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稚園, 對於年幼的孩子, 是TA正式離開家庭、走上社會的第一步, 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 獨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過群體生活, 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爸爸媽媽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都可以跟帖噢!
——物品準備——
NO.1證件照
對於即將入園的寶寶, 證件照不可或缺, 不論是體檢報告單上、檔案上, 甚至寶貝在幼稚園的小小儲物櫃上都會貼上寶貝的證件照。
另外有些幼稚園開學時還會要求交孩子的證件照。 這些你都備好了嗎?
NO.2名字貼
通常幼稚園會要求把孩子的衣服、被子、汗巾、書包等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
Advertisiment
姓名貼分如下幾種, 下面來詳細講講:
A、水洗標——適合用在衣服、被子被套枕套及汗巾毛巾上
樣子見下圖~有大中小三種尺寸選擇, 建議買中號和小號, 小號對折或者單獨縫在衣服上和汗巾上都非常合適的, 中號的縫在更大的被子上。
B、刺繡姓名貼——縫製在書包上, 既打眼又耐磨。
花色圖案非常多, 注意有些圖案對字數有限制, 很重要的一點, 這個只能手工縫製, 縫的時候得花點勁兒, 因為姓名貼比較厚書包也厚。
:關於書包的名字, 要給各位媽媽提個醒,
Advertisiment
C、防水姓名貼——用於水杯、蠟筆彩色筆等物品
幼稚園老師要求把所有的東西都要貼上寶寶的名字, 其中用到最多的就是筆啦, 下圖這種是防水的, 這個可以多囤一些, 很有用處, 注意看一版的個數哦~一版就非常多了。
NO.3隔汗巾
寶寶生性好動, 馬上入秋轉涼, 見汗吹涼風最容易生病感冒, 所以準備幾條隔汗巾在書包裡是非常有必要的。
Advertisiment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買全棉的, 哪怕是沒有貼身娃娃裝飾的部分。 編編就曾經買過一個頭像部分化纖面料的。 灰常不好用的說!剛好搭在寶寶背後不透氣!
NO.4杯子
通常幼稚園“入園大禮包”裡會配杯子, 這個是自願購買的。 一般水杯上也會貼上帶有寶寶姓名的防水姓名貼。 常年放在幼稚園的水杯建議用不銹鋼的口杯。 (貌似大多數幼稚園都用的這種)
NO.5書包
大多私立幼稚園都會配書包, (那些書包又難看又大, 根本不適合寶寶背)。 經常看到好多娃兒背起大隆大垮的書包, 確實有點不妥。 背上後都看不到寶寶在哪。 自行準備的話一定注意尺寸,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自己背上合適又時髦的書包去上學, 心情都不一樣哦。 也可以讓寶貝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包,調動上幼稚園的積極性!
溫馨提示:給小班寶寶準備小書包的時候, 建議準備輕便的短絨卡通小書包。 如果是打算長期使用的, 那就給寶寶選擇防水、容量大的潛水料書包哦~
NO.6雨具
很多離家近的幼稚園, 很多寶寶都是步行去上學。 所以要是遭遇下雨天氣, 就會很麻煩。 可是小孩子又天生愛玩水, 怎麼能放過下雨這樣的好機會, 給孩子準備好裝備吧, 穿上雨衣雨鞋去上學, 上學玩水兩不誤!
