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寶寶皮膚乾燥, “補水輔食”來一套!

北方的冬天乾燥, 寒冷的北風加上室內供暖, 南方悶悶的空調屋, 很多媽媽反映寶寶被“乾燥”問題所困擾:皮膚乾燥、便秘、咽痛……, 如果因此造成免疫力降低, 還會帶來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概率增加的隱患。

面對這些情況, 媽媽們很是著急, 不禁要問:冬季如何給寶寶“補水”, 應該怎樣通過調整飲食來滋潤寶寶, 讓自家寶寶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季節裡, 做一個水潤潤的美寶寶?

媽媽們不要著急, 今天, 我們就來重點解決一下“乾燥寶寶”的大問題——調理飲食, 讓寶寶上下通暢。

不管是大寶小寶, 一天的生活總結起來,

Advertisiment
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玩睡。 很多媽媽, 都是通過觀查著寶寶便便的情況, 來確定寶寶身體是否健康狀況。

通常情況下, 媽媽們認為的寶寶便秘, 實際上只是大便乾燥, 而非真正的便秘;只有在寶寶連續三天以上都沒有大便、且大便時糞便的含水量相當少、大便呈非常硬的幹球狀時, 才能認定寶寶存在便秘的問題。

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 正常嬰幼兒常見的大便乾燥或便秘, 多因為大便在結腸中停留時間長、腸道吸收水分量增多, 導致大便含水量減少而出現大便乾燥, 且原因多與膳食相關。

那麼, 媽媽怎樣做, 才可以幫助寶寶跟“便秘”或“排便困難”說Bye-Bye呢?這套“乾燥寶寶”的補水冬季套餐, 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喲。

補水第一步:要做好“清潔”工作

Advertisiment

媽媽們都知道, 皮膚要健康、漂亮, 最關鍵、最基礎的一步就是“潔膚”。 那麼, “乾燥寶寶”要變成“水潤寶寶”, 同樣必不可少的關鍵工作也是清潔。

及時排除寶寶體內的“代謝垃圾”——宿便。 寶寶擁有健康的腸道, 那麼相應的食欲、抵抗力、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都會大大提高;相反, 如若不能及時排淨宿便, 寶寶腸道菌群容易紊亂、粘膜的防禦能力也會降低。

要讓寶寶“吃飽喝足”

看到這條, 許多媽媽可能會笑:誰會讓自己的寶寶挨餓呀?

“吃飽”:事實上, “吃飽”和“多吃”是兩個概念。 如果熱量攝入不充足、主食量不夠多、飲食結構不科學, 寶寶就很可能沒有足夠有力的腹部肌群來幫助他順利如廁。

“喝足”:要有充足的水分攝入, 包括來自於三餐、液體奶、水果等含水食物以及飲用水中的水分。

Advertisiment

要給寶寶增加“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夠刺激消化液分泌, 在腸道內吸水膨脹, 可以增加糞便體積、鬆軟糞便, 促進排便。

膳食纖維是名副其實的“腸道清道夫”, 優良的全胃腸動力劑。 它能夠清潔消化道、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膽固醇及代謝毒素的排出。

現代的精細化飲食結構, 容易造成寶寶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 所以媽媽們在日常飲食中, 可以適當的給寶寶添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推薦富含膳食纖維的明星食物

1、蔬菜、菌藻類。

各種葉類蔬菜(莧菜、菠菜等)可以打成菜泥, 薯類(紅薯、馬鈴薯等)、南瓜、胡蘿蔔蒸熟, 或者加入粥裡。

2、粗糧、雜糧類。

燕麥、糙米、小米等, 可以打成米糊或者煮粥、蒸飯。

Advertisiment

3、幹豆、雜豆類。

大豆、紅豆、綠豆、花豆等, 可以煮粥或者打米糊。

4、水果。

梨、香蕉、葡萄、草莓、木瓜等, 可以直接食用。

5、堅果類。

杏仁、核桃、胡桃、南瓜子、向日葵籽等, 可以直接食用。

寶寶飲食不可“無油”

