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秒鐘媽媽息怒紀律法則
60秒之前,
孩子第N次犯錯;
60秒之內,
聽不到哭鬧,
聞不到硝煙;
60秒之後,
媽媽不再生氣,
孩子乖乖聽話,
這是個魔法嗎?
不,
這只是我們送給媽媽們的一個管孩子的好辦法。
兩歲的兒子用你的口紅在牆上畫了比武的小人兒;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許吃巧克力”之後,
4歲的女兒依舊掀開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歲生日那天發現他學會了撒謊……“那一個瞬間,
我覺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這樣描述她當時的感受。
和她一樣,
很多母親的第一反應是雷霆大怒,
而發作之後的結果往往是媽媽筋疲力盡,
Advertisiment
所以你需要一種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你需要知道當孩子再次挑戰你的家規或者將自己的健康安全視作兒戲, 你正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什麼。
所以, 請仔細閱讀下面這個60秒紀律法則。
能夠做到下面的6個步驟並不簡單, 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 比如要瞭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 同時鍛煉自己的自製力。 其實, 規範孩子行為的目的不是讓他不往地上扔蛋糕, 不在牆上亂塗亂畫那麼簡單, 而是在向他傳遞你的價值觀, 並且讓孩子學會像你那樣自律。 總則:狀況發生時, 你首先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麼錯誤而是自己應該做出什麼回應。
Advertisiment
期待值:你不再大動肝火, 孩子會清楚知道自己犯錯的後果, 你可以準確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希望是什麼。
做法:只需要做到以下6步:
0~10秒:快速反應
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趕快把口紅拿走, 把兩個扭打在一起的小孩分開, 把兒子從窗臺上抱下來……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 你應該馬上採取行動進行干涉, 而不是站在那裡大聲喊“停!”然後等待孩子服從你的命令。
“安全第一”是與孩子相處的首要原則, 任何情況都不例外。 所以如果孩子的違規行為危及他的安全, 你的快速反應就至關重要。 你要馬上將他帶離危險地帶, 或者拿走他手中的危險物品。
快速反應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或者是你想要和他談論的問題上來。
Advertisiment
如果必要, 你還可以先將孩子帶離“事件現場”, 這樣做對你自己也有好處, 在遠離了灑滿餅乾的臥室或者被塗得一塌糊塗的牆壁之後, 你就會比較容易做到不發脾氣, 不說那些以後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10~20秒:保持冷靜
乘過飛機嗎?還記得飛機上的安全手冊是怎麼說的嗎?“當需要使用氧氣面罩時, 首先戴好自己的面具, 然後再幫助你的孩子。 ”同樣的法則在處理情緒問題上也適用——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情。
心裡默念“我不生氣”往往只是給自己安排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Advertisiment
冷靜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解決問題, 而且更容易讓孩子聽你的話。 面對一個大喊大叫的媽媽, 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媽媽怒
氣沖天的狀態,
而根本聽不到她到底喊了些什麼!
20~30秒:情勢評估
用幾秒鐘時間想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對你非常重要。
我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她2歲的兒子有一次用紫色的水彩筆在客廳中間畫了一條粗粗的線。
Advertisiment
早發現這個事實當然並不能挽救漂亮的地毯, 但卻能完全改變你看問題的角度。
可是怎麼能夠讓自己的頭腦保持足夠清醒, 來對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呢?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場面:你無意中發現孩子在撒謊。 那一刻你的第一反應是:這已經是他第4次撒謊了,隨後你想到他今後會成為一個不誠實的孩子,他會習慣於欺騙和編造,他長大了會因此遭人唾棄……你越想越生氣,越生氣想得越多,終於你抬手給了孩子一巴掌。
所以,你一定努力使自己只考慮事情本身,而不要去想孩子過去做過些什麼或者將來會有什麼影響,這樣做只能讓怒火越燒越高。
除了冷靜地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還要弄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開始蠻不講理地吵鬧有時只是因為他覺得餓了,而6歲的孩子拒絕吃早餐可能是因為他昨天晚上睡得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該問問自己該做些什麼來防止同樣情況再次發生——比如嘗試調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時間,而不是對孩子嚴厲地訓斥——“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其實對小孩子來說,有的事情你說一百遍也不管用,你需要重複,再重複。
30~40秒:對孩子說什麼?