NO.7毛巾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通常幼稚園會配備, 沒有的還是建議準備一條孩子在園裡擦手用,
Advertisiment
NO.8在書包裡準備2條褲子和1件上衣
褲子是預防寶貝尿濕的情況, 上衣是預防孩子運動時汗濕的情況,老師便於給孩子換掉!剛入園的孩子年紀小, 吃飯的時候難免不熟練, 飯菜容易撒到身上, 所以此刻準備的衣服也可以派上用場了。
溫馨提示:無論男寶女寶, 最好都穿小內褲, 不要穿不衛生的開襠褲和不方便的背帶褲;褲腰最好都是鬆緊帶的。 外套最好是開衫式, 容易穿脫。 男寶寶不要穿有拉鍊的褲子, 女寶寶的衣物和頭髮上不要有太多裝飾物, 衣服易穿、簡單馬尾即可, 午休後便於老師幫忙整理。
NO.9室內鞋
有的幼稚園會要求孩子進入教室前換上乾淨的鞋子,爸爸媽媽們給孩子準備一雙軟底室內鞋是很有必要的,也方便孩子運動。
溫馨提示:為寶寶準備粘扣、鬆緊等一腳蹬的運動鞋比較合適,最好不要給孩子準備洞洞鞋和系鞋帶的鞋子。因為洞洞鞋不防滑,而且寶寶腳濕後容易向前滑導致腳趾受傷。寶寶還小,不大會系鞋帶,鞋帶松了可容易絆倒受傷呢。
NO.10
星星收集本
很多小朋友是很懼怕幼稚園的,建議媽媽們能把孩子的成就和榮譽積攢下來,把孩子幼稚園得到的小紅花或者貼紙就會帶回家貼在星星本的後面,家裡得的印在前面,每每翻起來,孩子也會無比開心。
這裡要提醒大家,雖然星星本可以累積後換獎勵,但是物質獎勵不是萬能的,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換句話說精神上的獎勵對孩子同樣重要。比如決定今晚全家人的電視節目(體驗自主選擇)、可以把喜歡的玩具帶上桌吃飯或者玩玩平時不能夠玩的東西(憑藉努力獲取更多的自由權利)。
NO.11喜愛的書或者玩偶
孩子第一次遠離家人到一個陌生環境去生活,隨之而來的分離憂慮和陌生恐懼感都會包圍孩子,所以準備一個孩子熟悉的玩偶或者一本孩子喜愛的圖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他們代替你好好的陪著孩子,讓孩子減輕恐懼與不適。
孩子對喜愛之物的依賴感是很強的,這也是孩子為什麼那麼那麼的離不開媽媽。所以有些東西(尤其是寶寶特別喜歡的)千萬不要強行要求分享哦~正如在孩子心裡:媽媽是不能分享的一樣。
說個題外話,對於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不要代替孩子拿主意,經常看到有家長對孩子說,把你的這個那個拿給誰誰誰玩玩嘛,孩子當然是不給的,馬上家長就開始說:你看這孩子就是這樣,太小氣了巴拉巴拉~~其實,不要忙於給自家孩子貼標籤,誰對於自己心愛的東西沒有個維護的心呢?!
對於孩子來說,連自己最愛的東西都保護不了控制不了,那是件多傷自尊的事情!!!
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決定,既然孩子不願意,就無需強求,並不是每個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都能理解到分享的意義,我們可以做合理的引導,但是在孩子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尊重他維護自己的東西,尊重他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NO.12給老師的一封信
編編覺得每位新入園孩子的家長都應該給孩子的老師寫一封信。信的內容是孩子的日常習慣和一些性格特點。這樣會讓老師更瞭解你的孩子,也更容易照顧。幼稚園一個班常態都是好幾十個人,老師很辛苦,沒有辦法一一去和孩子溝通瞭解,很多新入園的孩子也不太會表達,更不用說是對著陌生的老師表達。
孩子如果將老師某些無意的行為理解成了對自己的忽視和其他誤會,那麼將會大大的降低孩子對幼稚園和對老師的好感,對新入園的過渡會變得異常困難,而這個過渡時間也會無限的拖長。因此,這個準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雖然它排在最後,但是確實最重要的。
最好不要帶的物品——奶瓶、零食和過多的玩具
多數寶寶3歲左右上幼稚園,有些寶寶可能還在使用奶瓶喝水,但是在幼稚園小朋友一般都是用帶把兒的水杯喝水,建議家長提早讓孩子學會用水杯喝水,以免過度依賴奶瓶。
幼稚園一般都會有食物供應,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吃不好就會讓孩子多帶些零食,其實這樣做不太好,一來不利於小朋友形成規矩,可能上課時間和睡覺時間也在吃東西,二來可能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可能會出現爭搶食物的情形。
同樣不宜帶的還有過多的玩具,剛入園的孩子出於心理需要可以適當帶一兩樣小型玩具,但是如果把家裡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搬到幼稚園就不太好了,不僅不利於孩子在幼稚園與大家交流,也可能會破壞幼稚園的秩序。
——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
增加寶寶對幼稚園、老師與小朋友的熟悉感與認同感。父母提前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將幼稚園有趣的描述給孩子聽。全家模仿幼稚園的遊戲、上課情景。使孩子從內心嚮往幼稚園。
環境準備:
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到幼稚園附近參觀,讓孩子瞭解周圍的環境,遊戲活動,認識老師及小朋友,看看幼稚園裡大型戶外運動玩具,同時多讓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區或是公園玩耍。
能力準備:
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與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的重要基礎。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時間準備:
