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咳嗽了”、“我們也是, 夜裡還發燒了”、“我們現在就在醫院, 準備輸液呢”。 最近, 家長議論最多的就是孩子生病的話題。
進入冬季, 氣溫驟降, 很多寶寶出現了發熱、咳嗽等問題。 孩子一病, 爹媽立刻緊張起來, 恨不得“退熱、輸液、抗生素”三管齊下。 這就有點防禦過度了。 那麼如何恰當應對寶寶發燒呢?
第一招:把握“關鍵24小時”
孩子發燒, 去醫院擔心交叉感染, 不去又怕延誤病情。 如何是好呢?李敏強調了一個“24小時概念”, 即:孩子發燒的前24小時, 可以在家觀察。 如果體溫低於38.5°c, 讓孩子多喝水, 多排尿, 排尿有利於降溫和毒素的排泄。
Advertisiment
24小時內, 孩子精神狀態好, 沒有腹瀉、嘔吐等症狀, 體溫相對穩定就可以繼續在家觀察, 待第二天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如果發熱24小時內, 孩子高燒不退, 精神萎靡、面色蒼白, 或出現頻繁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等, 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免耽誤病情。
李敏特別強調, 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 一旦出現發熱, 治療和退熱處理上就要積極一點,
Advertisiment
第二招:“私人定制”中草藥
“寶寶發燒一般有病毒性或細菌性☆禁☆感染, 對於病毒性☆禁☆感冒, ‘一人一方’的中藥不僅幫助退熱, 還能針對患兒體質進行治療。 ”李敏解釋說:“複診時, 有些家長反映, 孩子吃了中藥, 燒退了, 大便還通暢了, 這就是中藥整體調整的作用。 如孩子發熱, 伴有舌苔厚、舌尖紅等症狀, 說明腸胃有積熱, 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 使用清熱解表藥的同時加入消食和胃的中藥,
Advertisiment
中藥湯“又黑又苦”孩子能接受嗎?李敏說:“考慮到中藥湯劑口感的問題, 我們在保證療效的同時, 儘量選擇苦味不重的草藥, 而且會加入甜葉菊這樣調和味道的藥味, 盡可能提高中藥的口感。 服用湯藥時, 也可以加一兩顆冰糖, 適當增加甜度。
Advertisiment
第三招:按摩——不吃藥也退熱
按摩也能退熱?李敏強調, 這裡的小兒退熱按摩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保健按摩, 而是一種治療手法。 它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目的, 在選擇按摩部位、補法或是消法等手法以及按摩速度時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比如, 孩子發熱, 伴有大便乾等症狀, 查體咽紅, 舌紅, 按摩時可選用頭面四大法、清天河水、退六腑、平肝清肺, 再加上泄熱通便的其他穴位及手法, 退熱的同時, 幫助通便。 如果孩子發熱, 同時伴有大便稀溏等脾虛症狀時, 按摩時會選擇補脾止瀉的穴位及手法。 做完按摩, 大多孩子會出一身汗, 此時要多飲水, 穿好衣服, 戴好帽子, 以免著風受涼。
第四招:培養良好的餵養習慣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反映, 孩子剛上幼稚園, 特愛生病, 有時半個班的小朋友都會病倒。 李敏解釋說:“每個孩子都有這個階段, 孩子在家裡被照顧的過於精細, 不容易增強免疫力。 孩子初入幼稚園時不斷生病的過程, 其實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免疫力在不斷生病的過程中逐漸增強。 在這個過程中, 良好的餵養習慣很重要。 ”
很多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後, 習慣和大人一起再吃一頓晚餐, 或是延續嬰兒期的習慣, 睡前喝奶、吃東西, 甚至夜裡再加一瓶奶, 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積食內熱, 有些家長認為睡前喝奶有助於孩子睡眠, 其實不然。 孩子在睡眠中還進行著食物的消化, 會造成孩子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 導致睡眠不安, 在床上翻滾, 咬牙磨牙;早晨起來口中異味,食欲不振,舌苔厚膩。這種積食就形成了容易生病的內環境,在遇到外部病邪侵襲,外界的氣候變化,就很容易發病。因此對於容易積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控制飲食。當然,也不是說孩子從幼稚園回來什麼都不能吃,畢竟孩子下午四點多就吃晚飯了,距離睡覺還有四五個小時,如果孩子餓了,可以吃點稠粥、蔬菜或是優酪乳、水果之類。有喝奶習慣的孩子,可以選擇睡前兩小時喝,因為孩子的食道相對成人較短,平臥後,胃裡的食物容易往上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食管反流。反流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孩子咳嗽,因此,建議孩子在睡前不要吃東西,不喝奶。
李敏指出,發熱不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症狀,是人體抵抗病邪的一種表現,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人體的正氣(自身免疫力)與外來的邪氣(各種疾病)抗爭的表現。只要合理治療,正確護理,就能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熱期,逐漸恢復健康。
咬牙磨牙;早晨起來口中異味,食欲不振,舌苔厚膩。這種積食就形成了容易生病的內環境,在遇到外部病邪侵襲,外界的氣候變化,就很容易發病。因此對於容易積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控制飲食。當然,也不是說孩子從幼稚園回來什麼都不能吃,畢竟孩子下午四點多就吃晚飯了,距離睡覺還有四五個小時,如果孩子餓了,可以吃點稠粥、蔬菜或是優酪乳、水果之類。有喝奶習慣的孩子,可以選擇睡前兩小時喝,因為孩子的食道相對成人較短,平臥後,胃裡的食物容易往上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食管反流。反流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孩子咳嗽,因此,建議孩子在睡前不要吃東西,不喝奶。
李敏指出,發熱不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症狀,是人體抵抗病邪的一種表現,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人體的正氣(自身免疫力)與外來的邪氣(各種疾病)抗爭的表現。只要合理治療,正確護理,就能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熱期,逐漸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