指責來填充。

事實上,每種個性都有它的好處,比如憂鬱型的孩子往往"深刻"、"敏感"、"可靠"、"有才華",樂天型的孩子往往"善於交際"、"適應力強"、"樂觀活潑"、"容易放下",當然他們也各有各的局限。

作為父親,首先瞭解到孩子是不可能完全和自己相像的,其次能看到孩子個性中天生的優勢,抱著欣賞乃至學習的態度,那麼成為一個好父親也就不難了。當然,對於孩子個性中的局限和不足也是需要適當改善的,但這是第二位的。如果前者做不好,這部分肯定也做不好,而且會大大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倘若孩子在以上各個時期,所需的心理營養都能得到充分滿足,那麼孩子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很自然很順利,也就是說孩子社會化發展、功課、情緒控制等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樣,孩子整個人生的發展也就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不同的方位敲,讓寶寶聽音辨位。

透過不同音樂的訓練,寶寶可分辨出原來音樂有許多不同的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同的樂器可以讓寶寶發現聲音的美妙與特性。

6個月~12個月

身心發展

寶寶多半坐得很穩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也進入爬行、站立的階段,轉眼成了好奇寶寶,每天只要一醒來就開始找尋新鮮事物,而因為有了不錯的移動能力,他的認知範圍也將快速地擴張。此外,寶寶的自主能力也越來越強,會清楚分辨他最愛的家人及事物。而且,對於大人的指令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學習方式

爸媽可以引導寶寶去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找出玩具藏在哪裡、滾球撞倒瓶子,讓寶寶從觀察再到實際操作,產生良好的學習聯結,讓他有更多的因果認知。此階段的寶寶也已經有客觀物體的存在概念,所以,可以多鼓勵寶寶用手去找出物品,強化他的認知。另外,爸媽也可多多對寶寶說話,以促進他的語言發展。

爬出智能

1. 從寶寶六七個月左右就會坐了,這時爸媽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爬行。

2. 為他佈置一個安全、寬闊的爬行空間。

3. 拿他喜歡的玩具在前方引導或協助他擺出爬行的姿勢,或趁機在他的腋下搔癢,可加強寶寶肩膀和上臂的力量。

4. 等會爬行之後,可再增加一些爬行難度,如擺放一個大枕頭、讓他從椅子底下鑽過等。

爬行有助於大小動作的進步,使手腳動作更協調,加強肢體平衡的能力,促進觸覺的敏銳度,培養空間距離感,是未來學站學走、累積生活經驗、提升大腦功能的基礎。

詩詞歌賦

1. 準備繪本或是簡單的圖畫冊,陪寶寶看書說話,為他介紹看到的東西。

2. 媽媽可以朗讀或播放唐詩、童謠或兒歌,讓寶寶聆聽,也可以進一步朗誦三字經、詩經、增廣賢文、創意童詩,以及有音韻、節奏感的語文教材給寶寶聽。此外,指物命名、看圖造句、語詞組合擴展、講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

3. 外出散步的時候,可以邊走邊唱或念給寶寶聽。

一歲之前是語言啟蒙的開端,媽媽要多說多介紹,讓寶寶跟著咿呀回應,寶寶是先從聽再到說,累積足夠的詞彙後,未來寶寶能說話時,即能展現豐富的語言能力。

彈跳玩具

1. 這個階段的寶寶很適合玩按一下就會有東西跳出來的彈跳玩具。

2. 爸媽可以去買一個類似的玩具,然後鼓勵寶寶自己去按看看,有什麼出現。

3. 對跳出來的玩具,要向寶寶介紹"這是小牛、這個是青蛙……"等。

4. 再大一點爸媽還可以問寶寶,小牛在哪一個房子,你把他按出來。

12個月~18個月

身心發展

有些寶寶不但站得很好,甚至走得也很穩,已經算是個行動獨立自主的寶寶了。寶寶可以根據爸媽的指令拍手或揮手說再見。不過,有些時候他也懂得反抗大人,對不喜歡的事情說"no"。在語言發展上,可以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或說出車車、狗等熟悉的東西名稱。當他在玩耍遇上困難或挑戰,會嘗試換個方法或動作來解決問題。

