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屬發達國家, 人民的生活較為富裕。 然而, 富裕的澳大利亞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 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長大以後難免吃大虧。 “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這是澳大利亞鄰居見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個棉花團時說的話。 事實的確如此, 就是在最冷的月份, 也很少見哪個澳大利亞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 最多也只是“短打扮”———外面加一件絨衣, 便無事一般行進在寒風中。 而一到太陽出來, 便將絨衣脫去, 只穿短衣、短褲、短裙。 在我們公寓附近有一所體操學校,
Advertisiment
曾在悉尼一家婦產科醫院看見這樣一幕:一對夫妻來做二胎檢查,
妻子進診室面見醫生去了,
丈夫便帶著兩歲的女兒在外面大廳等候。
少頃,
女兒嚷著要喝水,
於是父親便在身旁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
走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便遞到孩子手裡(自來水在澳大利亞可以飲用)——那父親不是買不到飲料,
自動售貨機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樂和橙汁;而他也不是買不起飲料,
Advertisiment
其實,
這種“窮”待孩子的現象並非個別。
每逢給孩子注射防疫針的日子,
社區兒童保健站裡便排成長龍。
排隊中,
便常見家長將還不會走路的孩子甩到地上(地上鋪有地毯),
任其去爬、去啃、去打滾,
孩子哭喊,
也只是安慰兩句,
絕對看不到一哭就抱的現象。
澳大利亞人酷愛勇敢者的運動衝浪,
無論是炎夏還是寒冬,
父母都常帶孩子去海灘。
小孩子褪盡“束縛”,
光著腳丫自去玩沙、玩水;稍大一點的孩子便跟著父母下海衝浪,
嗆水的現象時有發生,
但父母最多也只是為其拍拍背,
便鼓勵孩子再次下海搏擊衝浪。
某日到海灘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