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ǐ fū wú zuì , huái bì qí zuì
【成語故事】 此語出自《春秋左傳·桓公十年》, 原文是:“初, 虞叔有玉, 虞公求旃。 弗獻。 既而悔之, 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吾焉用此, 其以賈害也?’乃獻之。 又求其寶劍。 叔曰:‘是無厭也。 無厭, 將及我。 ’遂伐虞公。 故虞公出奔共池。 ”意思是說:當初, 虞叔有塊寶玉, 虞公想要得到, 虞叔沒有給他, 然後, 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 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 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 ’”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 可是, 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 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 如此貪得無厭, 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典故】初, 虞叔有玉, 虞公求旃。 弗獻。 既而悔之, 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吾焉用此, 其賈害也。 ’乃獻之。 《左傳·桓公十年》
【用法】作分句、賓語;指因有才能而受害
【近義詞】匹夫懷璧
【成語示列】天之蒼蒼, 正色何色?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萬能的真理你為什麼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