學習方式

多帶寶寶四處走走看看,為他介紹這個世界神奇有趣的東西,讓他可以真實地接觸各式各樣的環境。例如去公園玩沙子、看小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等。可以做一些動作或多說一些話讓寶寶模仿,漸漸的,你會發現他已經開始懂得解決事情的技巧以及表現出越來越棒的語言能力。

百科認知

1. 給予寶寶大量、多元、快速的刺激。最好的方法即是利用"閃卡"的方式。(亮出卡片說出名稱,換下一張同樣做法)

2. 製作各式不同主題的卡片,每種至少有20張以上,例如分為動物類、植物類、交通工具類、表情類等,最好是用真實的圖案,或是接近實物的插畫。

3. 以類似像放幻燈片的方式,拿出來給寶寶看,每次用一個主題,並同時以正確的名稱來介紹,例如博美狗,而不是說汪汪。

4. 每次訓練3~5分鐘,一天2~3回。

寶寶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識累積,雖然一開始爸媽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同,等寶寶長大之後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會對已有認知產生快速的連結及組織分類。

感覺及運動結合

1. 協助寶寶嘗試蕩秋千、玩翹翹板、跳躍、旋轉、翻滾、吊單杠、騎三輪車、拍球等遊戲或動作。

2. 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spa活動,給他豐富的觸覺刺激。

3. 讓他玩球池、玩沙、黏土,進行多樣化手指操作的訓練。

4. 教他學各種動物走路,如跳、爬、側走、四肢走路等。

各種豐富的感官活動經驗帶給寶寶的不單是歡樂的童年生活,同時刺激了寶寶的腦細胞,為健康的體魄打下基礎。

捉迷藏

1. 當他已經有客體永存的概念時,爸媽可以藉此遊戲加強寶寶的能力。

2. 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媽媽要去躲起來,你再來找我哦,你還要問媽媽在哪裡哦。"

3. 躲好之後,媽媽可以出聲引導寶寶來發現,只要寶寶開口叫媽媽,媽媽就立即出聲響應;偶爾也可留下破綻,例如露出頭或腳,寶寶都會覺得很有趣。

4. 亦可以改藏起某個玩具,要求寶寶找尋,也很有意思。

此階段的寶寶已經有物體存在的概念,而且,對於小小的未知會充滿期待,這類遊戲可刺激寶寶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樂趣;同時能訓練寶寶行走及提高寶寶表達意見的欲望。

18個月~24個月

身心發展

寶寶已經走得又穩又快,有的寶寶可能還會愛上小跑步的樂趣。此外,寶寶雙手的能力也發展得非常好,可以準確地把物品放入盒子裡或一頁一頁地翻書等。爸媽可以很清楚瞭解自己寶寶的個性及喜好。有些寶寶已經懂得利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想法或要求爸媽幫他做些什麼。

學習方式

多多鼓勵寶寶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例如如何把積木從大排到小、如何把瓶子蓋好或打開等。平常也能和寶寶玩一些扮演或模仿的遊戲,學大人講電話、陪大人澆花,讓寶寶可以觀察大人的行為,轉化為他的能力。

全感官學習

1. 將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全部運用在學習上。

3. 將全部的感官全都運用進去了,當然,下回媽媽就可以帶著寶寶去公園實際演一遍故事內容。

不僅能帶給寶寶創意及想像力,豐富的故事內容也會深深吸引寶寶的注意,如果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寶寶能得到更多全感官的學習。

全腦多元智慧潛能開發

1. 將八大智慧(邏輯-數學、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音感、肢體動作、自我內省、人際、自然觀察)運用在生活之中。

