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冬天穿得少,痛經找上門

最近, 女性有望休“經期假”的報道引起網絡熱議。 經期能否休假尚在討論階段, 但解決痛經卻是當務之急。 在天氣變冷、氣溫急降之下, 仍有不少愛美的女性只穿短裙、絲襪出門, 結果導致痛經發作或加重。 專家提醒, 冬季女性痛經高發, 多因穿得單薄或貪吃生冷食物, 使子宮受寒所致。

子宮受寒易致痛經

經血從子宮中來, 子宮保護得好不好, 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與否。 中醫說, 冬天最容易寒邪入表, 如不注意保暖, 寒氣走竄入里, 就會導致“宮寒”, 引起月經推遲、痛經等疾病。 廣東省中醫院婦科胡向丹博士表示,

Advertisiment
有些女性為了漂亮, 在冬天也穿短裙、絲襪, 又或貪吃生冷食物, 使身體受寒, 寒邪易傷陽氣, 影響氣血運行, 痛經則隨之而來。 若本身是虛寒體質, 平日就怕冷, 更經不起寒氣的侵襲, 痛經的發作往往更加劇烈。

保暖不是一時之功

有的女性說, 既然痛經是因受寒所致, 那只要月經前后注意保暖就行, 其他時間想怎么吃、怎么穿都不怕了。 胡向丹指出, 雖然很多人冬季發生痛經都是非周期性的, 只要多喝熱水、添加衣服, 或者用暖袋敷腰腹部, 癥狀便能緩解。 但若平時總不注意保暖, 痛經發作才補救, 久而久之寒氣入里, 就會變為周期性的痛經和月經不調, 甚至影響生育。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 注意保暖不是一時之功, 而是整個冬季都要注意的事項。

Advertisiment

保暖注意五大方法

“保暖”有很多方法。 一是穿著。 除了腹部和腰部保暖外, 四肢也要夠暖, 以免寒氣走竄。 二是飲食。 避免吃生冷食物, 尤其是寒性體質的人更不宜吃雪糕、冷飲等, 可多喝溫水, 在經期前后用紅糖、生姜、益母草和雞蛋煮水, 也可適當喝些紅酒。 三是運動。 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 步行, 尤其是在鵝卵石路上行走, 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 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 使全身溫暖。 四是熱敷。 最簡單的是拿溫度適宜的暖水袋敷在腰腹部, 也可以在痛經時把白芥子、吳茱萸加粗鹽炒熟后用布包好做成藥包, 敷在腹部、神闕、關元、氣海等穴位, 冷了后拿到微波爐加熱后可以繼續用。

Advertisiment
五是艾灸。 一般選取兩個穴位:肚臍正中直下1.5寸處的氣海穴、肚臍正中直下3寸處的關元穴。 每天用艾條熏烤穴位30分鐘,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