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會讓濕氣乘虛而入, 危害健康。 因此, 大家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
睡不夠從中醫角度來說, 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 睡好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 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品質更高。
口味重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 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 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 加重炎症反應。
愛吃涼中醫認為, 生冷食物、冰淇淋或涼性蔬果, 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Advertisiment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 從中醫上來講, 酒助濕氣, 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 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 越是不愛運動, 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 久而久之, 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 如跑步、健走、游泳等, 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 加速“排濕”。
老坐著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 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 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 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祛濕養脾常按三大養生穴位《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 因脾喜燥惡濕,
Advertisiment
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等3大養生穴位, 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 其中, 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裡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以上3大養生穴位每天按100次, 也不失為一種祛濕養脾胃的好辦法。
除了按摩祛濕養脾外, 還可食療茯苓粥——健脾祛濕
取粳米100克, 淘淨, 將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 加入適量水, 調至武火, 將水燒沸, 水開後轉用文火熬至糜爛, 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 攪勻即成。 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根據口味可加入紅糖。 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濕的功效, 對於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冬瓜粥——利尿祛濕
冬瓜100克, 粳米100克。 冬瓜洗淨, 帶皮切成小塊, 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 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