2. 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到八大智慧的機會,例如教寶寶蓋房子就是學習空間智慧、帶寶寶到朋友家去玩就是學習人際智慧、到公園裡去看看樹木的變化就是學習自然觀察等。

3. 此外,我們的腦是分為左右腦,左腦是掌管語言邏輯的腦,而右腦則是掌管直覺影像的腦,而左右腦連結在一塊,可以多多利用左右不同的特性來加強寶寶的全腦開發。

4. 例如閃圖卡、翻繪本、說故事給寶寶聽、親子音樂律動,啟發右腦畫面的想像力與音感能力;教寶寶背唐詩、因果關係、邏輯推理、認字閱讀,增加左腦語言與數理的基礎。

從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寶寶的學習,爸媽就不會只拘泥在狹隘的教育上,例如以為教育就是不停地學英文、看書,事實上,寶寶的聰明來自於多元且豐富的刺激。

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爸媽故意設計一些待解決的問題,讓寶寶自己去想辦法。

2. 例如將玩具放在比他身高略高的桌子上頭,寶寶必須墊腳或用旁邊的工具將玩具拿下來;或是用個紙盒把玩具關起來,請他自己想辦法打開紙盒,拿出玩具。

3. 可根據寶寶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如果寶寶無法立即解決時,爸媽可以故意先示範一遍,再讓寶寶依照看到的印象去模仿大人的解決方法。

加強寶寶思考以及判斷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有助於寶寶模仿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

寶寶要聰明,動手很重要

"動手能力是嬰幼兒智力水準最好的體現。"據張思萊介紹,動手能力是嬰幼兒的一種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嬰幼兒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學會的,其思維也是在操作活動中逐漸發展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與手指相連的神經所占的面積較大,用手時,大腦中的血液會增多30%,因此多動手可以刺激大腦皮層並促進其分化和成熟,讓寶寶的大腦日益發達聰慧。"

培養動手能力抓好關鍵期

專家同時提醒: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所獲得的經驗將決定大腦的構造,因此,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一定要抓好"關鍵期"。"孩子大腦發育起源于父母的基因,遺傳基因在大腦不斷的發育中繼續建構,而大腦突觸的修剪期即為'關鍵期',孩子在每個階段能力發展的重點都不同,而在每一個關鍵期階段,都應該儘量讓孩子經歷的事物有意義並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專家建議家長循序漸進地對孩子的動手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1~2個月:這一階段寶寶小手的動作並不受意識的支配,常常是胡亂搖動,碰到物體時可出現抓握反應。家長可以常用手指或帶柄的玩具觸動寶寶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

3~4個月:可以用色彩鮮豔的玩具如小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夠得著的地方吸引孩子去抓握,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促進小手運動。

5~6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數次,並讓其自由地玩紙、翻書、撕紙,讓孩子通過自己手指的運動使物體變形而體驗到快樂。

7~8個月: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對捏物體,如從餐桌上揀起一顆小飯粒等,並讓其模仿成人伸各個手指,逐漸教會孩子用每個手指單獨屈伸、彈動。

周歲之後:對孩子手的訓練應向更高層次發展,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系紐扣、鞋帶,使用湯匙等,培養的過程中注意專注力和堅持性。專家提醒家長:在孩子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後也不要忘記教導他們堅持經常有目的地使用雙手,多做精細動作,如編織、做針線、繡花、寫字、繪畫、彈琴,以及進行排球、籃球等鍛煉手指的體育活動,這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5個方面 父母投入越早越好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怎麼會不捨得為他投資呢?可是,肯花錢不等於會花錢,因此,為使給孩子的投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應考慮一下投資範圍:

·娛樂投資

這是父母們首要考慮的。 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開心,錢就花得值,比如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遊樂場,以及看演出和旅遊等。

·智力投資

給嬰幼兒期的孩子買一些益智玩具、識字畫片,給稍大些的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知識智力類書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圖、地球儀等。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購買有科教內容的音像製品。

