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的變化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孕期牙齦會有哪些變化。 只有部分孕婦的牙齦會因懷孕而產生明顯的變化, 這些改變基本上為生理性變化, 包括:雌性激素增加、免疫功能較差、牙菌斑菌落生態改變。 這些變化都可能促使牙周組織對牙菌斑感雜的局部刺激反應加重, 而出現血管增生等發炎症狀。 因此,
Advertisiment
1. 妊娠牙齦炎
孕期常見的牙周問題是牙齦發炎, 這是由於懷孕時期內分泌改變, 使得牙齦充血腫脹, 顏色變紅, 刷牙容易出血, 偶爾有疼痛不適的感覺。 這些症狀並非每個孕婦都會發生。 若會發生的話, 通常在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出現, 在第八個月時隨激素分泌濃度達到高峰變得較為嚴重。
2. 妊娠瘤
這種病症較少見。 一般多發生在懷孕中期, 這是由於顯著的牙齦發炎與血管增生而形成鮮紅色肉瘤, 大小不一, 生長快速, 常出現在前排牙齒的牙間乳☆禁☆頭區(兩相鄰牙齒間的牙齦尖端)。
Advertisiment
3. 其他症狀
懷孕期間的牙周症狀, 也可偶爾見到牙周囊袋加深、牙齒容易動搖等症狀。 事實上, 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 在牙周問題上都有較大的發生風險, 所以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治療, 懷孕期間定期檢查及做好口腔清潔衛生, 絕對是有幫助且必需的健康行為。
孕期的牙科治療限制
最好能在懷孕前先做牙齒檢查, 因為孕期不適合做牙齒治療,
Advertisiment
1. 懷孕前期(前三個月孕期)
這個時期是胚胎器官正在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 腦神經與心臟血管系統、頭臉部一官、口腔牙齒、四肢等器官都在這個階段成形, 所以最易受外來影響。 服用不當藥物或X光照射劑量過高, 可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 孕婦若在此期中經歷牙齒疼痛及看牙的焦慮與壓力, 可能對胎兒及孕婦都有不良的影響, 所以這個時期, 若非緊急狀況, 醫師不建議進行牙科治療。
2. 懷孕中期(第四至第六個月)
若一定要治療牙齒, 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
Advertisiment
3. 懷孕後期(後三個月孕期)
此時期孕婦不適合長時間的牙科治療, 首先敏感的子宮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發早期收縮;再者治療時的臥姿, 胎兒的重量會壓迫下腔靜脈, 減少血液回流, 引發體位性低血壓, 同時使心臟輸出量下降, 產生腦力勞動缺氧, 而有暈厥的可能。 建議孕婦採取左側臥位, 以減輕重量壓迫, 或偶爾變換姿勢。
孕婦牙齒治療須注意的事項
1. 藥物
治療牙病, 大多採用局部麻醉劑讓病人放輕鬆。 孕婦應避免深度麻醉。 其他的藥物, 如:止痛藥、鎮靜劑、抗生素(懷孕中使用國環素, 會造成胎兒畸形), 雖然牙科用藥大部分都是安佰,
Advertisiment
2. 照射X光
任何牙科放射線檢查的劑量都很小, 且遠離下腹部, 應該都在安全範圍內, 不過孕婦仍最好儘量避免。 但若孕婦因急診需要照射X光時, 務須穿著防護鉛衣, 並特別覆蓋住下腹部。 懷孕的牙醫與助理人員, 同樣也應留意自身的防護措施。 有流產或早產經驗、準備懷孕或有懷孕可能性的婦女, 都應先讓醫師瞭解你的狀況, 以考慮是否修正治療計畫或先做預防處置。
想不到吧, 孕媽媽的牙齒也這麼重要, 需要這麼多的呵護!
(實習編輯:溫豔芳)