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的乳牙遲早都是要換掉的, 所以不太注意清潔寶寶的牙齒。 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這種情況就很容易造成父母忽視了寶寶牙齒的疾病而耽誤對寶寶的治療。 媽媽們在日常護理寶寶的過程中, 要幫助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愛牙護牙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孩子從半歲左右開始長牙齒, 到 2~2.5歲, 會長出20顆乳牙;6歲到12歲, 乳牙開始有次序的脫落, 相應的恒牙就開始萌生了。 很多人認為要換掉的乳牙不重要, 這是導致家長忽視孩子牙病早期治療的一個認識誤區。
專家提醒, 保護乳牙是兒童生長發育中一個不能忽視的部分。 想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齒, 家長除了要幫孩子從小養成堅持刷牙、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好習慣外, 身體發育還要警惕孩子那些毀牙的壞習慣。
1、舔牙吐舌
多發生在孩子的換牙期, 孩子常用舌頭舔鬆動的乳牙或新長出的恒牙,
Advertisiment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 會導致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 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 同時還會使上下頜均向前移位, 導致雙頜前突畸形及開合。 如果常舔下前牙, 可導致下頜向前移位, 形成下頜向前突的反合。
2、偏側咀嚼
孩子在乳牙發展的後期, 由於乳牙脫落, 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 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
偏側咀嚼會使牙弓向咀嚼側旋轉, 廢用側發育不良, 使下頜向咀嚼側偏斜、導致臉型左右不對稱。 而且由於不常咀嚼的一側沒有了食物摩擦和沖刷, 不能自我清潔, 更容易堆積牙垢, 很容易出現齲齒、牙齦紅腫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應用鼻子進行,
Advertisiment
長期進行口呼吸, 孩子的舌頭和下頜後退, 會導致上頜前凸, 上牙弓狹窄, 牙齒不齊。 外觀表現開唇露齒, 上唇短厚, 上前牙突出。
4、咬東西
很多孩子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 母嬰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 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 時間久了, 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5、不良睡眠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 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 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6、刷牙用力過大
Advertisiment
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面釉質與牙本質間的薄弱部分過分磨耗, 形成楔狀缺損, 引起牙齒過敏, 繼發齲齒, 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現牙齦損傷、萎縮。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覺時, 很少喝水, 人體各個器官大多也休息了, 唾液分泌減少, 睡前吃糖, 糖分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乳酸, 腐蝕牙齒形成蛀洞, 從而發生齲齒。
8、亂剔牙
牙縫會慢慢變寬, 食物容易嵌進牙縫裡。 另外, 剔牙的牙籤如果不衛生, 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 可能會形成感染。
媽媽們一定不能忽視對寶寶乳牙的保護。 寶寶乳牙護理不好, 往往會引起牙痛症狀, 影響孩子正常的咀嚼消化的功能, 更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 咀嚼對於孩子恒牙的正常萌生發育都有很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