·美育投資

讓孩子從小接受美的薰陶,給胎兒買胎教音樂磁帶,給幼兒買電子琴。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兒童的興趣和天分可以給其買喜歡的樂器。經常帶孩子參觀繪畫、雕塑、攝影等展覽。

·體育投資

為使孩子體質健康、身姿優美,可以購買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體育器械,如皮球、跳繩、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籃球等。

·培養勞動技能的投資

為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和勞動技能,可以給幼兒買小水桶、小鐵鏟等。

可能許多父母現在還只注重于智力、娛樂等幾個方面的投資。但專家表示,父母的目光不能總盯著智力、才藝和娛樂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發展。因此,對於上述"投資專案"來看,投資越早,收益越豐。

爸爸如何成為"故事大王"

0~1歲

把書往嘴裡送、撕咬書是這個階段寶寶"看"書的特點。其實這恰恰說明寶寶對書開始感興趣。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書看,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更喜歡爸爸來講。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才能使寶寶更聰明。

選書原則:安全 選擇那些不容易撕破或掉頁、沒有尖銳邊角的書,講的時候寶寶搶走拿著也不怕。畫面要清楚,色彩豐富但不要刺眼。那些印刷品質不好、色彩也有偏差的書一定要幫寶寶"遮罩"掉。

1~3歲

孩子天生喜歡聽故事,但是這個時候的他注意力還集中不了太長時間。也許爸爸講得正帶勁的時候他就跑了。那也沒關係,就拿出爸爸的"絕活兒",跟他瘋一陣兒,再做回你的"故事大王"吧。

選書原則:豐富 不僅是故事書,撕紙書、觸摸書、外形不規則的書都應該讓寶寶接觸一下。故事的畫面也不要總是可愛的卡通形象,真實的照片、泥塑、剪影、剪貼紙或者油畫組成的故事會讓寶寶有不同的感受。

3~5歲

這個時候爸爸講的故事應該可以使寶寶明白一些道理了。故事應該成為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橋樑。爸爸可以在每天的故事時間裡和寶寶分享生活的體驗,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樂觀、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選書原則:享受 一本好看的書,一個好故事能讓爸爸和寶寶共同享受講故事的時光。孩子聽了故事有自己的感受,爸爸講完這個故事也覺得回味無窮。現在很多優秀的繪本非常符合這個雙重"享受"的要求。

寶寶變聰明爸爸必做10件事

1、不要吝嗇你對寶寶的愛

2、積極回應寶寶

寶寶還不會說話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與你交流。也許是一點聲音、一個動作或是臉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視或逃避,但這就是寶寶給你的暗示。

不要吝嗇你的回應,你會發現,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寶寶逐漸安靜下來,他會哭得更少,晚上會更安靜。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安撫或者餵食得以安靜,此時他大腦的焦慮反應系統自動關閉了。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對寶寶的暗示保持一種積極的回應,讓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3、儘量跟寶寶說話

你和寶寶所有的談話將為寶寶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寶寶聽到越來越多的詞,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功能就會得到發展。儘量跟寶寶說話、閱讀或唱歌,也許一開始僅僅是給他讀簡單的圖畫書,而並不是努力去教他。當寶寶越長越大,就可以通過讀故事來鼓勵他參與--重複語調和詞語,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麼做了。

4、幫寶寶建立秩序

對寶寶來說,秩序的建立至關重要。寶寶是在重複中學習的,這也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記住,每天固定換尿布和洗澡的時間非常重要。同時,還要重複甚至固定一些能讓寶寶體會到快樂的活動,比如在睡覺之前講故事或唱、聽兒歌,回家之後可以吃餅乾和糖果。

5、鼓勵寶寶安全探索

對於寶寶來說,你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很大程度上你決定了他認識世界的態度,你和他的互動也基本上決定了他學習的方式。因此,當寶寶努力去探索或做遊戲時,你要保持接受的態度,尤其是當他受到挫折後,需要從你這兒得到鼓勵時。只有這樣寶寶才會對困難、對未來無所畏懼。