“我數到三,你把手裡的東西放下!”“不許在牆上畫畫。”類似這樣的話,不管你說得再聲色俱厲,其作用也只是讓孩子覺得他被迫做了什麼,而無法讓他學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更有效些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你為什麼不允許他那樣做以及他那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比如彩筆在牆上畫的道子就再也擦不掉了。
解釋緣由的時候,你的語言要儘量簡潔——孩子越小,你就要說得越簡單。你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孩子除了需要瞭解自己做錯了什麼,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我們一般都不畫在牆上,而是畫在紙上。”或者是“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因為你今天已經吃得太多了。不過你可以吃個蘋果。”
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讓這件事這樣過去吧。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而說得太多反而讓你想傳達的資訊變得模糊和容易忘記。
“如果孩子拒絕聽話或者堅決反對怎麼辦?”——那就另找時間再跟他談,那時大家的心情可能都會比較好。
40~50秒:需要給孩子留個教訓嗎?
有的父母認為處罰對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專家們卻不同意,認為處罰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釋和說服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才需要,而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裡的巧克力拿走,同時告訴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就能達到目的了。而所謂要給孩子留個教訓或者讓他長點記性的處罰方式都沒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客廳裡扔球,你只要把球拿走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處罰他。如果孩子觸犯的是一些你認為很重要的原則,那麼你可以換個大家都比較心平氣和的時間再跟孩子談。
只有某些特殊的情況你需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處罰,比如孩子故意犯錯,並且對你明確的制止毫不理會。而最有效的處罰就是讓孩子嘗到他的不聽話的行為的直接後果——比如他打了小夥伴,那麼他就不能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50~60秒:強化效果
兒
童教育和心理專家們那裡流傳著做父母的8字箴言:“始終如一,說到做到”。別看孩子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可是很有邏輯性的。他們會認為:“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說到做到,那他們的話也就可以不聽了。”所以,在規範孩子行為方面,你的規則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堅持貫徹到底。
記住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一些你根本不會做到的威脅的話,什麼“你從今以後再也不能吃巧克力了!”“你這一年都不能看動畫片了”等等。這樣做的結果只可能是傷了孩子的心又降低了你自己的威信。
好了,60秒的滴答聲已經響過,你有收穫嗎?
所以,你一定努力使自己只考慮事情本身,而不要去想孩子過去做過些什麼或者將來會有什麼影響,這樣做只能讓怒火越燒越高。
除了冷靜地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還要弄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開始蠻不講理地吵鬧有時只是因為他覺得餓了,而6歲的孩子拒絕吃早餐可能是因為他昨天晚上睡得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該問問自己該做些什麼來防止同樣情況再次發生——比如嘗試調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時間,而不是對孩子嚴厲地訓斥——“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其實對小孩子來說,有的事情你說一百遍也不管用,你需要重複,再重複。
30~40秒:對孩子說什麼?
“我數到三,你把手裡的東西放下!”“不許在牆上畫畫。”類似這樣的話,不管你說得再聲色俱厲,其作用也只是讓孩子覺得他被迫做了什麼,而無法讓他學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更有效些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你為什麼不允許他那樣做以及他那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比如彩筆在牆上畫的道子就再也擦不掉了。
解釋緣由的時候,你的語言要儘量簡潔——孩子越小,你就要說得越簡單。你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孩子除了需要瞭解自己做錯了什麼,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我們一般都不畫在牆上,而是畫在紙上。”或者是“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因為你今天已經吃得太多了。不過你可以吃個蘋果。”
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讓這件事這樣過去吧。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而說得太多反而讓你想傳達的資訊變得模糊和容易忘記。
“如果孩子拒絕聽話或者堅決反對怎麼辦?”——那就另找時間再跟他談,那時大家的心情可能都會比較好。
40~50秒:需要給孩子留個教訓嗎?
有的父母認為處罰對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專家們卻不同意,認為處罰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釋和說服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才需要,而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裡的巧克力拿走,同時告訴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就能達到目的了。而所謂要給孩子留個教訓或者讓他長點記性的處罰方式都沒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客廳裡扔球,你只要把球拿走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處罰他。如果孩子觸犯的是一些你認為很重要的原則,那麼你可以換個大家都比較心平氣和的時間再跟孩子談。
只有某些特殊的情況你需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處罰,比如孩子故意犯錯,並且對你明確的制止毫不理會。而最有效的處罰就是讓孩子嘗到他的不聽話的行為的直接後果——比如他打了小夥伴,那麼他就不能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50~60秒:強化效果
兒
童教育和心理專家們那裡流傳著做父母的8字箴言:“始終如一,說到做到”。別看孩子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可是很有邏輯性的。他們會認為:“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說到做到,那他們的話也就可以不聽了。”所以,在規範孩子行為方面,你的規則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堅持貫徹到底。
記住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一些你根本不會做到的威脅的話,什麼“你從今以後再也不能吃巧克力了!”“你這一年都不能看動畫片了”等等。這樣做的結果只可能是傷了孩子的心又降低了你自己的威信。
好了,60秒的滴答聲已經響過,你有收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