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共場合,別太放縱“我”

假日裡, 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出去吃飯。 飯店環境不錯, 菜也有特色, 大家挑了大廳靠窗的座位, 喝茶聊天, 品嘗佳餚, 很是愉情怡心。

但這樣的和諧寧靜很快就被打破了。 不知道哪個包廂的幾個小不點兒吃飽了, 便開始到大廳裡溜達玩耍, 先是四處走走, 說說笑笑, 還無大礙;但很快, 他們開始繞圈, 追逐, 尖叫, 聲音刺耳, 肆無忌憚。 我們讓服務員提醒小傢伙們注意, 聲音放小些。 服務員提醒了一次, 狀況沒有任何改觀, 相反, 打鬧和尖叫聲越來越大, 我們已經無法一邊安靜吃飯一邊輕聲交談。

一個朋友有些生氣,

Advertisiment
再次要求服務員去管理一下小孩, 服務員表示很無奈, 小孩們在一起, 人來瘋, 不聽勸, 根本停不下來。 當小傢伙們又繞過一圈奔跑到我們的桌子旁時, 朋友突然一聲大喝, “不准吵!要吵回你們吃飯的包廂去吵!”一時間大廳很安靜, 小不點們嚇得有點不知所措。 恰好, 對面包廂門口走出一個時髦的年輕女子, 估計是其中一個小孩的母親, 聽到這聲呵斥, 年輕女人有些訝異, 瞪大了美麗的大眼睛, 有些不滿地說:“為什麼要對孩子這麼凶?他們還這麼小!”朋友大概是被吵得心煩, 看著那女人說:“他們是很小, 但你已經不小了, 請注意, 這裡是公共場合!”我們趕緊說了幾句好話打了個圓場, 年輕女人領著孩子們悻悻地走了。
Advertisiment

朋友很淡定, 嘀咕了一句, “有沒有點他人意識?我們來這裡也是付費的!”原本心中還暗暗覺得朋友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聽到這句話我卻若有所思。

想起一件和兒子去吃自助餐的往事。

那是一個春天, 我和兒子騎公共自行車出行, 從城東一直騎到城西, 欣賞了一路繁花之後, 到達了一家自助餐廳。 餐廳環境很好, 食物品種繁多, 色相誘人, 我好吃的本性在自助中不免大暴露, 一口氣拿了好幾盆, 隨後, 一些口感不很好的東西被我很隨意地擱置在盤子一邊。 兒子對吃向來不看重, 吃得慢悠悠的。 看兒子吃得文靜, 我忍不住去幫他拿了兩盆自認為好吃的, 無非是牛排和三文魚之類, 兒子有些不樂意, 但還是吃完了, 然後他只是去拿了點水果和果汁。

Advertisiment
後來, 我雖然已經吃得很飽很飽, 但還是忍不住誘惑, 東看看西瞅瞅又拿了滿滿一大盆, 並要求兒子也再去拿些好吃的東西來慢慢享受。 我對兒子說, 自助餐很貴的, 吃少了不合算, 得多吃一些, 一定要對得起付出去的幾張票子。 兒子斜了我一眼, 輕輕地對我說, 媽媽, 你這樣很俗氣!我不禁一愣, 然後有點忍俊不禁。 我故意裝作不明白, 問兒子為什麼這麼說, 兒子看看我, 想了想, 說, 不喜歡為什麼要一下子拿那麼多?浪費是可恥的。 吃不下為什麼還要吃?來這裡是享受美食, 不是參加美食大賽, 吃得太多不舒服怎麼辦?再說, 選擇這裡是因為環境好, 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 這裡的環境就變味了, 不值這個價了......一席話說得我還真有些臉紅。
Advertisiment

那時, 兒子正讀初中, 已經有自己的是非觀和行為觀了。 那一次自助餐, 兒子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優雅的環境也在我們的餐費之中, 我們應該好好享受這樣的環境, 同時, 身處公眾場合, 也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有一點“他人意識”, 以維護可貴的“環境之價”。

生活中, 缺乏他人意識的現象比比皆是;公眾場合大聲喧嘩, 家長里短不避他人, 會場手機鈴聲頻繁, 垃圾直接倒入垃圾箱內......我們既視之為理所當然, 又常常對身處的環境暗皺眉頭。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 這一切原因何在?也許, 這一切的源頭就在於我們在孩子年幼時沒有很好地培養他的“他人意識”“公共規則意識”。 孩子如果因為年幼而不斷享有特權,

Advertisiment
就會不知不覺在心中形成“唯我獨尊”的意識, 長大之後, 一言一行以自我為中心、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自然而然了。 再推進一步, 孩子的心很多時候都是純潔而澄澈的, 因此也是善於接收善於模仿的,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說, “一個孩子每天往前走, 他看見的是什麼, 什麼就會成為他的一部分”, 成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導, 並以自己的言行為示範, 就有可能使他們逐漸丟失一份純美的內心。

不少父母都很熱衷於在假期送孩子去學習一項項技能, 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多才多藝, 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于假期、於日常生活之中, 最容易從父母身上學到生活的態度、思維的方式和某些言行的意識。 著名作家張抗抗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可貴的“他人意識”》,其中一句話說,“生活中的我們常常過度地強化‘我’,放縱‘我’,然而當我們捨棄他人的時候,‘我’便處於四面受敵的孤立無援之中”,確實如此。

所以,試著讓孩子從小就擁有一點“他人意識”,讓孩子懂得適度克制自己,尊重他人,遵守公共規則,對今後立足社會十分有益且必要。

著名作家張抗抗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可貴的“他人意識”》,其中一句話說,“生活中的我們常常過度地強化‘我’,放縱‘我’,然而當我們捨棄他人的時候,‘我’便處於四面受敵的孤立無援之中”,確實如此。

所以,試著讓孩子從小就擁有一點“他人意識”,讓孩子懂得適度克制自己,尊重他人,遵守公共規則,對今後立足社會十分有益且必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