要幫助孩子瞭解作息制度,熟悉幼稚園的一日生活。家長可以在報名前後瞭解幼稚園的生活制度,然後告訴孩子每個時間段要幹什麼。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物質準備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提前預備開學用品,與孩子一同準備並告訴孩子這些用品的名稱與作用。選擇一些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軟底鞋;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小背包,放置孩子個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壺等。
入園後:
能減緩分離焦慮的入園準備6原則
1】分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開始,爸爸媽媽可以短時間地離開孩子的視線,但要讓孩子聽到你的聲音。以後,這個時間可以加長,讓孩子形成信任:現在爸爸媽媽不在,但不久會回來。
2】“少”一些理解,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3】改變關注方式,把關注的重點從孩子每時每刻的生活需要轉向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有時候,也許要刻意放慢自己已經建立起來的快速反應習慣,留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應付困境。
4】要讓多一些同伴,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與同伴相處。
5】多一些照顧他的人,讓孩子與更多的成人建立信任關係。
6】適當訓練,讓孩子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洗手吃飯、自己穿衣服……
7】提前熟悉幼稚園的環境和老師,減少入園後的陌生因素。
消除上幼稚園的心理恐懼:
1】幫助幼兒作好入園準備。
為了使幼兒能消除入園的恐懼心理,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稚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稚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稚園的事,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稚園"遊戲。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2】積極配合。
孩子入園後,如果時間允許,前幾天家長可以多陪孩子一會兒,當他在遊戲中玩得高興時再離去。另外,家長可根據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3】以積極的言行影響幼兒。
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稚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稚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稚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稚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應當堅信:上幼稚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
“幼稚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 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稚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稚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稚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4】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稚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稚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爸爸媽媽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都可以跟帖噢!
溫馨提示:為寶寶準備粘扣、鬆緊等一腳蹬的運動鞋比較合適,最好不要給孩子準備洞洞鞋和系鞋帶的鞋子。因為洞洞鞋不防滑,而且寶寶腳濕後容易向前滑導致腳趾受傷。寶寶還小,不大會系鞋帶,鞋帶松了可容易絆倒受傷呢。
NO.10
星星收集本
很多小朋友是很懼怕幼稚園的,建議媽媽們能把孩子的成就和榮譽積攢下來,把孩子幼稚園得到的小紅花或者貼紙就會帶回家貼在星星本的後面,家裡得的印在前面,每每翻起來,孩子也會無比開心。
這裡要提醒大家,雖然星星本可以累積後換獎勵,但是物質獎勵不是萬能的,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換句話說精神上的獎勵對孩子同樣重要。比如決定今晚全家人的電視節目(體驗自主選擇)、可以把喜歡的玩具帶上桌吃飯或者玩玩平時不能夠玩的東西(憑藉努力獲取更多的自由權利)。
NO.11喜愛的書或者玩偶
孩子第一次遠離家人到一個陌生環境去生活,隨之而來的分離憂慮和陌生恐懼感都會包圍孩子,所以準備一個孩子熟悉的玩偶或者一本孩子喜愛的圖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他們代替你好好的陪著孩子,讓孩子減輕恐懼與不適。
孩子對喜愛之物的依賴感是很強的,這也是孩子為什麼那麼那麼的離不開媽媽。所以有些東西(尤其是寶寶特別喜歡的)千萬不要強行要求分享哦~正如在孩子心裡:媽媽是不能分享的一樣。
說個題外話,對於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不要代替孩子拿主意,經常看到有家長對孩子說,把你的這個那個拿給誰誰誰玩玩嘛,孩子當然是不給的,馬上家長就開始說:你看這孩子就是這樣,太小氣了巴拉巴拉~~其實,不要忙於給自家孩子貼標籤,誰對於自己心愛的東西沒有個維護的心呢?!
