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吃手一部分是因為饑餓, 但大部分是非饑餓性的, 可穩定嬰兒的自身情緒, 是一種自我撫慰的方式, 也可以認為這是嬰兒早期的一種探索和學習行為。 但如果把孩子的手拿開, 會引起他強烈的不滿, 甚至哭鬧並形成“吃手”或“吮手”的習慣, 則應尋找原因, 予以矯正
寶寶沒事總是吃手指, 經常把小下巴弄得濕濕的, 一時糾正了他, 沒過一會兒他又忘了, 還是接著吃, 該怎麼辦呢?
開始學習不吃手
佳佳在3個月剛學會吃手的時候, 爸爸媽媽為這一“偉大”的進步那叫一個激動啊!可眼看快3歲了的佳佳還是常常吸吮著她的大拇指並樂此不疲,
Advertisiment
吃手真的那麼可怕嗎?
大多數孩子其實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有了吃手的本事, 不論從B超直接看到的影像還是新生兒的吸吮反射, 都證明了這一點。 吸吮, 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 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 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快的方式之一。
小嬰兒時常常吸吮手指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 在寶寶18~21個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對牙齒排列形狀的損害。 吸吮手指時, 手指會頂在上牙的內側和口腔的上部, 由於吸吮的力度, 會通過手指由內向外推上牙, 從而造成門牙向外凸, 或上頜牙弓由正常的“U”型變為“V”型。 這種牙齒排列的變形, 會對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難, 同時, 也使上部牙齒遭受撞擊的危險增加。
Advertisiment
影響發音、說話。 當上下頜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時候, 孩子就不可能準確地發出一些音節。 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 發音不准, 就會造成說話口齒不清, 進而日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對手指的傷害。 手指長時間被浸泡在口水中, 皮膚會變得柔嫩脆弱, 也就更容易被嘬破, 那麼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手指會變得腫脹、發紅, 長期“吸吮-破損”的迴圈也會使手指的皮膚形成粗糙的老繭;強力的吸吮還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變形, 使手指關節彎曲, 不能伸直。
引起其他疾病。 與小寶寶不同, 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活動範圍幾乎跟成年人一樣, 他們會隨家長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 雙手更可能沾滿各種細菌, 一不留神, 就會被吃到肚子裡,
Advertisiment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這是吃手造成的最直接的心理傷害。 3歲左右的孩子吃手, 一方面是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悅的習慣, 他可能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識(有的可能也只是一種安然和舒服的感覺), 如果當他突然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 他會非常困惑和難過。 而另一方面, 孩子也可能正是因為心裡緊張和感受到壓力, 才會自覺不自覺地吃手, 這種來自外界的嘲笑更會加劇孩子心裡的恐懼和脆弱。
教你6個糾正吃手的辦法
有人認為,
Advertisiment
一般說來, 雖然差不多有80%吃手的孩子會在5歲以前放棄這種習慣, 可是, 專家還是建議我們, 如果你的孩子有吃手的習慣, 你最好從3歲左右就開始糾正他。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真正聽懂大人說的一些道理了, 而且, 在準備進入幼稚園的初期, 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性, 也有助於孩子自覺地克服不良習慣。 當四五歲時, 如果孩子仍然保持著這種習慣, 不僅會加劇我們上述的那些危害, 也更加容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發展遲滯, 改起來困難也更大。 有這樣一些方法和建議, 家長們可以嘗試。
糾正寶寶吃手的方法
1、在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都什麼時候吃手,進而瞭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話便於對症下藥(比如,他一看見陌生人就會吃手,那可能是因為他心裡緊張,等等)。
2、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歲左右的孩子儘管有些逆反,但也還是很願意遵從“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則,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長要把吃手的壞處告訴孩子,告訴他“小弟弟小妹妹才會經常吃手,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該老吃手了”等等。