脂肪攝入過少是常見的大便乾燥或者便秘的成因之一。 有些家長擔心寶寶“積食”或者長胖, 嚴格控制寶寶膳食脂肪的攝入量。

在飲食中適量攝入脂肪(動物油脂、烹調植物油), 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這些脂肪有助於保證寶寶獲得生長發育所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及能量, 還可潤滑腸道, 促進排便。 特別是植物油, 在非高溫烹調的情況下, 是不會帶來消化隱患的。

寶寶都愛“益生菌”

如果寶寶消化欠佳、大便較臭、大便週期延長,

Advertisiment
或者遇到寶寶某天進食量過大時, 媽媽們不妨給寶寶適當加點益生菌。

藥劑形式的雙歧桿菌和在超市熱賣的活性乳酸菌飲品, 都是幫助寶寶腸道“做運動”的好幫手喲。

要讓寶寶增強運動

很多媽媽會在寶寶吃過飯後哄睡。 其實, 吃飽後非坐即躺的生活方式, 只會讓寶寶的腸道更“懶惰”。

運動不僅能鍛煉四肢, 還有助於內臟平滑肌包括胃腸道的正常機能。 規律的戶外鍛煉如跑、跳、投等活動, 能夠幫助寶寶“按摩”胃腸道, 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飯後適當休息後, 爸爸媽媽們可以帶著寶寶一起進行有益的活動。

補水第二步:基礎滋潤

水份的攝入

除了飲水之外, 含水份豐富的食物都可以成為這冬季的飲食重點。 比如,

液態奶:配方奶、鮮奶、優酪乳;

湯:果蔬湯、米湯、豆湯、清淡高湯、銀耳湯、疙瘩湯等;

豆漿、果汁:如若是鮮榨果汁,需立即飲用;

含水量高的水果及蔬菜:冬季宜多採用煲菜、燴菜、燉菜或湯菜的形式;

粥、湯麵等。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在晚餐中恰當選用這些食物,這樣既能補充白天沒能完成的喝水任務,還可減少“積食”的發生概率。

補水第三步:深層保濕

寒冷季節裡,寶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會增加。

充足的蛋白質——能幫助寶寶捆綁住體內的水分,肉、蛋、奶、魚及豆製品的攝入量需適當增加。

鉀、鎂、維生素C——幫助血液保持正常的酸鹼度,具有抗氧化、抗病毒、輔助代謝、減輕疲勞、加快代謝廢物和毒素排出的作用。

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B6 、煙酸、葉酸等)、碘——參與能量代謝、促進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缺乏時容易出現口唇乾裂、皮炎、口炎、舌炎等問題。寒冷季節裡,寶寶對它們的需求量會增加。

推薦食物

雜糧(如各種幹豆類、燕麥等):煮成粥或者打成糊。

動物肝臟:炒菜或者添加在粥裡。

肉類:做成肉粥或者炒菜。

蛋黃:直接吃或者添加在粥裡。

新鮮的蔬菜:白菜、油菜、蘿蔔、芹菜、小白菜、彩椒、番茄、菜花等蔬菜,可做成菜泥、水煮或者炒熟。

水果:蘋果、鴨梨、柑橘、檸檬、獼猴桃、香蕉,直接吃或者打成果泥。

補水第四步:建立天然屏障,做好隔離防護

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A——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保護皮膚的脂質層,減少氧化,增強皮膚代謝,減少水分流失,讓寶寶的皮膚更加潤澤,築起抵禦乾燥的第一道防線。

脂肪——幫助寶寶禦寒、輔助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加強皮膚的抵抗能力和鎖水能力,特別是亞油酸、亞麻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不可缺少。

推薦食物

芝麻,花生,大豆,核桃、葵花籽、杏仁等堅果類:可以打成米糊或者添加在粥裡,直接吃。

深海魚蝦體內的脂肪、各種動植物油脂:可以添加在湯、炒菜、麵食等食物裡面。

媽媽們想讓寶寶在乾燥的冬天裡,吃好喝好,上下通暢,不妨選擇一些簡單又好用的寶寶水潤小食譜。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也能在冬季裡發揮它們補水的大功效。