對於孩子來說,連自己最愛的東西都保護不了控制不了,那是件多傷自尊的事情!!!
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決定,既然孩子不願意,就無需強求,並不是每個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都能理解到分享的意義,我們可以做合理的引導,但是在孩子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尊重他維護自己的東西,尊重他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NO.12給老師的一封信
編編覺得每位新入園孩子的家長都應該給孩子的老師寫一封信。信的內容是孩子的日常習慣和一些性格特點。這樣會讓老師更瞭解你的孩子,也更容易照顧。幼稚園一個班常態都是好幾十個人,老師很辛苦,沒有辦法一一去和孩子溝通瞭解,很多新入園的孩子也不太會表達,更不用說是對著陌生的老師表達。
孩子如果將老師某些無意的行為理解成了對自己的忽視和其他誤會,那麼將會大大的降低孩子對幼稚園和對老師的好感,對新入園的過渡會變得異常困難,而這個過渡時間也會無限的拖長。因此,這個準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雖然它排在最後,但是確實最重要的。
最好不要帶的物品——奶瓶、零食和過多的玩具
多數寶寶3歲左右上幼稚園,有些寶寶可能還在使用奶瓶喝水,但是在幼稚園小朋友一般都是用帶把兒的水杯喝水,建議家長提早讓孩子學會用水杯喝水,以免過度依賴奶瓶。
幼稚園一般都會有食物供應,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吃不好就會讓孩子多帶些零食,其實這樣做不太好,一來不利於小朋友形成規矩,可能上課時間和睡覺時間也在吃東西,二來可能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可能會出現爭搶食物的情形。
同樣不宜帶的還有過多的玩具,剛入園的孩子出於心理需要可以適當帶一兩樣小型玩具,但是如果把家裡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搬到幼稚園就不太好了,不僅不利於孩子在幼稚園與大家交流,也可能會破壞幼稚園的秩序。
——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
增加寶寶對幼稚園、老師與小朋友的熟悉感與認同感。父母提前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將幼稚園有趣的描述給孩子聽。全家模仿幼稚園的遊戲、上課情景。使孩子從內心嚮往幼稚園。
環境準備:
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到幼稚園附近參觀,讓孩子瞭解周圍的環境,遊戲活動,認識老師及小朋友,看看幼稚園裡大型戶外運動玩具,同時多讓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區或是公園玩耍。
能力準備:
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與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的重要基礎。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時間準備:
要幫助孩子瞭解作息制度,熟悉幼稚園的一日生活。家長可以在報名前後瞭解幼稚園的生活制度,然後告訴孩子每個時間段要幹什麼。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物質準備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提前預備開學用品,與孩子一同準備並告訴孩子這些用品的名稱與作用。選擇一些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軟底鞋;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小背包,放置孩子個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壺等。
入園後:
能減緩分離焦慮的入園準備6原則
1】分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開始,爸爸媽媽可以短時間地離開孩子的視線,但要讓孩子聽到你的聲音。以後,這個時間可以加長,讓孩子形成信任:現在爸爸媽媽不在,但不久會回來。
2】“少”一些理解,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3】改變關注方式,把關注的重點從孩子每時每刻的生活需要轉向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有時候,也許要刻意放慢自己已經建立起來的快速反應習慣,留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應付困境。
4】要讓多一些同伴,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與同伴相處。
5】多一些照顧他的人,讓孩子與更多的成人建立信任關係。
6】適當訓練,讓孩子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洗手吃飯、自己穿衣服……
7】提前熟悉幼稚園的環境和老師,減少入園後的陌生因素。
消除上幼稚園的心理恐懼:
1】幫助幼兒作好入園準備。
為了使幼兒能消除入園的恐懼心理,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稚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稚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稚園的事,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稚園"遊戲。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2】積極配合。
孩子入園後,如果時間允許,前幾天家長可以多陪孩子一會兒,當他在遊戲中玩得高興時再離去。另外,家長可根據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3】以積極的言行影響幼兒。
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稚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稚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稚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稚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應當堅信:上幼稚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
“幼稚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 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稚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稚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稚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4】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稚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稚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爸爸媽媽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都可以跟帖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