3、家長不要緊張過度。諸如打罵、嘮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會造成他心裡更加緊張不安。向孩子表達你對吃手這件事的關注和對他的關心,家長營造的輕鬆和諧氛圍對於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嘗試借助別人來勸導孩子,比如到醫院,讓牙醫告訴孩子吃手的壞處,醫生的話,孩子總是很信的(就像他們很信任員警叔叔一樣)。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還是一時沒有吃,都不要“提醒”他。如“樂樂,你今晚沒吃手,很好!”或經常對他說“別吃手!”你每說一次,其實都是在提示他記住吃手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尋找其他能讓他發洩情緒、安慰心靈或取得樂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託,吃手的不良習慣自然也就消失了。
媽媽的高招
高招一:Cathy剛剛讀過“牙仙”的童話,就借助這個幫手,告訴她如果她總吃手指,把牙吃變形了,將來換牙的時候,牙仙就不要她的牙了。她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就開始克制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得意地告訴媽媽,她已經不再吃手了,牙仙一定會喜歡她的牙了。
高招二:那時和3歲半的兒子商量,出門在外的時候不能吃手,因為很容易吃進髒東西,他同意了,並努力做到了。後來我們又規定看電視的時候不吃手,慢慢地他也做到了。至於睡前不吃手,確實費了一些周折,但孩子看到了自己以前的進步,還是努力克服了。他在自己克服壞習慣的過程中,也增強了自信和毅力。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撫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裡替代著“大拇指”的工作。如果孩子經常把安撫奶嘴叼在嘴裡,那麼家長需要更加注意一些事情:
1、奶嘴的硬度會更容易造成牙齒咬合異常及上頜的變形。
2、如果說孩子的手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得到不斷的清洗的話,安撫奶嘴的清潔無疑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3、兩三歲的孩子牙已經出得很全,而且吸吮力也相對更大,安撫奶嘴極易破損。在孩子戒掉之前,切記注意避免孩子將破損的奶嘴碎片吸入氣管,尤其是睡覺時愛吃奶嘴的孩子。
小編總結:總之,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只要原因消除,習慣就會得到糾正。強制性地制止嬰兒吃手,會使嬰兒產生焦慮情緒,反而會促使他更加不停地吃手。
家長們可以嘗試。
糾正寶寶吃手的方法
1、在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都什麼時候吃手,進而瞭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話便於對症下藥(比如,他一看見陌生人就會吃手,那可能是因為他心裡緊張,等等)。
2、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歲左右的孩子儘管有些逆反,但也還是很願意遵從“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則,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長要把吃手的壞處告訴孩子,告訴他“小弟弟小妹妹才會經常吃手,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該老吃手了”等等。
3、家長不要緊張過度。諸如打罵、嘮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會造成他心裡更加緊張不安。向孩子表達你對吃手這件事的關注和對他的關心,家長營造的輕鬆和諧氛圍對於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嘗試借助別人來勸導孩子,比如到醫院,讓牙醫告訴孩子吃手的壞處,醫生的話,孩子總是很信的(就像他們很信任員警叔叔一樣)。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還是一時沒有吃,都不要“提醒”他。如“樂樂,你今晚沒吃手,很好!”或經常對他說“別吃手!”你每說一次,其實都是在提示他記住吃手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尋找其他能讓他發洩情緒、安慰心靈或取得樂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託,吃手的不良習慣自然也就消失了。
媽媽的高招
高招一:Cathy剛剛讀過“牙仙”的童話,就借助這個幫手,告訴她如果她總吃手指,把牙吃變形了,將來換牙的時候,牙仙就不要她的牙了。她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就開始克制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得意地告訴媽媽,她已經不再吃手了,牙仙一定會喜歡她的牙了。
高招二:那時和3歲半的兒子商量,出門在外的時候不能吃手,因為很容易吃進髒東西,他同意了,並努力做到了。後來我們又規定看電視的時候不吃手,慢慢地他也做到了。至於睡前不吃手,確實費了一些周折,但孩子看到了自己以前的進步,還是努力克服了。他在自己克服壞習慣的過程中,也增強了自信和毅力。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撫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裡替代著“大拇指”的工作。如果孩子經常把安撫奶嘴叼在嘴裡,那麼家長需要更加注意一些事情:
1、奶嘴的硬度會更容易造成牙齒咬合異常及上頜的變形。
2、如果說孩子的手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得到不斷的清洗的話,安撫奶嘴的清潔無疑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3、兩三歲的孩子牙已經出得很全,而且吸吮力也相對更大,安撫奶嘴極易破損。在孩子戒掉之前,切記注意避免孩子將破損的奶嘴碎片吸入氣管,尤其是睡覺時愛吃奶嘴的孩子。
小編總結:總之,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只要原因消除,習慣就會得到糾正。強制性地制止嬰兒吃手,會使嬰兒產生焦慮情緒,反而會促使他更加不停地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