6、有選擇性地陪寶寶看電視

研究表明,寶寶學習好,跟爸爸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有關。千萬不要讓電視成為寶寶的"姐姐",即使看電視,寶寶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來講解電視的內容,甚至和他討論,這樣,看電視也能成為學習的經驗。

7、把規則作為學習的契機

別指望寶寶永遠按照你說的去做,他通常是衝動的,並且很多時候都在吵鬧,因為他還沒能力在沮喪和憤怒的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需要一定的時間。永遠不要打或使勁搖晃寶寶,研究表明這會對寶寶造成永久的不良影響,讓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憤怒,這種互動關係只能教給寶寶用同樣暴力的方式去反抗。

遇到寶寶讓你不開心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數到10,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找個朋友聊聊,緩解情緒。當你反應過分強烈或要求太嚴厲時,先跟寶寶說對不起,這樣不但會彌補損失,還會讓寶寶更加感受到愛和支持。

8、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氣質和生長速度,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給予你的寶寶獨特的鼓勵,你會看到寶寶真的就能做好。一般來說,對寶寶反應比較敏感的父母會幫助寶寶建立一個積極的自尊。

9、保證照料寶寶的品質

有研究表明,高品質的嬰兒照料和早期教育能促進寶寶以後的學習和社交技巧,這一點絕對要靠你自己來把關。如果寶寶交給保姆或親戚朋友照料,你需要親自觀察照料者是如何和寶寶互動的,是否真正關心寶寶,同時還能給寶寶提供發展的空間,寶寶周圍是否乾淨和安全等等。

10、照顧好你自己

養育寶寶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尤其是當你感到疲憊、急躁、沮喪、或者受挫時,就更加難以滿足寶寶的要求。因此,照顧好你自己對寶寶才能更有利。

做一個會玩的爸爸

1、分享"地板時間":和寶寶玩遊戲,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2、學會偎依:尤其在寶寶感到沮喪或者取得進步時,和他偎依在一起。

4、當寶寶哈哈笑時,讓他繼續笑。有可能的話找出他大笑的原因,並經常逗他笑。

5、玩裝扮遊戲,讓寶寶當導演,讓他來設計你的角色。

6、花一點時間在早晨做遊戲。哪怕僅僅10分鐘,哪怕僅僅是在你看來十分無聊的遊戲,也確實能為寶寶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顯著減少你一天的嘮叨和忙亂。

7、每週留出一點時間,很熱情地和寶寶玩那些你特別"痛恨"的遊戲。

詳解幼兒安全感形成的過程

幼兒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大體可以分為0-90天、90天-36個月、4-5歲三個階段來談。

我能活下去嗎(0-90天)

嬰兒從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通過臍帶輸送的豐富營養現在完全中斷,羊水中的自由自在被一種鉛一樣沉重的感覺代替。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劇烈的,比我們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戰都更加劇烈。想想我們的"小可憐",它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飯不知道飯在哪裡;他頭都不能抬一下,甚至連笑也不會;他不好看,五官不突出,頭髮只有幾根,頭大腳小身子短;他不能表達自己,也不能聽懂別人;他不能向別人示好,不能滿足別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卻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如果沒有人管他,他將毫無疑問的死去,會有人能"受得了他",能毫不厭煩的悉心照料他以便幫他活下去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隨著這樣的焦慮、惶恐和疑問度過的。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從生理營養和心理營養兩個方面獲得滿足以便活下去。

生理營養即各種生理需要的滿足不需多言,而心理營養則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營養主要有兩種:其一,被無條件的接納;其二,被看成最重要的,至少在這九十天裡。

