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18個月寶寶, 開始變得有點叛逆。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哭鬧, 賴地上。 現在的處理辦法有二:1, 和他講道理或者說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2, 冷處理。 面對這樣的問題, 王教授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我的回答是:這是這個年齡段寶寶很常見且合理的心理情緒表現, 不必擔心。
過了1歲半以後, 寶寶就進入了所謂“第一反抗期”的時期。 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 逐漸開始變得任性, 經常說“不要”, 這在父母看來, 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反抗”一詞包含有“抵抗”的意思, 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人們在形容與孩子有關的東西時, 通常用到的詞都是“可愛”, 即便是喜歡破壞的孩子, 也會被家長善意地稱作“頑皮”、“淘氣”, 然而在英國, 人們卻用“可怕”來形容兩歲的孩子。 如今,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更是已經成為英文中一個固定的說法。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 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 非常難纏, 喜歡作對, 萬事都有叛逆傾向。 因此, 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 泛指一歲半到3歲之間。
2歲之前, 孩子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 學習吃喝拉撒, 爬坐立走, 聽音說話, 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願合拍。 2歲以後,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衝動。 然而, 限於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
Advertisiment
孩子在2歲左右表現出的“反抗精神”是他們必經的發育階段, 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 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 家長要明白, 孩子在2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援, 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准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 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 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 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 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
Advertisiment
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但父母不要忘記, 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 不知道行為的後果, 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 因此, 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 因此, 要特別保護好孩子的安全。 在孩子疲憊和饑餓的時候, 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 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誌(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誌(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