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給他一隻碗

經常聽到有些父母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我家這孩子, 幹什麼事都怵頭, 一點兒“闖勁兒”都沒有, 以後進入社會可怎麼辦啊!”能有這種擔心, 拳拳之心可以昭見。 父母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事事”成功啊。 可是我們的父母們為什麼不進一步去想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事事怵頭”, 自己在這方面應該為孩子去做點兒什麼呢?
從小就喜歡小孩子的我就親眼目睹了一件可能也就會在你家中發生的“小事”。
上週末閑來無事, 我攜妻擁子前往朋友家“聯絡感情”。 剛過周歲的兒子愛“眼生”, 怕見生人, 於是這次的出訪無形中又多了一個特殊的“任務”:鍛煉兒子。

Advertisiment

朋友的兒子四周半, 見到家裡來了一個小弟弟, 高興地手舞足蹈。 端水果、拿玩具, 小主人儼然做起了大哥哥。 一轉眼就“俘虜”了我們的寶貝兒子。
“看, 孩子比你們倆都熱情。 ”一句玩笑話“恭維”的朋友夫妻倆笑意滿面。
我和朋友國際風雲、體壇賽事;妻和朋友妻濃裝淡抹、柴米油鹽;兒子和朋友兒子積木布熊、飛機坦克, 一片和諧。 轉眼, 時近正午, 朋友力邀共飲, 盛情難卻。
看著在廚房忙碌著的媽媽, 正在搭積木房子的朋友的兒子拿起毛巾, 跑過去, “媽媽, 給, 擦擦汗!”
“乖兒子!”
這一舉動著實讓我們這兩個大男人汗顏。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央視公益廣告中的經典:“媽媽, 洗腳!”
“你真幸福!”妻適時地表達了她的羡慕。
Advertisiment

一桌簡單而豐盛的飯菜顯示了兩位元家庭主婦的“實力”。 酒過三巡後, 朋友又把話題轉移到對孩子的教育上。
“將來一定要讓我們兒子出國留學。 ”朋友說。
“主要是讓他們做個‘成功’的男人, 不像你們兩個‘小男人’!”朋友妻半開玩笑地補充道。
我和妻相視一笑。
大概是看到媽媽太累了。 “媽媽, 我幫你端!”吃飯的時候朋友的兒子搶著去端盛有雞蛋湯的碗。 “啪——”沒走幾步, 碗摔到了地上。
“怎麼不小心點兒!真笨!一邊待著去!”朋友的舉動彰顯了酒精的威力。 可能也是因為不願在外人面前“示弱”的原因, 朋友儼然不顧我和妻的在場, 就動了怒。
委屈的眼淚從小孩的臉上流了下來。 “過來, 坐到叔叔這邊來!” 一直在媽媽懷裡盯著爸爸的那雙“如臨大敵”的眼睛告訴了我朋友在家裡的“至高威嚴”。
Advertisiment

“要是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的孩子像今天一樣摔了一隻碗, 你知道她會怎樣做嗎?”我說。 面對這一突發的“事件”, 我依然沒有離開正在討論的話題。
“怎樣做?”朋友的表情沒有掩蓋住他急切想要得到答案的渴望。
“再給他一隻碗!”
“來, 乖兒子, 再給小弟弟端一碗。 你是爸爸媽媽最棒的兒子!”一直在安慰孩子的朋友妻已經領悟到了其中的真諦。

文後:文中提到的這種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於家庭教育中的一類典型問題。 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認識到可以利用這種機會教育孩子。 細細想來, 文中的“事件”發生在當今家庭的餐桌上時應該不外乎以下三種反映。

Advertisiment
第一種是對孩子大發脾氣, 怪孩子不小心, 怨孩子笨。 殊不知這樣做只有一種結果就是寒了孩子的心, 使他以後再也不會主動幫你做事。 失誤是再所難免的, 我們成人都不一定做到事事盡善盡美, 何況還是孩子呢?第二種反映是怕孩子燙著, 滑倒, 以後再也不讓孩子做這種“危險”的事了。 這種做法多見於隔代照顧孩子的祖父母輩身上, 年輕父母中不是很多見的。 由於種種原因祖父母輩大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 事實上這種做法也會阻止了孩子的正常健康發展。 第三種就是再給一隻碗。 想來不必細說, 只願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再給孩子一隻碗”。
--------------------------------------------------------------------------------
jym336:
讓我想起了小時候, 那種難堪的感覺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Advertisiment
如果, 那時能有人說“再給她一個碗”, 那該有多好。
--------------------------------------------------------------------------------
sxhhwzm: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與表揚, 不要傷了他的自尊心。

參與此話題精彩討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