正常來講,這些是不成問題的,孩子們在盼望中出生,一個大家庭都會圍著小寶寶轉,而作為"主角"的媽媽則會像熱戀中的男女那樣自然的分泌苯體胺,看著自己的骨肉怎麼愛也不夠,逢人顯擺小寶寶的照片,儘管在別人眼裡新生兒一點也不好看。當然,媽媽還會自然的分泌乳汁,不同時段的乳汁營養成分不一樣,完全和不同階段孩子的需求相匹配。

但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境況,生活並不總是按照正常的情況發展的。諸多因素會影響到母親是否能夠盡職:其一,孩子降生時,年輕的父母還沒有完全擺脫生活的壓力,在物質收入和社會認可方面都處於掙扎奮鬥期,而孩子佔用這麼多時間和精力,自然會引發衝突;其二,年輕的父母大約在結婚後一兩年內生下寶寶,一兩年的時間常常不足以讓夫妻有比較好的融合,學會彼此相處,夫妻關係的不通順,會大大影響母親的情緒;其三,從女孩到妻子再到母親是一個角色突變,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對這樣的轉變有所準備和受過訓練,如果母親在自己原來家庭中成長得很好,母親為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她就更能適應和勝任這些角色,如果不是,那麼就會面臨困難;其四,三十歲左右的年齡,不是人真正的心理成熟的年齡,在個性和能力的諸多方面都有待進步。總之,壓力和各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母親苯體胺的分泌,苯體胺分泌不足,會導致母親從情感上接納孩子不夠,只是從理性的責任感來照料小孩。如果只是出於責任而非享受做母親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是非常煎熬的,就像婚姻退化為責任一樣讓人感覺負擔,母親在壓力和負面情緒中做母親,常常心力交瘁。

我能做我自己嗎(90天-36個月)

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時段較長,我們還可以細分一下。

A 4-10個月

孩子比以前已經長大了很多,已經可以笑了,這是一個分水嶺,孩子的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另外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替代物,如毛巾、柔軟有毛的玩具等。孩子已經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需要母親了。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母親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親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作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B10-16個月

這時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發展了,慢慢學會了走路,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的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們抱我們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讓他自己玩。不好的做法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高興時想抱孩子不管他想不想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不想抱孩子,孩子要抱也不給。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沒有主動性,我們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不想,我們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那麼粘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C16-24個月

這時候孩子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也開始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其實孩子的心理是這樣的,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嘗試,當他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又不允許你過多地參與,因為那樣他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我們幫助,我們就不參與,無論他做成什麼樣;但他要幫助,我們就馬上去幫,他覺得夠了,我們就停手,再讓他自己做。不要在意一時一事的結果,而要重視這個過程。

D24-36個月

這時期需要格外提醒的就是不要放大威脅。孩子生活經驗匱乏,對什麼東西都充滿興趣,不太瞭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大人毫不在意,那孩子是危險的;但是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比較好的做法,是讓孩子適當的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孩子瞭解到危險,而不是嚴厲的禁止。比如,熱水,可以在飲水機上燙一小下;比如電,可以創造一個條件讓孩子觸摸不危險但有足以讓孩子不舒服的電流。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遇到危險因素,也正好是孩子瞭解危險、增長知識和能力的機會。

總之,從會笑到現在,孩子都會更多的嘗試分離和獨立。如果他通過多次的嘗試認識到,他想親密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跟他親密,想要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能來幫助,而他想自己玩、做事情的時候,媽媽也允許並關注,那麼,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比較穩定的建立,看不到媽媽是不擔心失去媽媽,媽媽不在身邊,媽媽的愛還在心裡,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分離焦慮,上幼稚園不會哭太久、長時間不適應,長大後失戀、親人去世、遭遇挫折都不會承受不住。

