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情使用誤區
共情是情緒管理的重要方法, 但在實際使用上有幾個誤區:
誤區1:共情就是指出孩子的感受
誤區2:共情的目的是儘快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 共情不能馬上解決當前問題, 無法讓孩子馬上停止哭泣或吵鬧;因為共情不是居高臨下的指責或者命令, 而是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Advertisiment
2 |真正共情的溝通是怎樣的?
孩子在商場看到喜歡的樂高車, 一定要買回家, 家長不肯買, 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樂高車了。 孩子因為要求被拒絕開始大吵大鬧。
這樣的場景相信媽媽們不會陌生, 接觸過共情技巧的媽媽們, 是怎樣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第一種溝通方式:
媽媽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很憤怒, 還有點難過。 但是你知道我們已經給你買了幾個樂高車了, 你根本沒必要買這個, 你再這樣不講理我可就生氣了”。 如果孩子繼續哭, 我們可能還會說出這樣的話:“你再這樣我不理你了,
Advertisiment
口袋育兒的觀點:這樣的做法雖然指出了孩子的情緒感受, 但這仍然不是共情。 當我們這樣說話的時候, 孩子感覺到的仍然是父母的命令和指責, 我們沒有理解孩子的哭泣, 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 嚴厲指責的語氣也並沒有尊重孩子, 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我們的愛。 這樣的方式會讓矛盾對立, 衝突升級。
真正的共情, 不僅是指出寶寶的情緒, 更要理解寶寶情緒發生的原因, 然後和他一起想方法解決問題。 家長要做到兩點:平靜、耐心。 最關鍵的是,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Advertisiment
一寶看到水就要玩, 我說:“媽媽也喜歡玩水, 我們可以一起玩。 但只有一個要求:你要讓媽媽一直拉著你的手, 做得到嗎?”, 一寶說:“沒問題。 ”
第二種溝通方式
媽媽:“寶貝, 你現在很生氣, 很憤怒, 還有點難過, 是不是?”
孩子繼續哭泣, 可能會一邊哭泣一邊回答:“嗯”
媽媽:“你很想買這個樂高車, 但媽媽不肯給你買, 所以你生氣了, 你會不會認為媽媽不喜歡你了呢?”
孩子哭得更大聲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買啊, 為什麼不給我買?”
媽媽:“我知道寶寶現在有點難過, 媽媽拒絕給你買樂高車肯定讓你不好受, 你有可能都覺得媽媽不愛你了。 但媽媽一直是很愛你的, 要不等會你覺得能好好跟媽媽說話了, 我再告訴你我為什麼不買這個車, 好嗎?”
過了一會,
Advertisiment
孩子:“媽媽, 我可以跟你說話了”
媽媽:“雖然我今天不給你買這個車子, 但我還是很愛你的。 而且不管什麼時候媽媽都是愛你的。 寶寶一直知道這點, 對不對?”
孩子笑了:“是的, 我也愛媽媽。 ”
媽媽:“嗯, 媽媽也能感受到你很愛我。 媽媽不給你買是因為家裡有好幾個樂高車, 你看看這個店裡面, 這麼多的樂高車, 如果你喜歡, 媽媽就要全部買回家的話, 那我們家是不是要變成樂高商店了?所有小朋友是不是都要來我們家玩了?”
孩子笑了:“那就不好了。 ”
媽媽繼續說:“那我跟你商量下,
Advertisiment
孩子:“好呀”, 然後拉鉤回家。
媽媽情緒平和, 表情溫和, 這樣和孩子共情, 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也能覺察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3歲內的孩子十天內有看上任何東西的可能, 玩具、零食等, 到時讓他自己選擇, 很多孩子最後是達不到這個約定的。 但如果真有孩子十天裡忍住了不買任何東西, 就要這個樂高, 就沖著這麼強的意志力, 買個樂高做獎賞不也很好嗎?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將時間延長至1個月(延遲滿足一直是心理學上宣導的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有效手段。 )
一寶非要我拖了鞋子和他一起走在鵝卵石路上,我問為什麼,一寶說:“上次我們和爸爸一起在公園跑道上拖了鞋跑步,好開心的”,這個理由真是讓人無法拒絕,看來小孩子世界真的要用心去聽啊。
3 |有愛,才有真的共情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宣導共情,提倡無條件積極關注,不僅是心理諮詢的技巧,也是我們育兒時該有的態度。維琪百寇里對於“共情”的詞條解釋是,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共情相當於我們日常所說的“換位思考”,要求媽媽們把自己當成孩子,所思所想所為從孩子角度出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與關注。
很多時候,我們和愛人鬧矛盾,戀愛和婚姻中的各種作,不就是為了要一個愛的證明嗎?作為媽媽,我們也比誰都更能體會,不管是誰的錯,出了任何問題,一個擁抱就能卸下所有委屈,孩子又何嘗不是?
愛是萬能的,育兒、婚姻、工作、朋友,生活中的一切溝通,只要有愛的共情,所有問題都好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育兒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自我成長?身為媽媽,就讓我們從育兒開始,好好掌握共情這門溝通藝術吧。
)
一寶非要我拖了鞋子和他一起走在鵝卵石路上,我問為什麼,一寶說:“上次我們和爸爸一起在公園跑道上拖了鞋跑步,好開心的”,這個理由真是讓人無法拒絕,看來小孩子世界真的要用心去聽啊。
3 |有愛,才有真的共情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宣導共情,提倡無條件積極關注,不僅是心理諮詢的技巧,也是我們育兒時該有的態度。維琪百寇里對於“共情”的詞條解釋是,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共情相當於我們日常所說的“換位思考”,要求媽媽們把自己當成孩子,所思所想所為從孩子角度出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與關注。
很多時候,我們和愛人鬧矛盾,戀愛和婚姻中的各種作,不就是為了要一個愛的證明嗎?作為媽媽,我們也比誰都更能體會,不管是誰的錯,出了任何問題,一個擁抱就能卸下所有委屈,孩子又何嘗不是?
愛是萬能的,育兒、婚姻、工作、朋友,生活中的一切溝通,只要有愛的共情,所有問題都好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育兒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自我成長?身為媽媽,就讓我們從育兒開始,好好掌握共情這門溝通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