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歲起教孩子識別男女性別

孩子對性別的認識從出生就開始了。 在繈褓中, 寶寶就在感受母親的溫柔軟語和父親的寬大臂膀。 但那時, 他們對性別的認知和探索是自發的, 是一種生命的本能, 直到2.5~3歲, 多數孩子才真正知道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 那麼如何教孩子認清性別呢?

男孩篇

不要阻止男孩對身體的探索。 兩三歲的男孩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許多男孩喜歡摸“小雞雞”, 有時他們也會要求摸媽媽的乳☆禁☆房, 跟媽媽一起洗澡。 面對這些情況, 父母表現出來的態度越坦然, 越有利於孩子接收正確的資訊。

Advertisiment

男孩在洗澡後或起床時摸生☆禁☆殖☆禁☆器, 父母完全可以視而不見, 但要告訴他, 生☆禁☆殖☆禁☆器是隱私部位, 不可以在公眾場合摸, 同時給他穿上閉襠褲以減少這樣的行為。 媽媽完全可以跟4歲內的兒子一起洗澡, 説明他認識女性的身體特徵。 如果媽媽對此感到不安, 也可通過圖畫書滿足孩子的需求。

多包容男孩的調皮。 男孩天性好動、容易衝動、喜歡對抗, 在養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男孩女孩的天然差異。 如果男孩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女性化的環境中, 教養者希望他們事事像女孩那樣順從、安靜, 勢必影響男孩個性的張揚, 性格也會變得膽小、退縮。

性別角色的形成機制主要靠模仿, 所以父親對於男孩的成長尤為重要。 父親一方面要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成長,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則, 給孩子樹立陽剛、堅強、有責任有擔當的男性榜樣。

女孩篇

坦誠與女孩交流性別差異。 相較于男孩, 女孩更願意用語言與父母交流, 表達他們的需求和困惑, 比如女孩通常會對“我為什麼沒有‘小雞雞’”、“爸爸為什麼沒有‘咪咪’”這類話題感興趣。 面對這樣的提問, 簡單地用“你是女孩, 沒有‘小雞雞’, 爸爸是男生, 沒有‘咪咪’”回答並不好。 父母可以告訴她, “女孩也有‘小雞雞’, 只是跟男孩長得不一樣”、“爸爸也有‘咪咪’, 只不過比媽媽的小”, 這樣的回答既客觀又傳達了兩性平等的觀念, 不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身體有缺失, 產生自卑心理。

別把女孩養成“假小子”。 父母一般比較介意男孩像女孩子一樣害羞、靦腆,

Advertisiment
而女孩舉手投足像個男孩子倒會得到父母的首肯, 父母甚至願意給女孩剪短頭髮、穿上男孩的衣服, 有的父母還會直接叫女兒“兒子”。 這種模糊的態度很容易使女孩產生性別認同上的混亂, 阻礙女孩性別意識的正常形成與發展。 女孩就是女孩, 日常生活中, 父母應該按照女孩的性別來教育和培養, 讓她們穿裙子, 玩布娃娃, 重視培養女孩的優雅氣質和儀錶之美。

童年是給人生的性別色彩鋪底色的階段, 底色鋪好了, 成年後便不容易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這一方面需要父母真心接納孩子的性別, 不要跨性別教養。 另一方面要意識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補, 男孩在一段時間會喜歡照顧洋娃娃,

Advertisiment
女孩在一段時間喜歡爬樹、冒險, 這些並非壞事, 可以幫他們彌補性格的缺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