香甜芝麻粥(適合4~6月齡)

食材:黑芝麻粉、大米及少許糯米。

方法:幾種食材一起煮粥,或在米粥中添加黑芝麻醬。

特點:暖糯香甜,含大量的鈣、磷、鋅、鐵、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保護寶寶的皮膚、紅細胞、骨骼,兼具潤腸通便的功能。

鱸魚豆腐羹(6月齡及以上)

食材:鱸魚、白玉豆腐、紅黃彩椒丁或焯水後切碎的綠色蔬菜。

方法:鱸魚肉切丁,用少許油稍煎,加入豆腐、水或魚湯煮開,加入少許鮮奶,小火煲7~8分鐘,出鍋前5分鐘加入彩椒丁燜軟,加一兩滴蒸魚豉油調味。

特點:提供充足的動植物蛋白、鈣、磷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保護寶寶的骨骼、牙齒、肌肉、皮膚及眼睛。

全營養八寶糊(適合6月齡及以上)

食材:玉米麵、豆麵、雞蛋、冬瓜、核桃、瘦肉餡、紅薯丁、胡蘿蔔丁。

方法:將玉米麵和豆麵混合,加涼水攪勻成細糊狀。鍋中燒開水,加入麵糊、冬瓜粒、水泡後壓碎的核桃碎、瘦肉餡、紅薯及胡蘿蔔丁,大火燒開後小火燉煮10~15分鐘,打入蛋花、加少許鹽調味。

特點:全面補充動植物氨基酸,富含鋅、鈣、鐵、磷、B族維生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加強補水及鎖水。

奶油胡蘿蔔玉米汁(添加輔食後)

食材:甜玉米、胡蘿蔔塊、鮮奶。

方法:玉米粒拍碎,與胡蘿蔔塊一起蒸熟,加入少許水用料理機打成泥,煮開後略晾涼,加入溫熱鮮奶攪勻。

特點: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2、B6 、煙酸 、鈣、磷、鐵、鋅、硒、谷胱甘肽、玉米黃素及膳食纖維,幫寶寶補水、明目、排毒,同時可抗癌健腦、增強記憶力。

香蕉奶昔(4月齡及以上)

食材:香蕉、原味優酪乳、牛奶或配方奶、麵包丁。

方法:香蕉、優酪乳、40~50℃溫熱奶或配方奶各一份,混合後用食物料理機打勻成漿,撒入一點點烤麵包丁。

特點:富含能量、糖分、蛋白質、脂肪、乳酸菌和鈣,有效促進寶寶的腸道免疫力。

液態奶:配方奶、鮮奶、優酪乳;

湯:果蔬湯、米湯、豆湯、清淡高湯、銀耳湯、疙瘩湯等;

豆漿、果汁:如若是鮮榨果汁,需立即飲用;

含水量高的水果及蔬菜:冬季宜多採用煲菜、燴菜、燉菜或湯菜的形式;

粥、湯麵等。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在晚餐中恰當選用這些食物,這樣既能補充白天沒能完成的喝水任務,還可減少“積食”的發生概率。

補水第三步:深層保濕

寒冷季節裡,寶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會增加。

充足的蛋白質——能幫助寶寶捆綁住體內的水分,肉、蛋、奶、魚及豆製品的攝入量需適當增加。

鉀、鎂、維生素C——幫助血液保持正常的酸鹼度,具有抗氧化、抗病毒、輔助代謝、減輕疲勞、加快代謝廢物和毒素排出的作用。

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B6 、煙酸、葉酸等)、碘——參與能量代謝、促進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缺乏時容易出現口唇乾裂、皮炎、口炎、舌炎等問題。寒冷季節裡,寶寶對它們的需求量會增加。