在孩子三歲之前,母親對孩子比父親重要的多。而母親作為女性是非常在意親密關係的,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母親即便在事業上很成功,也會有很大的失落、空虛和不安,這種狀態下做母親,常不由得陷入兩難,如果孩子很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得很好,那麼母親會因為孩子不怎麼需要他而陷入失落,因為不被需要就仿佛自己不重要,就仿佛孩子和自己不夠親密;相反,假如孩子不能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不好,母親又會很失望,她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如果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那麼她也就無從成為一個好媽媽,當女性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好妻子的時候,常常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好媽媽。只有她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只有當她不必再去懷疑自己是不是夠好時,她才不需用通過成為"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

倘若不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婚姻,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友好的離婚。為了孩子而維持一個不夠好的婚姻關係,遠不如和平、友善的分開;最差的情況是,父母離婚後彼此記恨,又用孩子來作為砝碼或者工具來傷害對方,比如禁止對方探視、指責孩子掛念對方,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安全感就極難建立,長大後婚姻也很難幸福,生下的子女很容易精神抑鬱。幸福的家庭會遺傳,不幸的家庭也會遺傳。

我夠好嗎(4-5歲)

從四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建立,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了,也就開始有記憶了。而父親的影響也開始漸漸趕上甚至超過母親了。

這個"我"是一個嶄新的我,孩子們會非常關注這個"我"夠不夠好,這就像作家寫完第一篇小說、建築家建好第一棟建築特別關心這些作品的反響一樣。這個"我"又是相當稚嫩的"我",在自我認知和評價方面非常地依賴他人,非常需要他人的讚美、肯定和認同。而最主要的他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其中父親的影響力通常又大大的超過母親。之所以如此,和男性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中的統治地位有很大關係,母親通常代表家庭和情感,父親通常代表社會和責任。

父親欣賞、肯定自己的孩子,從理論上說,既不困難也不複雜。當孩子有一件事情做得不錯,父親走過去摸摸孩子的頭說,你這件事做得很棒!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說,你能這樣做我很開心,就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父親對孩子說,"有你這樣的女兒我很高興"或者"你是一個好兒子",都是對孩子極大的肯定。這些鼓勵和肯定,對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性別認同都是十分關鍵的。在這方面,父親的作用通常大於母親,這並非說母親的鼓勵和肯定沒有作用,而是說父親的影響力更大。

儘管理論上說起來很簡單,可遺憾的是,生活中,來自父親的肯定和鼓勵並沒有那麼充分。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常見的是兩個原因:其一是父親的自我滿意度,其二是父親接納孩子不同于自己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個人自我滿意度越高,發現和欣賞到別人的優點和好處的能力就越強,一個人如果自我感覺特別糟糕,自己的需求很不能滿足,自己過得很不開心,也很少受到尊重和欣賞,那麼他就很難去欣賞和讚美別人。對於父親來講,能否得到妻子的欣賞和尊重格外重要,這直接影響到父親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做怎樣的"父親"。所以,父親在外事業剛起步,在家得不到妻子的認同、欣賞和追隨,是父親不能夠很好的去肯定、鼓勵孩子的原因。需要說明的是,欣賞和肯定孩子不是一個可以學習到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和能力,只有真誠地讚美和欣賞才有影響力,相反,如果沒有真誠的欣賞,一定有"真誠"的指責來填充。

事實上,每種個性都有它的好處,比如憂鬱型的孩子往往"深刻"、"敏感"、"可靠"、"有才華",樂天型的孩子往往"善於交際"、"適應力強"、"樂觀活潑"、"容易放下",當然他們也各有各的局限。

作為父親,首先瞭解到孩子是不可能完全和自己相像的,其次能看到孩子個性中天生的優勢,抱著欣賞乃至學習的態度,那麼成為一個好父親也就不難了。當然,對於孩子個性中的局限和不足也是需要適當改善的,但這是第二位的。如果前者做不好,這部分肯定也做不好,而且會大大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倘若孩子在以上各個時期,所需的心理營養都能得到充分滿足,那麼孩子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很自然很順利,也就是說孩子社會化發展、功課、情緒控制等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樣,孩子整個人生的發展也就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