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個方法讓孩子學會感恩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說“謝謝”;懂得和家人、夥伴一起分享他的“食物”“玩具”;在做事之前, 能想到他人的感受, 能想一想:這樣, 媽媽會不會高興?那麼恭喜你, 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 這顆關愛他人的心也會讓你的孩子在日後成為受人歡迎的社會人。  

1.妙用“移情”, 讓孩子學會感受他人情感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感受他人的情感, 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此時, 家長可以採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的心, 懂得體察別人的情緒。 比如, 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因為心情不好而要打她的洋娃娃時,

Advertisiment
你就可以告訴她:“不能打娃娃哦, 娃娃也會疼的。 她知道你是一個喜歡打人的孩子, 以後就不跟你玩了。 ”用這樣的移情法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愛心, 也讓她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2.巧用節日, 讓孩子把握感恩時機

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時機。 可以事先跟孩子說:“兒童節是寶寶的節日, 爸爸媽媽都給了寶寶禮物。 馬上就要到父親節了, 你是不是也應該送爸爸禮物, 讓爸爸高興高興呢?”接著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份“專屬父親節禮物”。 當收到禮物時, 要記得對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謝:“謝謝你, 你這麼愛爸爸, 真讓爸爸感到高興!”這能讓孩子從被感謝中感到快樂,

Advertisiment
從而更願意去幫助別人。

3.角色互換, 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

可以在家庭中開展“角色互換”的親子遊戲, 讓孩子當一天家長。 你可以學著孩子平時的樣子, 比如“快, 給我倒杯水, 我渴了”, “我身上癢癢, 快來給我撓撓”, 讓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 也讓孩子明白, 平時自己的這些嬌慣行為是不正確的。 通過當一天的家長, 他日後在發生類似行為時, 就會先想一想:“我這樣叫爸爸媽媽給我做這做那, 他們是不是很辛苦?”

4.做好榜樣,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作用。 家庭成員之間也要學會感謝,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只有家長孝敬了自己的父母,

Advertisiment
懂得感謝幫助過他的朋友, 孩子才會在這個氛圍中受到薰陶。 平時可以多跟孩子說說:“那天下雨天, 媽媽沒有帶傘, 清妮阿姨大老遠地送媽媽回來, 這讓媽媽很感動。 以後別人幫了貝貝, 貝貝也要學會跟別人說‘謝謝’, 這樣才會成為讓人喜歡的人。 ”

5.感謝制度, 讓孩子在溫暖中成長

可以在家裡貼一張“謝謝你”的留言版, 全家人都把想要感謝的話寫在留言版上, 家長可以感謝孩子為他掃了一次地, 也可以感謝其他人為他所做的一切。 也可以在飯前或是飯後定一個“感謝時間”, 家庭成員都來講講今天有什麼開心事, 在這些事中, 得到了哪些幫助, 並表示感謝。

6.借用對比, 讓孩子關心不幸的人

當孩子沉浸在幸福中時, 可以通過巧妙的方式告訴孩子:“有許多和你同齡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現在連飯也吃不上。 這些鉛筆、橡皮, 他們都沒有, 更不用說你這漂亮的玩具了。 ”讓孩子知道, 世界上不只有幸福和甜蜜, 也有痛苦和不幸。 並經常和孩子整理一些他的玩具、衣物、用品等, 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