推薦食物

雜糧(如各種幹豆類、燕麥等):煮成粥或者打成糊。

動物肝臟:炒菜或者添加在粥裡。

肉類:做成肉粥或者炒菜。

蛋黃:直接吃或者添加在粥裡。

新鮮的蔬菜:白菜、油菜、蘿蔔、芹菜、小白菜、彩椒、番茄、菜花等蔬菜,可做成菜泥、水煮或者炒熟。

水果:蘋果、鴨梨、柑橘、檸檬、獼猴桃、香蕉,直接吃或者打成果泥。

補水第四步:建立天然屏障,做好隔離防護

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A——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保護皮膚的脂質層,減少氧化,增強皮膚代謝,減少水分流失,讓寶寶的皮膚更加潤澤,築起抵禦乾燥的第一道防線。

脂肪——幫助寶寶禦寒、輔助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加強皮膚的抵抗能力和鎖水能力,特別是亞油酸、亞麻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不可缺少。

推薦食物

芝麻,花生,大豆,核桃、葵花籽、杏仁等堅果類:可以打成米糊或者添加在粥裡,直接吃。

深海魚蝦體內的脂肪、各種動植物油脂:可以添加在湯、炒菜、麵食等食物裡面。

媽媽們想讓寶寶在乾燥的冬天裡,吃好喝好,上下通暢,不妨選擇一些簡單又好用的寶寶水潤小食譜。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也能在冬季裡發揮它們補水的大功效。

香甜芝麻粥(適合4~6月齡)

食材:黑芝麻粉、大米及少許糯米。

方法:幾種食材一起煮粥,或在米粥中添加黑芝麻醬。

特點:暖糯香甜,含大量的鈣、磷、鋅、鐵、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保護寶寶的皮膚、紅細胞、骨骼,兼具潤腸通便的功能。

鱸魚豆腐羹(6月齡及以上)

食材:鱸魚、白玉豆腐、紅黃彩椒丁或焯水後切碎的綠色蔬菜。

方法:鱸魚肉切丁,用少許油稍煎,加入豆腐、水或魚湯煮開,加入少許鮮奶,小火煲7~8分鐘,出鍋前5分鐘加入彩椒丁燜軟,加一兩滴蒸魚豉油調味。

特點:提供充足的動植物蛋白、鈣、磷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保護寶寶的骨骼、牙齒、肌肉、皮膚及眼睛。

全營養八寶糊(適合6月齡及以上)

食材:玉米麵、豆麵、雞蛋、冬瓜、核桃、瘦肉餡、紅薯丁、胡蘿蔔丁。

方法:將玉米麵和豆麵混合,加涼水攪勻成細糊狀。鍋中燒開水,加入麵糊、冬瓜粒、水泡後壓碎的核桃碎、瘦肉餡、紅薯及胡蘿蔔丁,大火燒開後小火燉煮10~15分鐘,打入蛋花、加少許鹽調味。

特點:全面補充動植物氨基酸,富含鋅、鈣、鐵、磷、B族維生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加強補水及鎖水。

奶油胡蘿蔔玉米汁(添加輔食後)

食材:甜玉米、胡蘿蔔塊、鮮奶。

方法:玉米粒拍碎,與胡蘿蔔塊一起蒸熟,加入少許水用料理機打成泥,煮開後略晾涼,加入溫熱鮮奶攪勻。

特點: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2、B6 、煙酸 、鈣、磷、鐵、鋅、硒、谷胱甘肽、玉米黃素及膳食纖維,幫寶寶補水、明目、排毒,同時可抗癌健腦、增強記憶力。

香蕉奶昔(4月齡及以上)

食材:香蕉、原味優酪乳、牛奶或配方奶、麵包丁。

方法:香蕉、優酪乳、40~50℃溫熱奶或配方奶各一份,混合後用食物料理機打勻成漿,撒入一點點烤麵包丁。

特點:富含能量、糖分、蛋白質、脂肪、乳酸菌和鈣,有效促進寶寶的腸道免疫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