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痔瘡高發 孕婦該怎麼辦

冬季為什麼是痔瘡高發期?

痔瘡屬肛門部位常見病、多發病。 中醫學認為“身體虛弱、脾胃運化不強、不能中和五味、皆發痔瘡”。 痔的近代概念為肛管上部的正常肛墊病理性肥大, 即謂痔病, 俗稱“痔瘡”。 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 肛門直腸疾病的發病率為59.1%, 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 從職業上看:從事久站、久坐、少活動的工作的人發病率較高。 時下正值冬季, 天氣逐漸轉涼, 人體一時還不能馬上適應氣候的變化, 此時正是肛門部疾病好發的季節。 除氣候因素外, 此時人們戶外活動減少, 還經常喜歡吃火鍋、燒烤等美食,

Advertisiment
要知道這些都是引發和加重肛腸疾病的一些主要原因。

孕婦冬季痔瘡如何預防

1、合理飲食:孕婦應該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調味品, 同時還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蜂蜜水。 便秘和痔瘡孕婦應有意識地多飲水, 多吃水果和新鮮的蔬菜。 尤其是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 辣椒、胡椒、生薑、大蒜、大蔥等刺激性食物儘量少吃。

2、儘量選擇左側臥睡姿:孕婦採用左側臥位睡姿時, 有助於避免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和輸尿管, 減輕對直腸靜脈的壓迫, 增加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量及腎血流量, 更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和防治孕期痔瘡、仰臥綜合症等妊娠併發症, 降低圍產期孕婦和胎兒發病率及死亡率。

Advertisiment
當然在長時間的睡眠中, 不可能保持一種姿勢不變, 可以左右交替, 但宜多取左側臥位為最好。

3、適當運動:孕婦不宜久坐, 應適當運動, 以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 每天堅持做10-30次提肛動作(即有意識地收縮肛門), 這樣做能減少痔靜脈叢的淤血,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減少發病。

4、防止便秘和腹瀉:不要久忍大便, 要養成定時良好的排便習慣, 大便時不要在廁所看書讀報, 避免久蹲廁所, 久蹲容易引起肛管靜脈擴張或曲張, 以免肛門局部受到刺激但, 每次蹲廁所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 如果一次排不出來, 可起來休息一會兒再去, 排便困難時可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 不宜用瀉藥, 更不應用壓力較大的灌腸等方法通便,

Advertisiment
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孕婦痔瘡吃什麼好

1、綠豆糯米豬腸

食材:綠豆60克, 糯米30克, 豬大腸300克。

做法:先將豬大腸洗淨, 綠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時, 然後把綠豆、糯米灌人豬大腸內並加水適量, 腸兩端用線紮緊, 放砂鍋內加水煮2小時左右即可。 隔日1次, 連服7-8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中養氣, 清熱解毒, 通便止痢。 適用於濕熱下痢, 便血, 痔瘡初起, 脫肛等症。

2、薑汁豬血菠菜

食材:菠菜300克, 薑25克, 豬血100克, 醬油15毫升, 香油3毫升, 精鹽2克, 醋、味精、花椒油各少許。

做法:將菠菜帶根洗淨。 切成約5釐米長的段, 于滾開水中焯2分鐘後取十, 瀝去水分, 裝盤抖散。 豬血洗淨切片後先人熱油鍋爆炒, 熟後取出與菠菜混勻。 姜去皮, 洗淨後搗爛取汁。

Advertisiment
待菠菜, 豬血涼後加入薑汁和其他調料即可。 佐餐食。

功效:生津補血, 降血壓, 通腸利便, 解酒毒。 適用於便秘, 痔瘡, 高血壓等症。

孕期痔瘡應及早治療

有的孕婦得了痔瘡, 羞於啟齒, 不願意就診;有的心存僥倖, 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 不礙大事。 這些想法常常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治, 使本來較輕的病變加重或急性發作, 造成不良後果。 如果孕期發現已經得了痔瘡, 或原患的輕度痔瘡加重或急性發作就需要認真對待。 除了注意飲食調理, 軟化大便外, 要多臥床休息, 減輕肛門周圍的壓力。 用溫熱水坐浴後局部塗以痔瘡膏, 如遇痔核脫出就要儘快還納, 必要時可考慮注射療法、套紮療法等。 由於擔心晚期流產和早產, 以往對孕婦痔瘡急性發作,

Advertisiment
不管症狀多嚴重也不主張手術治療, 其實, 嚴重的痔瘡發作時痔核脫出嵌頓, 難以回納, 病人往往疼痛難忍, 坐立不寧, 或出血不止, 同樣也有造成早產和晚期流產的可能性。 目前認為, 如保守治療症狀不減輕, 痔核嵌頓回納失敗, 有時顯痛苦時, 仍應考慮手術治療, 但時間應選擇好, 一般在懷孕20 - 32周時手術為宜。 由於妊娠期盆腔充血, 組織脆弱, 容易出血, 手術中應嚴加注意。 妊娠36周後肛門和會陰部充血水腫更為明顯, 手術後傷口通常難以癒合, 故一般不宜手術。 一旦分娩結束, 再做手術就比較方便安全了。

99熱心醫生溫馨提示, 孕婦在分娩的時候可能對痔瘡會有一定影響。 在順產的過程中, 孕婦持續用力會導致腹壓急劇增加, 讓痔瘡發生嵌頓現象,疼痛難忍。因此,若孕婦痔瘡病情嚴重,應諮詢醫生意見決定是否順產。

讓痔瘡發生嵌頓現象,疼痛難忍。因此,若孕婦痔瘡病情嚴重,應諮詢醫生意見決定是否順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