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婚家庭的育子方法

隨著現代社會離婚率的攀升, 以繼父母為軸心的再婚家庭數量明顯提高。

多元文化思想的影響下, 一些人過分注重個性張揚, 使得再婚家庭教育問題日益突出。

再婚家庭複雜的家庭倫理關係, 使得因孩子教育問題產生的矛盾越來越多, 從而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二次傷害, 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實踐也證明:

再婚家庭對兒童的心理、學習成績、品德行為等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倘若幼兒潛意識裡的負面情緒不斷積累、量變, 這樣的心靈陰影在成人後泛化, 極易導致心理困擾、心理障礙。

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再婚父母需要特別注意教養孩子的方式。 除了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以外, 再婚父母還要學習一些和孩子相處、和其他家庭成員相處的方法和技巧。

所謂再婚家庭, 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離異, 而重新組合的新家庭。 再婚家庭教育面臨的困境在於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猜疑心理強, 難以形成一致的教育態度, 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親生家長與幼兒相依為命, 對孩子的期望比雙親家庭高, 對繼父(母)有更高的期待, 對另一方的友善處於質疑的態度;親生父(母)因其子女失去父愛或母愛而有一種愧疚心理, 為了彌補遺憾而對子女過分地寵愛、嬌慣, 甚至為了博得孩子的歡心,

Advertisiment
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從而會導致孩子“營養”過剩症;繼父母和孩子沒有天然的血緣關係, 對孩子嚴格要求怕引起親生父(母)的反感, 覺得沒有當親生孩子對待而另眼相看, 便無原則地溺愛、遷就, 這些做法都是不利於孩子人格形成的。

3~6歲的幼兒正處於智慧開發、“規則”建構的關鍵期, 具有好奇心、易受暗示、模仿性強等特點。 年輕的父母要有高度的教育責任感, 充分認識到再婚家庭教育的特點、父母的角色責任, 以及特殊的家庭結構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作用, 遵循教育規律、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 科學選擇教育孩子的方法。 那種狼爸、虎媽、鷹父的教育模式不具有複製性, 即使表面成功也隱含著潛意識的負能量。

Advertisiment
再婚家長“給孩子好心腸, 亦要給孩子嚴教育”, 對原則問題不能遷就, 要做到嚴厲而不失溫情, 放手而不失引導。 再婚家長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禁止任何一方將孩子當作人質要脅對方, 發洩私憤, 將自我心靈創傷投射在孩子心靈上, 使孩子成為受害者。 再婚父母還要保留孩子親生父母的教育權, 允許他們探視, 必要時讓孩子與親生父(母)一起活動。

除了再婚父母自身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外, 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大環境也至關重要。 家庭成員要尊重、信任、關愛孩子, 男女角色區別教育, 強化身教重於言教的理念。

家人教育態度要一致, 發生矛盾善於溝通、勸解, 不要含沙射影, 而應開城布公、坦率真城,

Advertisiment
反對帶著情緒交流。 親生父母還要摒棄多疑心, 以莧容的心態理解對方的苦衷, 少點抱怨, 多鼓勵繼父母的教育言行。 孩子接納繼父母需要時間, 因而要有耐心、愛心, 不論誰的孩子, 家長都應一視同仁。 祖輩也應在心理上突破無血緣的親子關係冷漠的觀念, 盡力融化孩子親生或非親生的隔膜。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社會、家庭、幼稚園齊心協力, 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為此、家長應積極參加社會組織的親子活動、家庭聚會活動,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 培養健康、開朗樂觀的性格。 家長可以多配合幼稚園舉行關愛再婚家庭幼兒心靈成長的活動, 指導孩子用友情彌補親情, 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關照及行為矯正,

Advertisiment
使其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家庭是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 家庭結構影響成長環境, 補償家庭結構教育的缺失至關重要。 再婚家庭理應堅守為孩子的末來發展奠基的理念, 關愛孩子的身心成長, 真正保障孩子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